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零開始學會計:全流程實操演練
- 石鑫巖 楊春艷 狄方馨
- 4266字
- 2019-12-20 19:15:38
1.2 會計家族六成員
話說核算監督結婚后,生了六個兒女,統稱為會計要素。老大叫資產,老二叫負債,老三叫所有者權益,老四叫收入,老五叫費用,最小的一個,大家都寶貝得不得了,叫利潤。
這生下來的六個會計要素,兩個男孩,四個女孩。這六個孩子全世界的會計都認識,他們長得就像英文字母T,我們把這個T的左邊叫借方,把T的右邊叫貸方,這個T只是它的骨頭,人除了有骨頭之外還得有血有肉,這血和肉叫發生額和余額。六要素的增加、減少和余額如圖1.1所示,余額在左邊的是男孩,在右邊的是女孩。男左女右。一般來說,資產和費用的余額在借方,就是在左邊。其他4個的余額在貸方。這就導致了它們性質的不同,就像男女一樣。

圖1.1 六要素的增加、減少和余額

圖1.1 六要素的增加、減少和余額(續)
這些會計要素除了有余額外,還有發生額。所謂的余額就是剩余的金額,有期初、期末之分。所謂的發生額就是字面意思,分為增加發生額和減少發生額兩種。一般約定俗成,資產和費用都是左邊表示增加,右邊表示減少。那么,其他的四個要素就剛好相反,右邊表示增加,左邊表示減少。記住男左女右就可以。
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六要素。
1.2.1 老大“資產”
資產是指由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一開始接觸這個概念,理解起來有點困難是正常的。這個概念包含“過去、擁有或者控制、預期、經濟利益”這幾個關鍵詞。
(1)過去。為什么強調過去?這是因為任何企業現在所得到的資產,都不是企業現在,更不是未來所能創造出來的資產,它都是由以前的經營活動或者其他某些方面的原因而帶來的。換句話說,企業現在的經營或者活動所創造出來的只能是企業未來的資產,而不是現在的資產。
比如你們公司有一臺空調,這空調是資產吧?不管是花錢買的還是老板從家里帶來的,這個“買”的行為和從家“帶”的行為都已經發生過了,也就是屬于過去時了。
(2)擁有或者控制。擁有,顧名思義就是企業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刂坪蛽碛杏幸欢ǖ膮^別,體現的是會計原則中的“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后面會說到)??刂票硎酒髽I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能控制該資源。
(3)預期、經濟利益。這點可以理解為:可以為企業的將來帶來確切的金錢收益和其他收入。如應收賬款,在未來某個時間可以為企業帶來一筆收入;再比如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在工作的時候其實是把價值轉移到它所生產的產品中去了,產品一旦銷售,收入實現了,就可以說固定資產為企業帶來了經濟利益。當然了,固定資產變賣的時候也會最后一次為企業實現經濟利益。
了解以上關鍵詞后,再來了解資產的分類。傳統上,資產可以根據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就是在一年內隨時變現或者使用的資產。比如現金,企業可以隨時取出;應收賬款,可以理解為企業可以隨時去要的錢,至于要不要得回來則是另一回事。非流動資產變現的時間比流動資產長,一般都超過一年。如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但有時候流動資產也可以變為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也可以轉化為流動資產。如短期投資就很可能因為企業的投資戰略發生變化,將其追加為長期投資;或者先是長期投資,后來企業覺得投資無法實現原先的目標,決定將其轉為短期投資,準備再觀察個半年,如果還沒辦法實現預期目標,就可能把它賣掉了。資產的分類如圖1.2所示。

圖1.2 資產的分類
1.2.2 老二“負債”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現實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就是企業欠對方一筆錢,需要用現金或者其他的資產來償還。也就是說,必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消除責任,這個責任是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的義務。
負債也分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流動與非流動的區別也是以一年為限,在一年內是流動負債,比如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等。超出此期限則是非流動負債,常見的有: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和長期應付款。負債的分類如圖1.3所示。

圖1.3 負債的分類
1.2.3 老三“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投資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所有者權益的組成內容如圖1.4所示。

圖1.4 所有者權益的組成內容
舉個例子,企業初創時,向外舉債的部分就是負債,而企業所有者投入的部分,就是所有者權益。但是所有者權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能因為投資者增加投資而增加,或者因為投資者撤資而減少,還可以隨著資產或者是負債的變化而變化。
資產和負債都會導致企業經濟利益的變化,最終導致利潤的增減,這樣就會間接影響所有者權益。這些可以從它的特點上看出來。
第一個特點是除非發生減資、清算,企業無需償還投資額??梢岳斫鉃橥顿Y者只要將資產投入到企業里面,那么就形成與企業共生死、共存亡的關系,除非撤資。但在撤資方面,企業和法律都有嚴格的規定,也不是容易的。這樣,就可以督促企業的生產者加緊生產,為創造企業的效益而奮斗。
第二個特點是企業清算時,只有付清所有的負債后,所有者權益才返還給投資者。
第三個特點是投資者憑借所有者權益可以參與利潤分配。這個可以理解為投資者對企業投入資產,并以此成為企業的所有人,就是為了使自己的經濟利益得到增值。而企業的生產創造了剩余價值,也的確讓投資者的利益得到增值,所以針對企業增值所得到的利潤,投資者理所當然要參與分配,并決策利潤如何分配,以及如何利用利潤等。無論是分利潤,還是如何分等都是很重要的環節,這都需要讀者逐步掌握。
沒有收入哪來利潤?沒有利潤怎么分?所以要想有利潤,首先得有收入。
這里重點解釋一下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關系,負債不等于所有者權益。雖然在資產負債表中它們是一個“戰壕”里的,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第一,負債不參與利潤分配,債權人拿不到分紅;第二,負債償還是一種義務,利潤分紅是一種責任;第三,借錢是要付利息的,但不用給股東付利息;第四,企業破產清算時,財產拍賣一結束,先要支付拖欠工人的工資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再繳納企業所欠稅款,接著要處理其他的債務,比如向銀行的借款或是向職工的集資款,最后還有錢的話才能歸還股東本金。
1.2.4 老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顒又兴纬傻慕洕娴目偭魅?,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這個定義比較拗口,理解時讀者要注意,它提供了三種收入流入的方式。
● 銷售商品或者銷售產品。
● 提供勞務。
● 讓渡資產使用權。
收入的組成內容如圖1.5所示。

圖1.5 收入的組成內容
還要注意一點,“日常活動”四個字,表明這里定義的收入涉及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有關的活動,下文叫“主營業務收入”。但企業一般不僅有日常收入,還有賣材料、賣廢品的收入等,這個收入就不屬于日?;顒拥氖杖肓?,因為一個企業日常活動不可能是賣廢品(除了廢品站),所以這個屬于“其他業務收入”。還有將某棟樓房出售的突發性收入,這個突發性收入要比前面那個賣原材料、賣廢品的收入更罕見,也不屬于營業收入,于是就稱為“營業外收入”。
最后需要注意,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者客戶代收的款項。比如單位代稅務局收的個人所得稅,不屬于單位的收入。
與收入對應的,是費用。下一小節介紹費用。
1.2.5 老五“費用”
所謂費用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顒铀l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這個和收入的差別主要在于:收入是經濟利益流入,而費用則是經濟利益流出。要注意這個經濟利益不一定表現為確切的資金流出。除了資金流出外,還可能是某一項權利的流出。
第一,費用一般是企業日?;顒又兴l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偶發的交易或事項中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第二,費用可以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這點可以理解為:①費用的發生可以表現為資金的付出,比如用現金支付差旅費,這就導致了資產的減少;②由于企業沒有現金可以用,就暫時計入欠款,這就導致負債的增加,比如從一個企業買來辦公用品,但暫時沒有錢支出,于是就增加管理費用,再計入應付款,這樣就變成了費用增加,負債也增加的情況。
第三,費用將引起所有者權益的減少。這個在后面的會計等式中會詳細解釋。
除了特點,我們還需要掌握費用的構成。它包括三大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就是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各種費用,比如電話費、招待費等;銷售費用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時發生的除營業成本以外的各種費用以及專設銷售機構的各項費用,比如銷售人員的工資、福利費等;財務費用是企業籌集生產經營資金時發生的費用。比如貸款利息、手續費等。
費用的組成內容如圖1.6所示。

圖1.6 費用的組成內容
比如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不能算作費用,前面提到過“營業外收入”,這里對應的就是“營業外支出”,以此來核算日?;顒又猱a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會計學很講究對應關系,注重有因必有果。我們后面要講的會計分錄,會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一一對應關系。
1.2.6 老六“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三大塊。簡單地說當收入-費用=0(利潤)時就結平,即不賺不賠。當收入-費用>0就是盈利,而收入-費用<0就是虧損。
為什么特指“一定會計期間”呢?因為企業如果效益非常好,可以一直良好地運營下去,夸張點說或許幾千年、幾萬年企業都不會倒閉。可會計核算不能等到幾千年、幾萬年后再核算,這樣是不切合實際的。于是就人為地劃分出一年為一個會計年度,三個月為一個會計季度,一個月為一個會計期間,以便于核算。需要用人民幣來反映企業的貨幣資金,如果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可以使用外幣核算,但在會計報表中必須要折合成人民幣來反映。所以利潤的前提條件是一定期間,經營成果是企業在一定期間經營的業績。
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的關系如下。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其他收益+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凈敞口套期收益(-凈敞口套期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資產處置收益(-資產處置損失)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利潤的分類如圖1.7所示。

圖1.7 利潤的分類
開辦企業,要先到工商局去注冊登記,工商局會發一個執照,這個執照上有經營范圍,寫著主營什么,在這個主營范圍內取得的收入叫主營業務收入,為此付出的代價叫作主營業務成本和稅金及附加。除了主營業務外,企業很可能會有一些其他的業務,比如把自己用不了的房產出租,這個租金就是其他業務收入,為此付出的代價即是其他業務成本。利潤總額是所有利潤的集合體。凈利潤,看名字就知道,口語中的純利指的就是它,是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