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編制方法+深度分析+經典案例
- 平準
- 1896字
- 2020-01-10 16:21:46
2.7 所有者權益狀況分析
所有者權益是公司全部資產減去公司全部負債后的余額,是全部所有者權益項目的總和,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之和。
所有者權益體現了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要求權,其主要特點如下。
(1)所有者權益反映了對投資人負擔的經濟責任。
(2)所有者權益反映了投資者對投入的資本及其投入資本的運用所產生的盈余或虧損的權利。
(3)所有者權益一般只有在企業解散清算時(除按法律程序減資外),企業的破產財產在償付破產費用、債權人債務等之后,如有剩余資產,可還給投資者。在企業持續經營的情況下,其一般不能提前撤回投資。
(4)作為所有者權益的投資者,在某些情況下,其除了可獲得利益外,還可參與企業經營管理。
2.7.1 對實收資本進行分析
實收資本是記錄公司各個投資者實際投入的資本總和。資產負債表中的實收資本項目是實收資本科目的期末余額。實收資本有的是資金形式,有的是實物形式,還有的是無形資產形式等。
無論以什么形式出資入股,在公司成立的時候,股東們都會設立企業章程、合同或者協議來說明每個股東的股份形式和出資比例。
企業實收資本增加的原因如下。
(1)資本公積轉入。
(2)盈余公積轉入。
(3)所有者投入資本。
企業實收資本減少的原因如下。
(1)資本過剩。
(2)企業發生重大虧損而需要減少實收資本。
企業如果發生了重大虧損,在短期內用利潤、公積金彌補虧損有困難,不能發放股利,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不進行減資,即使以后年度有利潤,也不能發放股利,而要先行彌補虧損。企業履行手續減資,用實收資本彌補虧損后,才可以轉入正常經營。
實收資本是投資人投入企業中的各種資產的價值。所有者向企業投入的資本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償還,而可以長期周轉使用。企業的實收資本一般比較固定,但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發生增減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規定,除另有規定外,企業的注冊資金應當與實有資金相一致;企業法人實有資金比原注冊資金數額增加或減少超過20%時,應持資金證明或者驗資證明,向原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在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實收資本不得隨意增減,如有必要增減,應先具備一定的條件。
對股份有限公司來說,其增加股本應符合下列條件。
(1)前一次發行的股份已募足,且間隔一年以上。
(2)公司在最近三年內連續盈利,并可向股東支付股利。
(3)公司在最近三年內財務會計文件無虛假記載。
(4)公司預期利潤率可達到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水平。
(5)經股東會議決議,同意并修改公司章程。
(6)經國務院授權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如向社會公開募集,還需經國務院相關管理部門批準。
有限責任公司增加資本的條件比較寬松,只要經股東會議(必須經代表2/3以上有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并修改公司章程即可。
企業(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減少資本也應具備一定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應事先通知所有債權人,債權人無異議方可減資。
(2)企業減資必須由股東大會決議,并修改公司章程。
(3)公司減資后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法定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
2.7.2 對資本公積進行分析
資本公積是企業收到投資人出資超過在注冊資本上所占的份額的金額。它包括資本溢價、接受捐贈資產、股權投資準備、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和其他資本公積等。
對資本公積進行分析,主要是關注資本公積的合理性。有的企業在不具備法定資產評估的情況下,通過虛增資產評估來虛增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虛增各項資產等項目,以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欺騙股東和債權人。
2.7.3 對盈余公積進行分析
盈余公積的用途如下。
(1)在企業虧損時用于彌補虧損。
(2)用于轉增資本。
(3)用于分配股利。
對盈余公積進行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對于各項盈余公積進行核算時,是否全面反映了各項盈余公積的提取和使用情況,企業是否按照有關規定提取和使用了各項盈余公積,以維護所有者權益的安全和完整。
2.7.4 所有者權益與負債的區別
所有者權益和負債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性質不同
所有者權益是投資者對投入的資本及其投入資本的運用所產生的盈余(或虧損)的權利;負債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產生的債務,是債權人對其債務的要求權。
(二)對象不同
所有者權益是對投資人負擔的經濟責任;負債則是對債權人負擔的經濟責任。
(三)享受的權利不同
債權人只享有收回債務本金和利息的權利,而無權參與企業的收益分配;股東在某些情況下,除了可獲得利益外,還可參與經營管理。
(四)償還期限不同
負債必須在一定時期內償還;所有者權益一般只有在企業解散清算時,其破產財產在償付破產費用、債權人債務以后,如有剩余財產,才能還給投資者,而在企業持續經營的情況下,除按法律程序減資外,一般不能提前撤回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