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家琪的童話作文課2:如何提升聯想力
- 管家琪
- 3552字
- 2019-10-17 14:13:52
奇幻溫泉
“‘湯’是什么意思???”老虎問。
“真奇怪,”斑馬說,“報上不是說是什么溫泉嗎?怎么這個招牌上只寫了一個‘湯’字呢?”
“地址沒搞錯吧?”老虎又問。
老虎和斑馬看著面前一塊嶄新的大招牌,歪著頭,仔細研究。他們都是因為看到報上“奇幻溫泉新開張”的廣告,于是興致勃勃地抱了毛巾,想要嘗試一下新鮮的體驗??墒沁@會兒,兩人連招牌都看不懂,也就不敢進去了。
“嘿!怎么傻愣愣地站在這里?快進去??!”金錢豹剛巧也來了。他手上抱著毛巾,一看就知道也是來泡溫泉的。
“我們正在研究什么叫作‘湯’?!崩匣⒄f。
“哎喲,你們這兩個老土!”金錢豹大笑,“‘湯’就是溫泉嘛!”
斑馬有點懷疑:“你是說,這里就是‘奇幻溫泉’?”
“對啦!不會錯的?!苯疱X豹說完,就先領頭進去了。
不一會兒,三個人全部泡在“奇幻溫泉”里了。
他們全都假裝閉目養神,專心享受溫泉,其實心中都在不約而同地嘟囔:“唉!好擠喲!要是現在就我一個人享受的話,該有多好!”
除了擠,泡溫泉的感覺還是挺不錯。廣告上說,泡“奇幻溫泉”會讓人覺得“身心舒暢,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果然是真的。
過了好久,老虎泡夠了,站起來說:“我要先走一步,你們慢慢泡——哎呀!”
老虎突然尖叫起來,嚇得斑馬和金錢豹趕緊睜開眼睛,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天啊!這真是非同小可,老虎居然變成光溜溜的,身上的斑紋全都不見了!
“嘩!”斑馬和金錢豹也立刻跳起來——不得了,他們身上的斑紋也不見了!
“怎么辦?”老虎哭喪著臉,“我的寶貝斑紋哪?”
“我看,咱們繼續泡泡看,也許待會兒又會有變化?!苯疱X豹說。
“好主意?!卑唏R附和。
于是三個人又擠在一起,緊張兮兮地泡在溫泉里。
過了好久,他們站起來一看,這回,斑馬的斑紋跑到金錢豹身上,金錢豹的斑紋跑到老虎身上,老虎的斑紋則跑到斑馬身上了。
不行,再泡!
又泡了半天,金錢豹的身上長了老虎的斑紋,老虎身上……
他們就這樣從早上泡到下午,再從下午泡到晚上。三個人都不喜歡“從頭到腳煥然一新”的改變,都想找回自己原來的斑紋。
現在他們倒是不覺得擠了,只一心想泡回自己的斑紋。
就在他們泡得頭暈眼花、眼淚都快掉下來的時候,奇跡出現了!三個愁眉苦臉的家伙終于又奇跡般地找回了自己的斑紋。
他們把這次神奇又可怕的體驗,寫在“客戶意見調查表”上,希望“奇幻溫泉”的老板設法改進。
從此,“奇幻溫泉”就有了“老虎湯”“斑馬湯”“金錢豹湯”,還有“鱷魚湯”“烏龜湯”“梅花鹿湯”……總之,不再是“一鍋湯”了。
其實身上有斑紋的動物當然不止老虎、斑馬和金錢豹這三種,長頸鹿、奶牛、梅花鹿等等,身上不是也有斑紋嗎?可是當我在腦海里把這些動物都先找來一起“試泡”(猶如拍戲前要先找一大堆演員來“試鏡”)后,就覺得還是由老虎、斑馬和金錢豹來“聯合主演”效果會最好。
是的,其實選角合不合適,就看你在下筆之前能不能先想象出那個畫面。然而,很多作者的問題,恰恰就是當他們無論是在構思或是已經開始寫作的時候,腦海中的畫面往往是很模糊的。
有的時候,點子一來,主角的形象就會在腦海中浮現,但一篇作品只有一個主角當然是不夠的,往往還需要幾個配角,甚至路人甲、路人乙。我們對于每一個角色都應該仔細挑選。
我曾經看過一篇其實還頗有可取之處的童話作品,但是由于其中一個角色的選角非常不恰當,結果破壞了整篇作品的表現。這個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人類,中間卻偏偏有一個白兔先生,讀起來非常突兀。故事中的白兔先生一點兒也不像白兔,他的言行舉止根本就是一個人類,就好像游樂園中穿戴著動物行頭的人一樣。而且在那樣一個全部都是人類的故事中,有一只白兔也毫無道理,他甚至也不是因為被施了什么魔法,所以才會變成白兔的模樣。作者為什么會做這樣的安排?我猜可能是因為作者寫著寫著,覺得自己的作品不大像童話了(確實不像),所以就非常生硬地塞了一只白兔進去。
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問題。在《捉拿古奇臺風》這篇作品里,主要角色是臺風精靈和她的家人,還有一個氣象播報員,我把氣象播報員設定成是一只野豬,名叫阿貴。已故兒童文學前輩林鐘隆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批評過這篇作品,在林先生的意見中,有一個意見我完全接受,那就是林先生質疑“阿貴到底是人還是豬?”是啊,我自己也覺得我沒有把阿貴這個角色處理好,只是任性地喜歡野豬這個形象,卻沒能好好發揮野豬的特性。再加上阿貴的“老板”雖然只是一個小配角,可是關于這個“老板”到底是啥模樣、到底是人還是動物,我居然一點兒也沒有著墨,這就連帶使得阿貴的形象更加模糊。
角色選定,要開始演戲的時候,還要注意不要讓他們去做一些太勉強的事。在我早期的一篇童話《香菇的故鄉》(這是我寫的第二篇童話作品)中,由于我看到一款香菇造型的臺燈,很喜歡,就寫了一個香菇燈小威的故事。我覺得前面寫得還好,但是后面因為劇情需要,必須讓小威去見見真正的香菇,并且讓他知道自己的模樣來自于真實的香菇,然而這就不妙了,我是這么寫的:
“他從竹籬笆邊跑過去,拐了一個彎,正想繼續向前奔,突然……”
后來再讀,我覺得一個臺燈居然能跑能奔能拐彎,實在是太別扭了!按照故事的發展,小威最后一定要見到香菇的,但是怎么見,應該有更好的安排。
想想在迪士尼的《美女與野獸》中,我看到茶壺媽媽移動起來也感覺挺別扭的,可能是因為這些用品很難讓人想象如何移動吧。這或許也可以說明為什么在童話作品中(尤其是中長篇童話),主角大多數仍然是動物或精靈之類的,這其實不是老套,而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外,當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出現的時候,最好都要特別地描述一下,加深這個角色在讀者心目中的印象,使讀者能夠看到一個清晰的畫面。就好像在畫漫畫、拍電影的時候,對于主要人物也要特別注重造型設計一樣。
我們就以《綠野仙蹤》(美國兒童文學作家萊曼·弗蘭克·鮑姆著)中的幾個主要角色為例,來看看這些人物出場的時候,都經過了哪些“設計”。
多蘿西用手托著下巴,凝視著稻草人。他的頭是一個塞滿了稻草的小口袋,上面畫著眼睛、鼻子和嘴巴。頭上是一頂破舊的藍色尖頂帽子,身上穿一件褪了色的藍色衣服,身體里也塞滿了稻草。腳上是一雙藍布面的舊鞋子。他的背部插著一根竹竿,被高高掛起。
這是稻草人剛出場的段落。
他們穿過樹林沒走幾步,多蘿西發現有什么東西反射出太陽的光來,照射在樹林里。她跑過去一看,突然停住,吃驚地叫起來。原來有一棵大樹,一部分被砍去了,在樹旁邊有一個用鐵皮做的人。他的手里高舉著一把斧頭。他的頭、手臂、腿腳,都連接在他的身上,但是他一動也不動地站著。
這是鐵皮人出場的段落。他之所以一動也不動,是因為他生銹了。
至于多蘿西和獅子出場的時候,作者鮑姆雖然沒有刻意設計他們的外表,但是卻用聲音——一個是用笑聲,一個是用對話——來突出他們的性格,這也是非常高明的人物設計。
多蘿西是一個孤兒,當她第一次見到愛姆嬸嬸時,嬸嬸被這個女孩子的笑聲嚇了一跳。多蘿西總能從不同的東西上尋找到快樂,每次嬸嬸聽到她快樂的聲音,總是感到很驚訝。
就這么短短的幾行,多蘿西樂觀開朗的性格就已經被勾勒出來了。首先,她經常會開懷大笑,笑聲能嚇人一跳的人總是比較樂觀開朗的。再加上多蘿西是個孤兒,在一般人的觀念里,孤兒總是不幸、可憐的,可是多蘿西這個小女孩卻沒有因為坎坷的身世,而失去她“總能從不同的東西上尋找到快樂”的能力,這么一來,她性格中的樂觀和開朗就更加明顯了。
……獅子說:“這是一只什么小動物?”
多蘿西回答說:“它是我的狗,名叫托托?!?/p>
獅子問:“它是鐵皮做的,還是稻草做的?”
多蘿西說:“都不是,它是一只有血有肉的狗。”
“它是一只稀奇的動物,體型太小了。只有像我這樣的膽小鬼,才會想去咬這樣的一個小動物。”獅子傷心地說。
“你為什么這么膽???”多蘿西驚奇地注視著這只大野獸。
“這是個秘密,”獅子回答說,“我想我生下來就是這樣的。森林中所有的野獸都以為我很勇敢,因為不論在哪兒,獅子都被稱為‘百獸之王’。我的叫聲很大,動物們都會害怕。我害怕人,但只要我對人吼叫,人就會逃走了。如果是象、老虎和熊這些大動物要和我挑戰,那我自己就逃走了。我是個膽小鬼,可其他動物們一聽到我的吼叫便逃走了,我只能看著他們逃走?!?/p>
“百獸之王不應該是個膽小鬼?!钡静萑苏f。
“我知道,”獅子回答說,他用尾巴擦去一滴眼淚,“這是我最大的煩惱,每當我遇到危險,就會心跳加速。”
你瞧,作者鮑姆并沒有描述獅子的體型有多大、毛有多漂亮,但是因為在絕大多數的故事中,獅子都是百獸之王,現在他塑造了一個膽小的獅子,這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很特別、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了。
總之,在做角色設計的時候,不一定非要把這個角色從頭描述到腳,更不要千篇一律都是“一雙水汪汪的眼睛”“一雙會說話的眼睛”,而可以從聲音、表情、動作等各方面下功夫,盡可能生動簡潔地讓一個角色“活生生”地站在讀者的面前,然后再開始“演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