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六大書院長安知識辨論賽(十一)
- 我在大唐環游世界
- 檀鏞鏞
- 2618字
- 2020-01-30 02:33:19
長樂要趁著比賽快要結束,就拉著岳喜畫提前退場。她們一邊退場,一邊遠遠聽見應天府書院晏先生也在做最后的總結,十位評委也在逐條分辨,甄別白鹿書院和應天府書院誰家贏得這場比賽。
李二陛下就這點不好,知道階梯教室傳音好,就修什么建筑都要整個階梯教室。現在這辯學堂修得個龐然大物一般,階梯也忒多。從前排走到大廳門口也是爬100步階梯,爬回去的。要是遇到個別患氣疾的,來觀賞一場辯論賽就夠要他半條命的,太累狗了。長樂好不容易爬完100步階梯走到大門口,站門口喘息的功夫,略帶幾分猶豫地說道:“我覺得后天的辯論賽,我可能需要乘坐什么坐騎上來,否則這兩條小細腿就該被針灸治成針線包了……也不知道武二她們準備得怎么樣了……”
岳喜畫一邊揉著酸痛的小腿,一邊漫不經心地回答道:“你就放一百顆心吧,武二她們沒試過攀爬,嘖么高、嘖以陡、嘖么多的階梯,到時候看吧,一定有驚喜!”
長樂和岳喜畫走過寬寬的門廊,走到下行階梯的陡坡邊沿。
長樂覺得有些眼暈,她狠狠地閉了閉眼睛,平復心情后再次睜開眼,看著從大門向下俯瞰的長安街景,如阡陌交錯的棋盤,也如縱橫交叉的沙盤,景小、車小、人也小。再眺望這從云臺往長安街道走下去的100步階梯,不由悲從心來,怒聲喊道:“這兩天不下去了。讓仆役把我的軍用帳篷帶上來。咱們就等今天辯論賽結束眾人退出后,就在這頂上安營扎寨吃火鍋。咱今晚在這頂上一邊賞景一邊吃火鍋,咋樣?”
岳喜畫哂地一笑說道:“不咋樣,這頂上風大,最怕亂我的發型。”
長樂斜眼瞅了瞅岳喜畫的發型,詫異地問道:“你這馬尾發型有沒有風都是亂的啊,你這不能怪風大,人長得丑梳啥發型都一個樣兒。”
岳喜畫咬牙切齒地說道:“樂啊,我突然覺得咱們今天必須回格物書院一趟。我鍋里還飩著湯呢……”說完不管長樂踟躕糾結的痛腳,大步流星走下階梯。
長樂忙不跌地追上岳喜畫說道:“咱現在又是走下坡100步,你不心痛你的大長腿啊,不怪你信不信,我都準備回長樂宮扎針灸了,要不要隨我回宮去馬沙基一趟?”
岳喜畫快行兩步,一陣嚴寒地說道:“你自回宮享受馬沙基好啦,我這腳疼必須得用藥水泡。我必須快走了啊,我鍋里還飩著湯呢…...”
長樂不甘心地怒懟問道:“飩的啥湯值得你痛著腳還要跑的?”
岳喜畫頭也不回地嚷道:“豬腳飩蘑菇……”
第二天清晨,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但辯學堂的辯論賽還是如期舉行。從沒見過辯論賽的大唐瓜眾們,在經歷第一天白鹿書院和應天府書院的《功勛田畝免稅制是利國還是蛀國》如作秀般的辯論賽后,仍然堅定地擁抱著熊熊八卦心繼續堅強地頂著大雨向辯學堂蠕蠕前行。
沒見昨天《貞觀要聞報》和《八卦報》的頭條嗎?那標題多扎眼啦,“勛貴劫財技在吞田”,這背后沒有李二的默許或者暗中推動,岳喜畫敢把承乾的腦袋揪下來當球踢,踢承乾的腦袋那不是滅自己是滅九族,所以李二一邊扮著英明睿智胸懷廣闊的帝王一邊扮著陰暗謀利計算勛貴的閻王,角色轉換全憑自心,看著越來越少的國庫,最近熱衷上了扮演主編大王……盡管李二換了多次筆名,勛貴朝臣們還是一看就能看出這些報紙上哪篇文章是李二寫的,本來朝堂其樂融融一半的原因就有朝臣們明說暗捧李二的臭文章。現在李二矛頭直指功勛田免稅制,這幾天早朝生病的大員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大臣不上早朝也要觀看今天的第二場辯論賽,哪怕被李二撞見也毫不在乎,這已經屬于撕破臉的邊緣了。
岳喜畫站在雨中等著長樂,等了半個時辰才等來了芍藥姐,芍藥姐說長樂昨天回宮后腳腫了,針灸扎得跟針線包似的,今天都不能下地,只好委派芍藥替她陪同喜畫觀辯論賽。
岳喜畫暗罵一聲“沒義氣”,狠狠一跺腳,撐著傘澆著瓢潑大雨向前走去。
今天是大唐舉辦的第二場學術辯論賽,岳麓書院和嵩山書院已經早早地等在辯學堂。岳麓書院和嵩山書院辯論的題目的《半百軍士歸無家是軍錯還是政錯》,岳麓書院主辯《半百軍士歸無家是軍錯》,嵩山書院主辯《半百軍士歸無家是政錯》。岳麓書院參賽的團隊有先生陳遠山,弟子王海月,霍明武,吳庸,陶明睿,方國林。嵩山書院參賽的團隊有先生劉嵩江,杜嚴平,林天康,郭平志,喬天穆,李尋珍。
二樓包廂的人似乎更多了,幾乎滿朝武將全部到場。在一樓大廳里扭著脖子看二樓的岳喜畫滿頭大汗,心中暗忖,李二陛下今早忘記吃藥了,怎么能允許得罪武將的辯論賽一場連著一場舉辦,這里藏著幾個意思啊?
今天主持辯論賽的魏王李泰,已經15歲的李泰胖敦可愛地忤在岳麓書院和嵩山書院的中間,手持話筒謙和儒雅地主持道:“祖父得天授命起兵時僅有兵士3萬,戰馬千匹。如今經祖父和父皇兩代帝王的擴軍,兵士已有百萬,戰馬七千萬匹。突厥已滅,吐蕃屢敗,搓爾小國齊稱臣。兵部尙書衛國公李靖自創《馬經》、《賽馬報》、《車神報》、《足球寰宇》等四本刊物賺錢賑濟軍餉,每天都在想法籌集邊關將士們的所需物資,堪稱大唐武將的表率。本月衛國公李靖收到自邊關的一份很普通的請調令,劉進達將軍親筆來信他的一員守關士兵已經年近半百,多年征戰已經無家可歸,父母老死卻尚未娶妻當如何。劉將軍已經收攬這名士兵做親衛,戰事結束就領他自家去。但劉將軍提及的邊關許多年過半百的士兵該如何安置?這才有了今天的這場辯論賽。現在有請岳麓書院和嵩山書院進行辨論,有請!”
岳麓書院的先生陳遠山走出辯論席,環顧一禮手持話筒朗聲說道:“朝廷守牧天下,每天批閱的奏折論斤稱可以說不少于五百斤,如何能知曉遠在千里之外的每個邊關將士年庚幾何,是否符合退伍條件,是否符合退伍待遇?這半百軍士歸無家是軍錯,因為一個好的將軍會關心自己的每個士兵,會在配合戰事的同時安排好忠心跟隨自己浴血作戰的士兵們的退伍程序。所以,表面上看這是朝廷軍政上的錯漏,但從實際操作上來看這是領將們的自私和疏忽。”
嵩山書院的大弟子杜嚴平呵呵一笑說道:“遠山先生,您這話說得,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朝廷如果有真心考慮到邊關將士們的利益,考慮到邊關將士們也會老也會需要家人陪伴,在制定《馬政》之后怎么就沒有制定一份符合將士們利益的《退伍軍政》?讓邊關將士們白白蹉跎年華,讓邊關將士們忠心守關半輩子到老卻無家可歸。士兵們無家可歸不會恨跟他們同樣浴血奮戰的將軍們,但如果朝廷沒真心好好安置這些年老士兵們,寒心的,不止是士兵們,還有同樣守關的將軍們。邊關是個什么情況,估計大家伙都沒有親自體驗過吧?風沙如刀,狼箭如雨,渴飲敵寇血。李靖辦兩本《馬經》就能賑濟邊關?狗屁,那點銀子買來的軍糧還不如將士們自己從敵冠手中搶來的多。所以,規矩高于一切,朝廷拿出符合退伍軍人的條件與利益,修改《軍政》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