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論玩梗,我也不是針對誰,我的意思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 拯救文娛大作戰(zhàn)
- 燕云蹦蹦猴
- 2038字
- 2019-08-08 00:00:00
如果說此前,還只是大部分觀眾們的自嗨的話,那么在首周票房破了兩億之后,《那些年》這部電影已經(jīng)成為了一部現(xiàn)象級的電影。
耳熟能詳?shù)墓#魂愅煸谖⒉┥厦鎺饋淼母鞣N風潮。
陳挽今天在微博上面說:“將頭發(fā)梳成大人模樣。”
第二天在微博上說:“黑板上排列組合你舍得解開嗎?是根本不會解吧?”
第三天在微博上說:“那些年,你們收到的是‘等你下課’,還是‘放學別走’?”
每一條微博引發(fā)出來的回復量、轉發(fā)量都不計其數(shù)。
熱度蹭蹭蹭的網(wǎng)上浮動。
……
論玩梗,整個平行世界都不是陳挽的對手啊。
這些人什么時候見過這種宣發(fā)手段?
根本頂不住啊。
像李清河這種名牌導演,對陳挽這種后起之秀反而是非常欣賞的,眼看《琳瑯》不是陳挽的對手,就直接選擇在微博上面對陳挽來一通夸獎。
十月四號,馮峰導演也轉發(fā)了李清河導演的那句微博。
并感慨“《那些年》確實是誠意之作。”
十月五號,王祖琪導演也發(fā)表了自己的微博:“我也看了《那些年》,很棒。”
這些名牌大導,并不吝嗇對陳挽的夸獎。
不過后來陳挽才知道,原來這三位導演,跟天娛集團之間的關系都非常好,而且李清河導演跟深海集團之間還有某種齟齬。
十月七號,在陳挽打破了《琳瑯》的累計票房記錄,成功的來到了國慶檔累計票房第一的位置的時候,大量的影視家開始發(fā)布長評。
此前那位叫關小南的影評家,在自己的自己的微博上發(fā)布了一條長評。
《很爛的剪輯、很新的演員、很讓人驚喜的劇情、最好的青春——致那些年》
豁,光看這個題目就起的非常宏偉,一眼就讓人覺得了不起。
緊接著便是關小南的大段評價。
“《那些年》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近幾年來最令人驚喜的一部青春校園劇了。”
“極具代入感的畫面,不落俗套的劇情,沒有讓人惡心的三角戀、墮胎、炫富,最讓我驚喜的其實還是這部電影的主創(chuàng)團隊,導演陳挽自導自演,打造出來了一部精品電影。”
“劇中柯景騰和沈佳宜有幾句對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柯景騰說:這么認真學習有什么用呢?你信不信,十年后我連log是什么都不知道,還是可以活的好好的。”
“沈佳宜說:我信啊,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都是徒勞無功的。”
“你又沒做過,你怎么知道?”
“很多事情不用做,就知道沒有意義啊。”
“在我們的青春校園之中,不也是這個樣子嗎?不斷的重復著沒有意義的事情,不斷地去做著徒勞無功的努力。很多人以為考上了大學就是結束,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其實大學只不過是一個開始罷了。”
“除了劇情以外的東西,電影結尾部分的回憶殺,也確實催了不少淚,我并不是說電影的情節(jié)有多么感人,只不過是因為這部電影所引起來的感情共鳴,才讓人潸然淚下。”
“沈佳宜說她不喜歡比她笨的男生,也說過她最討厭幼稚的男生。但是到最后,闖入了她心里面的那個男生,就是又笨又幼稚的。”
“沈佳宜跟柯景騰之間的賭約,其實在我們的校園生涯之中也是存在著的。”
“在電影的這個段落之中,我還在考慮著為什么會跟沈佳宜訂一個扎馬尾的約定。后來看完了,我才反應過來,在我們的青春年華之中,最美好的那一段感情的那個她,不也是每天綁著馬尾蹦蹦跳跳的嗎?”
“整部電影的代入感,就是從這樣不知不覺之中滲入的。”
“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當然還是有缺陷的。例如主角跟教官吵架那一段,就有點牽強了,在我們的高中時代,似乎并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是從主創(chuàng)團隊的態(tài)度,反而是可以讓人去忽略掉這些缺陷的。”
“從陳挽的光頭,就可以看得出來陳挽對這部電影有多投入了。現(xiàn)在的那些小鮮肉演員們,是絕對不可能為了電影做出這么大的犧牲的。”
“《那些年》這部電影,如果你想要去尋找一下你過去的那段回憶,我想是無法錯過的。”
“不說了,我要去二刷《那些年》了。”
關小南本身就是著名影評家,很多自媒體運營者在獲得關小南的同意之后,直接就在自己的公眾號上面轉發(fā)了關小南的這篇影評,一時之間也是引發(fā)熱議。
而就在關小南發(fā)布這篇影評的半個小時之后,關小南又發(fā)了一條微博。
“MD!票被搶光了。”
原來關小南剛想要二刷,卻發(fā)現(xiàn)今天的票已經(jīng)賣完了,根本沒有票了。
網(wǎng)友們這個時候也是紛紛哀嚎。
“求求你們別搶票了,給孩子一個機會吧。”
“我室友臨死之前想要跟我一起看一次《那些年》,求大家給個機會。”
“院線增加排片量啊,這么好的電影,就這么點排片量?”
“……。”
一開始大家還在哭訴自己為什么搶不到票,而到了后面,干脆直接就噴起影院了,怒噴影院為什么不給他們拍片。
而此前好幾家拒絕了《那些年》上映的影院,這個時候也是急赤白臉的跑到了明珠市找陳挽重新簽訂了上映合同。
沒辦法啊。
《那些年》太賺錢了。
上映一周,豪取兩億票房。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是有希望沖擊十億票房的啊。
十億啊。
現(xiàn)在整個電影界票房超過十億的,一共也就兩部電影。
陳挽倒也沒有拒絕他們,畢竟沒有誰會跟錢過不去,再說了,陳挽又不是只拍這一部電影,接下來可還有電影,總不能到時候全部都不跟院線合作吧。
于是這樣一來,《那些年》的票房再一次迎來了一個小爆發(fā)。
這個國慶檔,充斥在無數(shù)觀眾們耳邊的都是那些年、沈佳宜等字眼。
而此前,被無數(shù)人當成《那些年》最強對手的《青春洋溢》,在網(wǎng)絡上面的消息則是消失的無影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