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年前再回來
- 重生桑榆
- 努比亞l
- 3485字
- 2023-10-30 09:22:58
穆桑榆起來,心中一塊石頭落地,明白這一出在太皇太后這里算是過去了。
蔣太皇太后拉著她的手,還是叫她挨著自己坐。
穆桑榆便淺淺的坐了,眸光在梁成碧的臉上微微一轉(zhuǎn),果然那張臉孔精彩極了。
何必自己發(fā)怒呢?
蔣太皇太后循著她的目光望去,只見梁成碧正望著穆桑榆發(fā)呆,便問道,“梁妃此刻過來,又是為著什么事?”穆桑榆這一跪,算是把梁成碧之前預(yù)備好的一大篇說辭給堵回去了,此事連太皇太后都不再計較,她還能糾纏什么?只得勉強一笑,“長日無事,臣妾來與太皇太后娘娘請安的。”
穆桑榆卻不打算放過她,向太皇太后道,“太皇太后娘娘,臣妾還有一樁事要稟告。今日臣妾折返回長春宮,將公主托付給答應(yīng)白氏照管。公主落水之后,梁妃查案心切,便把白氏痛罰了一頓。臣妾以為,這怕是有些不妥當。”
說著,兩只小手揪著太皇太后的衣袖,輕輕推揉著,撒嬌道,“太皇太后娘娘不知,外頭這樣毒辣的日頭,白答應(yīng)又是個細皮嫩肉的姑娘家家,就跪在甘泉館外的鵝卵石地上,可把人磋磨壞了,到了眼下走路還不利索呢。臣妾往日脾氣壞,常不分青紅皂白的處罰下人。臣妾如今已知道錯了,梁妃怎么還照著臣妾的樣子學呢?這怕不又是臣妾的過失。”
她了解蔣太皇太后的脾氣,有了年歲的長輩,最是喜歡小輩在跟前斑衣戲彩,撒嬌討寵。
蔣太皇太后閱歷豐富,精明強干,自己這點子伎倆自是瞞不過她的,索性如此,討她疼愛就是。
何況,自己雖是繞著彎子告狀,也是把梁成碧的惡行描述了個淋漓盡致。
有麗貴妃的前車之鑒,蔣太皇太后極看不得有人在后宮仗勢橫行,作踐低位嬪妃,不由皺了眉頭,“這答應(yīng)位子雖低,到底也是正經(jīng)的嬪妃。事情既沒問明白,如何就能這樣處罰?那么多宮女太監(jiān)看著,她日后如何在宮里行走?況且,又罰的這樣重。”
梁成碧面色僵硬,不聲不響的在地下跪了,卻又不甘心,說道,“太皇太后娘娘,容臣妾說一句話。這白答應(yīng)自入宮來,便被貴妃娘娘親自調(diào)撥入長春宮居住,圓滑機靈,極得貴妃娘娘的歡心。臣妾不是多嘴,只是公主落水時,唯她一人照料公主,還望貴妃娘娘不要被她蒙蔽了。”
穆桑榆杏眼圓睜,一臉訝異道,“梁妃這話,就不通了。既然白答應(yīng)一心想要討好本宮,那更應(yīng)該盡心竭力的照顧公主才是。她如此作為,能有什么好處?何況,既是她獨自在場,一旦事發(fā)豈不是第一個要問的就是她?梁妃你那時,不就是這般想著,才狠狠拷問了她一番么?”
原來她在這兒等著自己!
梁成碧幾乎將唇咬出血來,再不說話。
蔣太皇太后的眼眸之中漫過了一絲厭煩,懶懶說道,“梁妃,你執(zhí)掌宮闈多年,更該知曉宮規(guī)條例,如何能這般魯莽行事?罷了,哀家也不罰你別的,你回去寫上一封致歉書,交到那白答應(yīng)手上,再賠一個月的月例就是。”
這一番處置,幾乎令梁成碧氣暈過去。
一個月月例不過小事,但那致歉書……哪有高位嬪妃給一個卑賤的答應(yīng)道歉的!
蔣太皇太后,這分明是要削她的顏面來給穆桑榆出氣!
然而,太皇太后懿旨,豈是她能反抗的。梁成碧再怎么氣惱不甘,咬碎一口銀牙,也只能忍了下去,磕頭退下。
穆桑榆瞧著梁成碧那背影狼狽而去,禁不住的微微一笑。
卻聽蔣太皇太后的嗓音自一邊響起,“高興了吧?”穆桑榆回首,只見蔣太皇太后笑盈盈的望著自己,眸光之中滿是慧黠。
她有些不好意思,垂首微笑,“什么都瞞不過太皇太后娘娘。”
蔣太皇太后笑道,“促狹丫頭,你一張嘴,哀家就知道你心里存什么主意。只是,梁妃這一次也委實過于莽撞,懲戒一二,也是好的。”
話出口,她微微皺了皺眉,“這梁氏自入太子潛邸起,一向是個溫婉賢良的性情。若非如此,這些年來,哀家與陛下也不會把后宮交給她打理。如今,她這脾氣怎么越發(fā)急躁了。”
穆桑榆笑而不語,沒有接話。
梁成碧出身于名門望族,身居高位,對于后位不可能不存半分心思。
眼看著曾經(jīng)觸手可及的位子,如今越發(fā)遙不可及,她心中急躁,因而利令智昏也就不足為奇。
然而直到今日,有樁事穆桑榆也沒有想明白。
既然梁成碧對皇后之位心存覬覦,上一輩子又是如何心甘情愿將后冠拱手讓給云筱柔的?
哪怕那時候,云筱柔已得了黎謹修的盛寵……
這念頭才起,穆桑榆便摁了下去,沒再細想。
恰逢此時,宮女送了一盤鮮煮菱角上來。
蔣太皇太后便讓穆桑榆,笑道,“這是嘉興新進貢來的,叫個什么水紅菱,最是鮮嫩可口,燉肉是最相宜的,又或拿雪花糖煮了,孩子最愛吃。哀家已吩咐了下去,送了幾斤到長春宮去,晚夕讓小廚房燉了給豆蔻吃。這會子,你就在哀家這兒嘗嘗鮮吧。”
穆桑榆聽著,抿唇一笑。蔣太皇太后出身于江南大族,本就見多識廣,先帝舉事之時,她跟隨左右,雖歷經(jīng)風霜雨雪,卻也遍嘗各地風土特產(chǎn),平生無別的大嗜好,唯獨好吃。
往常,她又得了什么新鮮吃食,必定要想著給自己留一份。從來養(yǎng)心殿過來的年節(jié)賞賜,是大把的金銀珠翠,珍奇玩物;可壽康宮來的,卻是各路食材,精致點心。
此次,太皇太后去泰山祈福歸來,給她帶的也是幾斤松花糖。
她拈起一枚菱角,小手靈巧的上下翻飛,片刻便剝出一枚白嫩水滑的果子來,放在了太皇太后面前的描金瓷碟內(nèi)。
蔣太皇太后最喜她這般乖巧孝順的模樣,穆桑榆心里明白,在她老人家面前玩弄些小心思、小花招沒什么,也得她老人家喜歡。但若過了頭,那可就要觸怒于她了。
穆桑榆總是很小心的拿捏著分寸。
果不其然,蔣太皇太后將一個菱角吃盡,笑瞇了眼睛,說道,“還是丫頭好,最知道體貼老人家的心思。當初你外祖父侍奉先帝的時候,便時常提起你來,總向哀家賣弄夸耀,他外孫女如何的聰明漂亮。哀家就想著,你便得意吧,早晚哀家要把這丫頭弄來當兒媳婦。果然,你就來了。”這些話,往日蔣太皇太后可從未對她說起過。
穆桑榆心念微動,曉得太皇太后怕是要說些什么了,面上卻依舊微笑著。
但聽蔣太皇太后問道,“丫頭,哀家若無記錯,你自入太子潛邸起到如今該有七年了吧?”
穆桑榆點了點頭,輕輕說道,“七年又四個月。”蔣太皇太后嘆息一聲,“記得這樣清楚,足見你這日子過得也不算十分舒坦了。只是丫頭,哀家卻要告誡你一句,這世間凡事都講究一個恰好,過于強求極致,反而不美。人生在世啊,不如意事常八九,自己得會排遣調(diào)解才是。”
穆桑榆心中沉甸甸的,抿唇不言,只是默默的剝著菱角。
蔣太皇太后瞧著她,雖沒了當年的那股子青蔥勁兒,卻添了一抹歲月沉淀之后的成熟韻味兒,如春花般怒放著,正是一個女人最好的時候。
黎謹修與穆桑榆的不和,近來她也從李德甫并旁人那里聽了個大概,雖則依舊不明他們這次失和的緣由,但蔣太皇太后卻能覺察到他們這回不再像往常那般分分合合了。
她和先帝糾葛了半生,其內(nèi)的苦楚也只有她和坤寧宮殿上的宮燈明白,她實在不想如今這些小輩再品嘗她當年的滋味。
如若二人就此生分,黎謹修是再也不會快活了。而穆桑榆是她親口要來的,自己也并不希望看這么一朵鮮花無聲無息的凋零在深宮大內(nèi)。
片刻,蔣太皇太后又含笑問道,“丫頭,昊兒近來待你可還好嗎?若是不好,告訴哀家,哀家替你教訓他。”
穆桑榆這方溫婉淺笑,回話道,“多謝太皇太后娘娘關(guān)心,陛下待臣妾很好。只是西南戰(zhàn)情緊急,陛下政務(wù)繁忙,所以無暇顧及后宮。”
這小嘴兒說起慌來,倒真是順溜的很。
蔣太皇太后心內(nèi)道了一句,又笑道,“既是這么著,趁這段時日,你也好生調(diào)理調(diào)理身子。你自己就是個醫(yī)家,該進補什么,不必旁人說的。都七年啦,你該為哀家添個皇孫孫了。”
這句話既是關(guān)切,又是懿旨,沉沉的壓在了穆桑榆心頭。
太皇太后所盼,她心知肚明。上輩子她才傳出喜訊,蔣太皇太后便使人送了一副赤金長命鎖來,還說有更好的,待孩子出世再拿來。
她滑胎之后,這位老人家一夜之間鬢邊添了許多銀絲。
聽壽康宮的宮女私下說起,太皇太后那時日夜跪在菩薩跟前,問著是否因她做錯了什么,才降罪在孩子身上。
按下這些前塵往事,穆桑榆低聲道,“臣妾無能,讓太皇太后娘娘失望了。”
蔣太皇太后笑的慈和,“怎么能怪你,這事講究個緣分。”
話至此處,她心覺也差不多,遂點到為止不再多言,便轉(zhuǎn)了話頭,與穆桑榆說了幾句家常閑話,又隨口道,“今歲夏季越發(fā)酷熱了,雖則內(nèi)務(wù)府每日送冰過來,哀家在這宮里還是住著難受,總不如上河園依山傍水的舒坦。過幾日,哀家打算到園子里住一段,年前再回來。”
穆桑榆曉得蔣太皇太后是個待不住的脾氣,許是年輕時在外行走的慣了,便笑道,“太皇太后娘娘有了春秋,這盛夏時節(jié),是需得避避暑氣。”
又坐了小片刻,穆桑榆惦記著豆蔻,便向蔣太皇太后道了告退。
待她走后,蔣太皇太后便向藏秀問道,“你適才在旁瞧著,覺得如何?”
藏秀回道,“貴妃娘娘的脾氣性格,較往常是沉穩(wěn)了許多。但奴婢總覺著,娘娘心事很重,似是一點兒也不快活。”
蔣太皇太后頷首嘆道,“連你也瞧出來了,可笑修兒還跟瞎子一樣。”
藏秀微笑,“陛下日理萬機,顧不周全那也是有的。”
蔣太皇太后搖了搖頭,“哀家這次走之前,必要把這事辦妥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