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太極殿(二)

  • 晉辭
  • 陳邵軒
  • 1359字
  • 2019-07-25 14:04:09

待劉淵出得大殿,衛瓘道,“臣建議,將深入關中的邊境部族向北、向西遷移,并于險要之地構筑城池,派得力大將鎮守,絕其南下之心,此為國家長治久安之道。”

話語剛出,立即引來一片議論,眾臣交頭接耳嘰嘰喳喳,有贊成,亦有反對。

司馬炎搖搖頭,“我大晉黎民億兆,帶甲之士百萬,莫不是怕了撮爾小族?”。

衛瓘道,“臣只是覺得,不得不防,既然陛下不許,臣還有一策:將各部族化整為零,內遷到我漢家子民地方,五戶監一戶,一來教化蠻族,二來絕其反叛之心。”

“不可!”楊駿閃身出班,針鋒相對,“草原各族,多不事農桑,以放牧為生,衛大人所言,雖能起到分化瓦解之效,但內地缺少草場,胡人食不果腹,不免滋生盜賊劫掠之徒,這樣一來,只怕我漢家子民不得安生了!不如延續魏武帝定下的國策,準其內遷,并賜與草場、口糧,與漢民劃定界限,命其定期上繳錢糧。如此一來,其必對陛下感恩戴德,誓死效力!”

楊駿一番話,引來衛瓘側目相視,令他奇怪的是,楊駿這廝平日里除了曲意逢迎,怎會有如此見識!

司馬攸出列,剛要駁斥楊駿,卻被中書舍人荀勖搶了先。

“稟陛下,自大晉開國以來,中國愈發強大,各族內附早已是水到渠成,大部族北有匈奴,東有鮮卑,小部族有羯、氐、羌,無名氏族更如繁星般不可計數。數十年來,外族與漢人往來通婚,早已不分彼此,雖說膚色各異,語言有差,但都是陛下的子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焉能厚此薄彼乎?”

司馬炎略微動動身子,打一個長長的呵欠,“荀卿為國為民,乃眾臣表率!此事到此為止,眾卿無需多言。”龍椅有些硌得慌,比高床軟枕可差得太多。

衛瓘可不相信甚么“胡漢一家”的說辭,眼見司馬炎面有倦意,深知此事非一日之功,便不再爭辯。

這時,劉毅開口道:“臣有一事如鯁在喉,不得不吐。國內升平日久,有些官吏不思進取,漸行不法之事,或貪墨國帑,或染指國家選材,有些州府甚至賣官鬻爵成風,長此以往,大廈將傾矣!臣聽聞,近日石崇和王愷爭相斗富,竟做出五十里的紫障屏風,引得大半個洛陽百姓圍觀。我大晉以儉治國,二人如今公然炫耀,有悖國法,臣提議,立即將二人正法,以明法令,誡百官!”

大殿里一陣騷動,群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這么新鮮的事,也就深宮內苑的皇帝不知,宮門外早就傳的沸沸揚揚。

“哦?有這稀罕事兒?”司馬炎當即直起身子,困意全無,他早就聽說二人家貲不菲,但沒想到竟闊氣到這般地步。司馬炎心里暗忖:趕明兒有空,一定要去二人府邸開開眼界,他倒要看看,他們的銅子兒,能比皇帝還多嗎?

司馬炎清咳兩聲,“即刻調查此事,一旦屬實,立刻查辦。劉卿為國憂心,忠心可鑒,賜帛百匹!”

聽司馬炎這語氣,竟是毫不在意,劉毅只得悻悻退下。不知何時起,這位主子再也聽不進一句諫言,倒是楊駿之流大行其道,極盡諂媚之能事,世風日下矣,劉毅苦笑著搖頭。

果然,楊駿滿臉堆笑道,“臣見陛下面容發白,想是近日受案牘之累,臣聽聞有麒麟現于南郊,盤桓良久,此乃盛世之象,預示我大晉風調雨順,國泰安康。臣愿往南郊,替陛下祈福月旬。”

一股暖流涌上司馬炎心頭。

“國丈赤膽忠心,時時掛念朕的身子,朕心甚慰。祈福不必了,你既有心,以后的奏章,就由你協助鳳凰池處理,大事報朕商議即可,望卿能為朕分擔些許。”

鳳凰池又名中書省,設在內宮禁苑,平時負責奏章的傳達和起草,殊為重要。

衛瓘和劉毅疾呼不可,只見司馬炎大手一揮,散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临泽县| 仁寿县| 微山县| 辉南县| 吴忠市| 高邮市| 天峻县| 万安县| 崇左市| 普洱| 集贤县| 武陟县| 盐亭县| 汶川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阿城市| 余姚市| 虞城县| 罗定市| 普定县| 上思县| 保靖县| 醴陵市| 贡山| 延安市| 昭通市| 巴南区| 万盛区| 靖州| 临沧市| 东方市| 始兴县| 敦化市| 通州区| 青神县| 顺义区| 桂东县| 龙海市| 日土县|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