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這一概念進入美學思想的主流,從而被確認為理想境界,應該說,是在宋代。宋人的“平淡”美觀念,具有整合歷史而又開拓未來的能動機制,具有使性情修養與藝術創作合二而一的思維張力,具有含納唐格宋調的兼容性格。從宋初梅堯臣提出“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到蘇軾闡說“漸老漸熟,乃造平淡”之理,從江西詩派以杜甫入夔之作為“平淡而山高水深”境界,到白石詞風以“清空”格調而契合于江湖詩人的文化心理,從理學先輩...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平淡”這一概念進入美學思想的主流,從而被確認為理想境界,應該說,是在宋代。宋人的“平淡”美觀念,具有整合歷史而又開拓未來的能動機制,具有使性情修養與藝術創作合二而一的思維張力,具有含納唐格宋調的兼容性格。從宋初梅堯臣提出“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到蘇軾闡說“漸老漸熟,乃造平淡”之理,從江西詩派以杜甫入夔之作為“平淡而山高水深”境界,到白石詞風以“清空”格調而契合于江湖詩人的文化心理,從理學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