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睡到自然醒。雖說是自然醒,但我要比在家無事時,起的要早很多。我估計是因為這段時間的行走,勞累緣故。雖然睡得時間比在家少,但是睡眠質量,要好得多,基本整夜都在深度睡眠的狀態中度過。
一覺醒來,我身體上的疲勞全部消失,就像充滿了電,精神煥發。我打開了酒店的窗戶,新鮮的空氣迎面而來。雨在昨夜,已悄悄然的停了下來,太陽躲在云層后面放射光芒。雖然沒有看到藍天白云,晴空萬里。但據我觀察,今天應該不會在下雨了。見到外面雨已停了下來,我立馬從床上爬起,洗漱完畢,整理好行裝,就離開了酒店。出發,開始了今日行程。
離開酒店后,我打開了導航。導航顯示,我住的酒店距飛來峰靈隱寺,只需要沿著靈隱路一直走就能到,距離只有三點多公里。隨著這次旅行,我一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徒步行走,因此我喜歡上了用腳去丈量一座城市。隨著越走越多,我感到了坐車會很容易錯過,忽略一些特別景色。這也是我后來理解到的旅游和旅行的區別之一。旅游更多的是享受和度假,旅行反而是一種尋找,感受,歷練,凈化心靈的過程。當我突然一天明白了旅行的意義后市,也同時明白了一句古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睍赖?,路是活的。路是靠行走,才能丈量的。
我沿著靈隱路,一路向前。靈隱路是一條很美的大道,道路兩側云松和楓樹自然生長,樹立兩旁,草木茂密,小河穿梭。此道路在深秋初冬的時候,被稱為“紅葉大道”。有著“九里云松十里楓,林下片片映山紅”的說法。此時初秋,楓葉還沒有變紅。但經歷了雨水洗禮后的楓葉,已經漸漸略有泛黃。青黃間的美色,外加雨后的水霧蒸騰,宛如仙境一般。
舒服,真的很舒服。走在靈隱路上,鼻腔中充滿了草木的氣息和泥土的芳香。大自然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神志清爽。
沿著靈隱路一路行走,當我看到了一座上寫著“靈鷲神行”的牌坊時,我確定我已經來到了飛來峰靈隱寺景區了。繼續往前走,經過御碑亭,不遠處看到一座影壁,黃墻灰瓦,上刻有“咫尺西天”四個大字。對面就是飛來峰靈隱寺的景區東門。
對于飛來峰靈隱寺,大部分人都是由濟公和尚的傳說故事所熟知。當年有一部名叫《濟公》的電視劇,一時間讓濟公和尚紅遍全國。游本昌老師把貌似瘋癲,不守戒律,嗜酒好肉的活佛演的活靈活現。一首《鞋兒破帽兒破》把一位似癡若狂,扶危濟困,除暴安良的活佛。演唱的栩栩如生,繪聲繪色。
我記得我小時候的時候,也曾經手搖一把破扇子,趿拉著“片兒懶”。和小伙伴們,裝作濟公和尚的樣子。在胡同中,一搖一擺的亂穿,嘴里還哼唱著:“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也就是那時起,濟公活佛的形象和傳說故事,深深的留在了我們的心中。
走進飛來峰靈隱寺景區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古塔,名叫理公之塔。此塔據說是靈隱寺開山祖師,印度高僧慧理的靈塔。建于北宋,慧理圓寂后,弟子們為其所建,塔中藏有其骨灰。
再往前走,左手邊,飛來峰造像十分壯觀。自然洞壑中和沿溪的峭壁上,分布著五代至元代的佛龕造像約300多處,格局姿態,神態各異,令人嘆為觀止。其最大的佛龕造像是一尊彌勒佛,身邊或站或臥有十八羅漢。除此之外,還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佛教人物的石刻雕像。惟妙惟肖,細致生動,可謂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的瑰寶。
飛來峰造像中,有一處洞穴,名為一線天。此洞又叫龍泓洞,是一個很大的溶洞。因洞頂有一個小溶口,因此此景觀被稱為一線天。和我腦海中,兩側峭壁,中間一線的一線天,完全不一樣。溶口很小,在沒有陽光射入的情況下,很是難找。我找了半天,才順著一位導游的手指,發現了這叫一線天的溶口。
在沿著飛來峰造像的對面,忽然發現了一座黃墻灰瓦的寺廟。大門門匾上寫著云林禪寺。要不是我看到了側門旁,有間寫著靈隱寺售票處的地方,進去買靈隱寺的門票時才知道,此寺廟就是靈隱寺的話,也許我當時就會錯過了,耽誤時間。也不知道為什么,靈隱寺的大門牌匾上寫著云林禪寺?
當我走進靈隱寺的第一步時,也不知道為什么,對于我這種對寺廟無感的人,確有種莫名的感覺。
進門后,迎面的是天王殿。天王殿內供奉著“皆大歡喜“的彌勒佛坐像和四大天王。彌勒佛背后是一座手持降魔杵的韋馱菩薩,此尊韋馱菩薩是南宋初期用整塊香樟木所雕刻而成。
彌勒佛一幅金身,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四大天王,各顯威武凜然,高大威猛。手中各持著不同的法器,寓意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佛教護法韋馱菩薩,手持降魔杵,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
天王殿是靈隱寺,香客門前來上香祭拜的第一大殿。彌勒佛祖身前,跪有不少香客,上香叩拜。我站在一旁看著,似乎感到彌勒佛的金身,在隱隱的放射著佛光,佛祖臉上的笑容特別燦爛。這是我曾經去過所有的廟宇中沒有過的感覺,檀香的味道沁人心脾,有種精心凝氣感油然而生。
穿過天王殿,后面就是靈隱寺的正殿——大雄寶殿。此殿十分氣勢軒昂,宏偉壯觀。單層三疊重檐建筑結構,加上高高翹的飛檐翼角,使得龐大的屋頂看著那么大氣,氣勢巍峨。
正殿大門之上,一副超大的橫匾,上書寫著“大雄寶殿”四個大字。匾下兩邊楹聯寫著:“合三百六十古精廬,此云祖山應得殊勝,利益安樂;積無量千萬諸善銀,故名佛國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殿內正中蓮花石座上趺坐的是一尊佛祖釋迦牟尼像。此尊佛像高達19.6米,加上須彌座石基總高24.8米。用24塊香樟木雕刻而成,全神貼金,共用了86兩黃金,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刻座像,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珍品。佛祖釋迦牟尼像,頭部微微前傾,兩眼凝視,有時微抬,仿佛是正在為前來朝拜者講經說法一般。
殿內東西兩邊有著二十尊立像,名為二十諸天。他們本是古印度神話中罰惡護善的二十位天神,我們的佛教采用其說,作為護持佛法的天神。
在釋迦牟尼像的后壁,是一組其實恢弘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彩色立體群塑。高20余米,全部用粘土制作而成,塑造了以童子觀音為主體的150多尊佛像。形態各異,氣勢磅礴,極其壯觀。
我在靈隱寺的大雄寶殿中,看著這巨大的釋迦牟尼像,觀賞著這“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群塑。對其有著一種無比的敬仰之心,對佛教藝術作品有了從未有過的震撼。大量香客集中此殿,上香朝拜,跪在蒲團之上,雙手合十,口中默默的面對釋迦牟尼像說著什么。每一位香客,上香叩拜之時,一旁身穿僧服的和尚,都會輕輕的敲一下供桌上擺放的磬。磬發出一種清脆悅耳,聞之令人心地清凈。內心平和。
靈隱寺的第三重殿為藥師殿,此殿單層重檐歇山頂。正門上方,一塊橫匾“藥師殿“三個大字,字體端莊,遒勁有力。
我還沒有進入藥師殿時,在藥師殿門前的石欄上,我看到幾只停落在上的鴿子。體態優美,神態傲嬌,引得游客們不僅拿起手機或相機,對其拍照。不過當游客們稍微已接近鴿子時,那幾只鴿子就不配合的飛開了。但是當我拿著手機,向站在石欄上的鴿子走近時,鴿子卻沒有飛走。它歪著腦袋,看著我,一會兒左一眼,一會兒右一眼的盯著我。我掏出手機,對它們拍照時,它們還都很配合我,抬頭挺胸,好像Model擺Pose一樣,擺著各種姿態。如此有靈性的鴿子,我是第一次見到,內心中無比的驚奇和歡喜。更讓我詫異的是,當別的游客見我拍鴿子時,鴿子并沒有飛走。就來到我的身邊拍它們時,鴿子卻又飛走了。這里的鴿子似乎怕人,又不怕人。它們似乎怕,來此的陌生游客,卻不怕我,這個第一次來此的生人。
當鴿子飛走后,又飛回落在石欄上時,我又試了兩次。鴿子并不怕我,見我也不會飛走??善渌蟛糠钟慰徒咏鼤r,它們卻又飛到了一旁。我甚是奇怪,心中也十分竊喜。難道是我和這群鴿子有緣?還是我和靈隱寺有緣?我心中剎那間,出現了一個如此的疑問。
我和鴿子們,目視的“玩”了會兒,面帶微笑的對它們在心里說了聲“再見”后,我就進入了藥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