-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稻盛和夫親自授權)
- (日)北康利
- 3410字
- 2019-07-31 11:06:37
考大學也同樣失敗
稻盛在市立鹿兒島商業學校普通科學習了兩年之后,又在新制玉龍高中度過了他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年。
玉龍高中的校名取自玉龍山福昌寺。福昌寺是一座名剎,里面有島津家的墓地。與島津久光蔚為壯觀的墓地相比,島津齊彬的墓地令人意外的樸素。在明治維新后的滅佛毀釋運動中,鹿兒島市內的佛教寺院遭到了徹底破壞。福昌寺北側的島津家墓地周邊雖然保存完好,但在南側寺廟的原址上,玉龍高中的新校舍正在建設中。
戰敗后關閉的軍校的學生都被編入高中,比稻盛大五歲以上的學生比比皆是。那是個混亂的、百廢待興的時期。放學后,學生們常常被帶到新建校舍的工地上去幫忙,這讓好不容易說服父親才讀上高中的稻盛極為不滿。
但是,他慢慢地找到了樂趣,就連拉貨車、拾馬糞之類別人都討厭的工作,只要接到命令,他就會毫無怨言,埋頭去干。不論干什么工作,他都極度認真。后來,他反復向部下強調“極度認真”這個詞,幾乎讓員工的耳朵都聽出了繭子,大概就是從這里開始萌芽的吧。
玉龍高中是幾個學校合并而成的,一個年級有500名學生。起初,剛從鹿兒島商業學校并過來的稻盛和川上他們被其他人看不起,認為他們學習能力很差,但稻盛和川上從一開始就在年級中名列前茅,甚至還向老師提一些難題,讓老師難以招架。
過去,不擅長的數學也因為從小學五六年級的課本開始重新自學了一遍,成了稻盛的擅長科目。數學老師是原來鹿兒島中學的校長辛島政雄老師,稻盛對學習數學開始有興趣和辛島老師的努力有很大的關系。
在玉龍高中讀高三的那個夏天,學校在鴨池球場與鹿兒島商業高中舉行了一場棒球比賽。川上作為玉龍高中的投手參加了比賽。稻盛當然要去給好朋友川上助威,于是和住在家附近的十幾個伙伴一起去球場觀戰。
不過,從家附近的新上橋車站到離玉龍高中最近的車站需要坐車,而稻盛沒有月票。
一起去的伙伴說:“沒關系,只要在檢票員面前隨便給他看一下就行,反正他也不知道我們在哪里上的車。”于是,稻盛打算和伙伴們一起逃票。
逃票的確很成功,他們順利地抵達了球場。雖然比賽遺憾地輸了,但能到現場加油助威的感覺也讓他們很滿足。他們愉快地踏上了回家的路,沒想到在回來的路上出事了。
大家都拿出月票,快速地晃了晃,然后準備下車。列車員很清楚他們是從哪一站上的車,所以,他抓住了提心吊膽地走在最后的稻盛。稻盛不僅被沒收了剛買的月票,還交了幾倍于車費的罰款。
“果然,我就是個倒霉鬼——”
稻盛為自己的被抓找到了奇怪的借口。
“看看他……”身邊傳來其他人的議論聲。
無奈稻盛從那天開始就只能走著去上學,每天要走1.5公里。
這時,有一個人對他說,“不能只讓你一個人犧牲”,陪著他一起步行,他就是同樣住在藥師町的川邊惠久。這讓稻盛非常感動。
但是,后來川邊惠久向稻盛坦白:“其實那天我也逃票了,我是在你被抓到的時候,從后面悄悄溜出去的。”稻盛很吃驚,原來他陪著自己走路上學是為了贖罪。總之,兩個人從高三那年的9月直到畢業,在將近七個月的時間里都是走路上學的。(吉田健一《鹿兒島時代的稻盛和夫——從幼年到讀書時期》)
因為向父親畩市承諾過,所以稻盛原本打算高中畢業后就找工作。但是,有一天,從學校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個朋友拿著本雜志。當他問朋友那是什么雜志的時候,朋友驚訝地說:“這個嗎?是《螢雪時代》啊。稻盛,你不會不知道吧?”
那是旺文社出版發行的很有名的高考雜志,對于要考大學的考生來說,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周圍的很多同學都在準備大學的入學考試,這讓稻盛受到不小的打擊。看著手中那本從朋友那兒借來的《螢雪時代》,他的腦中閃現出了要報考大學的念頭。為此,首先要復習備考。于是,稻盛借著讀高三的機會,把銷售紙袋的工作交給了哥哥。
利則一直做的是蒸汽火車上的司爐工的工作,負責燒火和協助司機。可能是對機油過敏吧,利則一直因為皮膚問題而煩惱,不得已只能辭去了國鐵公司的工作。如果哥哥利則接手紙袋銷售的工作,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就這樣,稻盛做好了安排,專心復習迎考。
“我現在沒有時間再做生意了。必須把吃飯的時間都省下來學習。”稻盛心想,“我必須比別人更加努力。如果別人是兩倍,我就要付出五倍的努力。”稻盛暗自下定了決心。
稻盛經常到川上家一起研究復雜的幾何題,他的鉆研勁頭很足,非要解開題目才罷休。他總是在經過苦思冥想后,對川上說:“喂,川上,我做出來了!”
在接受采訪時,川上對筆者說,他至今還記得稻盛當時的笑容。
當時,大學的升學率很低。即便是男生,也只有極少數人能考上。雖然通往大學的門很窄,但就稻盛的學習成績來看,還是很有希望的。他想學的專業很明確,因為自己和家人都曾因結核病而痛苦,同時他又喜歡化學,所以他希望今后能從事藥劑學方面的研究。
但是,最讓他擔心的是對父親的承諾,再加上考慮到家里的窘迫,稻盛的內心又有些動搖了。
稻盛一度打算放棄,在老師指導學生畢業發展方向的時候,他小聲地對班主任辛島老師說:“我還是放棄考大學,選擇到鹿兒島銀行工作吧。”
“你說什么?”老師瞪大眼睛,把稻盛罵了一頓。
據川上回憶說,稻盛在當年的全國統一的入學模擬考中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所以老師生氣也不難理解。
第二天,老師一大早就到稻盛家登門拜訪。
“請一定讓稻盛上大學。學費方面請不要擔心,因為大學里會有獎學金。”老師努力地想說服畩市同意稻盛上大學,一次不成功,又來第二次。畩市終于松口了,但他提出了一個條件:
“和夫,你如果要上大學的話,就至少要上九州大學。”
只要能報考大學,去哪兒上都成啊。按照父親畩市的吩咐,稻盛對辛島老師說他想報考九州大學。
老師建議他說:“你在福岡有親戚嗎?既然可以去福岡,干脆報考大阪大學吧,怎么樣?”
大阪大學比九州大學難考得多,這樣父親畩市也沒有什么可說的。稻盛就這樣決定前往大阪,參加大阪大學醫學系藥劑專業的入學考試。當時,開設藥學系的大學很少。除了藥科大學里設有藥學系之外,一般都是在大學的醫學系或是工學系里才有這方面的研究課程。
當年的稻盛還從未離開過九州,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博多了。那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畩市因為去博多參加一個印刷工會之類的會議,曾帶他去過一趟。對他而言,大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
稻盛家和開自行車鋪的新見先生很熟,他家有個親戚住在大阪玉造。所以,他們拜托新見寫信給他的親戚,希望能照顧一下人生地不熟的稻盛,但對方能不能收到信還不清楚。就算收到了,也不知道稻盛和對方能不能順利見上面。為了以防萬一,母親紀美做了很多糯米餅裝到包里,想著如果孩子肚子餓了,吃點兒餅也能忍過去。稻盛當時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頂多就是露宿街頭。
換乘了普通列車后,稻盛終于抵達了大阪站。當時,列車班次很少,每趟車都塞得滿滿的。
稻盛好不容易到了玉造。他一邊打聽,一邊按地址找新見先生的親戚的房子。正好遇到了新見先生的親戚,對方也正在找他,稻盛這才算松了一口氣。事情到這兒看來,都還算非常順利。但由于長途跋涉,過度勞累,精神又緊繃著,稻盛考試時沒發揮出真實的水平,結果沒能考上。
面對“考試”這種對年輕人來說重大的考驗,稻盛持續不斷地經歷著失敗的打擊。
稻盛一心撲在工作上,40歲之前即便有報媒想來采訪報道,他也不怎么愿意接受。他幾乎從不在公開場合提起他的少年往事。其中緣由,除了因為工作繁忙沒有余暇回顧之外,大概還有當年的青春歲月充滿了苦澀記憶的緣故吧。
1979年(昭和54年),加藤勝美對相關人員進行了細致的取材,她所寫的《創造京瓷的男人:稻盛和夫》一書出版后,人們才開始了解到一些稻盛童年時期的往事。這本書是在1979年京瓷成立20周年之際出版的。
從那時開始,他也終于開始零零星星地敘述自己走過的路。
對于以前就了解稻盛的人來說,一定無法想象,稻盛后來會為《日本經濟新聞》撰寫《我的履歷書》。日后在此文章的基礎上,又補充了部分內容,以《稻盛和夫自傳》為書名出版并發行。
接下來,話題回到大學入學考試。當時,川上和稻盛一樣滿懷自信地報考了大阪大學工學系,結果也同樣沒考上。
當年的國立和公立大學中有一些入學考試時間比較晚的,成為很多報考第一批大學失利學生的保底選擇。萬幸的是,稻盛和川上兩個人都順利地考上了第二批招考的鹿兒島縣立大學工學系。
盡管父親畩市曾表示如果考不上九州大學就不行,但當他得知稻盛考上本地的鹿兒島縣立大學的消息后,還是打心眼兒里高興的。畢竟,環顧周圍的親戚,還沒有誰家的孩子上過大學。據說,當年四年制大學的升學率還不到8%,和現在50%左右的大學入學率相比,只要能考上大學的都是貨真價實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