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良不語辭了安柔,也不多做囑托,徑直往高空云庭飛去。
之所以如此放心安柔一人,一方面如石易所說,另一面,是看到了房內的兩件法寶,即使面對小涅槃境的強者也可保無虞。
初見那兩件法寶,也說不上羨慕,只是心中作了一番如虛陽見石易無聲息離去的感慨。
來直云庭結界,右掌打出一個儒法印,結界洞開,穿梭進去后,也不用人引路,獨自飛向云庭大羅天儒學宮。
不多時,行至一片巨大無比,各處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的建筑群。
建筑群宮各殿、高樓之間庭院甚廣,其間百花齊放,古樹高聳,蔚然有別于園囿,自有一番自然韻味,這建筑群便是學宮。
學宮周圍布置有極強大的結界,非學宮之人想要進入只能投遞名帖,再學宮同意進入之前只能在結界外的閬苑建筑中等待。
良不語也沒有投遞名帖,飛至結界上空某處,打出一個法印,如剛才進入云庭結界一般。
進了學宮,良不語出現在學宮中央夫子殿門前,行禮一番后往里走去,夫子像前香案上雖有香燭在燃,殿內卻空無一人。
非祭奠的尋常日子,學生不能進入夫子殿,只有學宮講師、博士以上的才能前來朝拜。
行近香案,拈起三支香,點燃后對著夫子像行禮跪拜,插在香爐之上。
如此之后,良不語才開始巡視大殿各處,眼里似有無限感慨。
良不語正在夫子殿上香之時,正在打點講法一事的祭酒師琴似乎感知到了些什么,望向夫子殿。
出于對夫子殿的尊重,沒有用神通探個究竟,只有放下手頭工作,往夫子殿飛去。
不多時,行至夫子殿,只看殿內一人正在殿內徘徊。
等師琴望個詳細,心下驚喜,臉上頓生笑容,急忙進入大殿,剛入殿門便大喊了聲“師叔”,后才向良不語作揖行禮,又說道:“師叔你回來了。”
良不語平靜點頭,道:“回來了。”
師琴則激動地說道:“師叔自師父滅度后為何離開?幾千年了,讓眾師弟們好生擔心。”
良不語說道:“此事暫且不提,我受先生派遣,才回的云庭。”
聽師叔良不語說“先生”二字,讓師琴心生疑惑,好生不解,又不好直問,不能言語。
良不語也看出了師琴的疑惑,說道:“也就是今日你們拜訪的天尊。”
師琴當下釋然,笑道:“原來師叔已經知曉了此事。”
良不語說道:“把文仲文叔叫來,讓他們停下手頭忙活,你也停下,講法一事由我安排。”
師琴笑說道:“是,是,也該讓師弟們知道師叔回來,我這就去。”
說罷,告辭一聲離去,再不多時,同文仲文叔兩位師弟走入夫子殿。
三師兄弟臉上都有笑意,文仲文叔又行禮一番,道了幾句衷腸。
良不語則把剛才對師琴所說復述一遍,又作了些安排。
文仲聽把當前事情按下,心中覺著不妥,遂說出石天尊與殺佛了一事,詢問良不語看法。
良不語這時臉上似笑非笑,眉頭似蹙非蹙,不知是喜或悲。
三人看在眼里,知師叔能耐,卻仍如此,想起了七寶方丈所說,以為是什么驚天之禍事,不好再問,心下卻不安起來。
片刻后,良不語才說道:“那事不用在意,三天后聽先生派遣即可。”
幾人聽了,雖不安,卻無不領命而去。
次日清晨,道庭、學宮、靈鷲山,在各自大殿焚香禮拜過后,駕起一道道祥光,齊聚道庭講法道場。
高臺之上,虛陽、良不語、七寶,三人靜坐寶臺。
臺下,道家道士,儒家士子,佛家比丘等,又有各道散修,不計其數。
人數雖多,不少人嘴唇微動,卻無人發出聲音,整個道場悄無聲息。
一時,三教圣地均同時撞響天鐘,鐘聲響徹云界,眾道士、士子、比丘、散修,皆向高臺行禮。
三人開始論道,彼此交鋒,聲如雷震,良不語講儒,虛陽講仙,七寶講佛。
彼時,良不語身后浮現一“仁”字,虛陽背后是一太極圖,七寶則是一有“卍”字金印的七寶塔,皆散發著無量光芒。
再不多時,高臺之上地涌金蓮,天花亂墜,更有異香從臺上飄散,臺上眾人不覺沉醉其間,大道仙音灌耳。
每有大道至理從高臺傳出,大羅天靈氣激蕩一番,更為澄澈。
是日,云界高天,無量光芒照耀,祥云萬里映彩,仙鶴云龍穿梭,三教經韻流轉。
大地之上,鐵樹開花散春芬,莽荒泉涌生綠蔭。堂前巷后寶樹接,檐上階下七寶新。
云界眾生凡有向道之心者,皆雙手合十下跪,頭仰望三天。
三人講道至黃昏方休,但奇景未去,只夜如白晝,經韻繞梁,凡人不知腹肌。
講經第二日,三教廣開道場向敬天禮地,心爽氣平人講法。
講經第三日,三教苦歷千山于口舌兇場,是非惡海處傳道。
三天過后,雖天地異象漸去,但天地清明甚于以往,信道之人安守修道之心,迷昧之人靜心勤于布施。
清晨,三教眾人齊聚道庭,達到小涅槃境者有十人,均在大殿禪坐,只為等石易一人。
等了許久,太陽高懸,日將過半,石易突然出現在大殿內,懸浮半空,笑著說道:“諸位可是功德無量呀!”
眾人聽是石易,遂下跪行禮,贊美天尊功德無量。
石易說道:“功德是你們的。”
眾人聞言惶恐,急忙推辭。
石易抬手,制止眾人,說道:“此事不提,今日有要事。”
眾人肅立,道以虛陽為首、儒以良不語為首,佛以七寶為首。
但虛陽與良不語似是知曉些內情,沉默不語,唯有佛家不甚了解。
七寶看了下沉默的兩家,口念佛號,方才說道:“不知天尊有何要事安排?”
石易說道:“時已是道法末期,外道橫行,魔道業力浩瀚,已威脅到大道,天地浩劫因此而起。浩劫不可躲,動蕩不可避免,接下來將有一戰事,唯有達到小涅槃境者方能參與,只有你們可以斷人因果,未達小涅槃境者,如前幾日一般講法傳道即可。。”
七寶問道:“不知天尊如何打算?”
石易回道“需要你們盡力將浩劫的影響降低。”
七寶又問道:“不知何時開始?”
石易笑著說道:“稍候。”
眾人聽聞,大驚。
良不看著石易,只覺之前猜測,怕是要成直了。
心中思慮著,石易朝著良不語望去,說道:“不必多想了,天機難測,即使是你們,也難知個一二。”
又看向虛陽,說道:“此浩劫乃是你證道之機,不可錯過,可要細細感悟了。”
說罷,石易身影不見,如以往一般消失。
虛陽見此,一步邁出大殿,懸浮半空,手中捻著法訣,頭上方出現一太極圖,不停旋轉。
再過片刻,太極圖飛向高空,一化二,二化四,如此不斷生出新的太極圖,及至三千。
虛陽見此,右手指捻出劍訣,朝上空三千太極圖一指,那太極圖便化成了自己一般模樣的人,這是虛陽的身外化身。
而后,虛陽手一揮,三千身外化身,各自飛散,飛向云庭各處。
虛陽則在空中閉目坐下,懸浮不動。
良不語也出了殿門,向著眾人說道:“諸位,告辭了。”
身影一個模糊,消失不見,留下佛儒兩家眾人。
儒學宮一眾人見良不語離去,也不驚訝,片刻后,師琴對方丈說道:“方丈,我們也去吧。”
方丈稍躬身行禮,師琴會意,兩人便走在前面領眾人出了殿。
看著懸浮在虛空中的虛陽,師琴說道:“與魔道交戰,定要與魔王三邪交手,縱有天尊,此戰亦不容樂觀。”
七寶答應一聲,然后看向大菩薩拂塵與辟支佛法信,說道:“此前所料,應是多慮,我們且聽天尊吩咐即可,去吧。”
兩僧領了命,領著眾人離去。
師琴望向文仲文叔,兩人會意,同樣領著眾人離去。
目送眾人離去,師琴憑空取出一把寶劍,說道:“如今,只等天尊找到魔王了。”
七寶則不斷轉動佛珠,口誦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