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長嘴壺的演變與特點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匯聚的大中華文明。地大物博的中華大地上孕育出了無數獨具地方特色的燦爛文化,一方一俗,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國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隅。長嘴壺茶藝起源于被稱為中國茶文化發源地的巴蜀地區,通過近2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在全國范圍內興盛起來。

長嘴壺泡茶有很多好處。例如,綠茶在沖泡的時候講究水溫不宜過高,銅是所有金屬里面傳熱最快的,所以把開水倒進銅壺里,再由長壺嘴里出來,溫度自然就降低了;此外,因為壺嘴比較細,形成的水柱沖出來有力度,能使茶葉在碗里自由地翻滾,因此用長嘴銅壺沖泡出來的綠茶,其香氣更好、滋味更醇。

一、長嘴壺的演變

四川是茶樹原產地之一,也是我國主要產茶省份之一。四川茶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悠久的產茶歷史、精湛的制茶技術、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及高超的摻茶絕技。

四川茶藝的主要表現形式有獨具特色的蓋碗茶藝和長嘴壺茶藝。

四川蓋碗茶藝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蓋碗茶藝,它起源于川西,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在老成都以及周邊場鎮茶館林立,或見于公園、河邊,或見于街口大壩、院落平壩。川西蓋碗茶藝的主要表現形式為茶藝師一手提短嘴銅壺,另一手可一次性拿七八套蓋碗。待客人一入座,拿蓋碗之手順勢一脫甩,將蓋碗不偏不倚地擺在茶客的面前,隨即提壺摻水。此種茶藝絕技在前些年的成都茶社還常可見,如今已面臨失傳。

長嘴壺茶藝起源于川東,主要在現今的重慶地區(重慶于1997年6月18日成立直轄市,原屬于四川省)。重慶地處兩江相匯,以山為主,有很多熙熙攘攘的碼頭茶鋪和吊腳樓茶館。長嘴壺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孕育而生的。

相傳在民國初期,川東一家茶館由于經營有方,時常座無虛席。茶倌在給客人摻茶續水時實感不便,又恐打擾到客人之間的私密交談,他絞盡腦汁想要改變摻茶續水的方式。一天清晨,茶倌起床后,無意間發現隔壁鄰居老人在用一個長嘴的壺給自家的花草澆水。他靈機一動,決定效仿長嘴水壺澆花的方式摻茶。于是,他找到工匠師傅把之前使用的茶壺壺嘴加長到一尺,從而解決了以往工作中摻茶續水的麻煩。他獨特的改造發明成了該茶館的一大亮點,茶館生意因此更是爆棚滿座。

在出現如此式樣的茶壺后,很多茶館爭相效仿,他們根據桌子、場地的大小,相繼做出了不同長度的銅壺,但當時最長的壺也只有二尺。改良后的銅壺比一般銅壺長,且壺形體態渾圓,猶如元寶。一般情況下,將一尺銅壺稱為“長銅壺”,二尺銅壺稱為“元寶壺”。

20世紀90年代中期,又出現了造型如井欄的銅壺,行業內稱為“平把壺”,長度大約85厘米;90年代末期,出現了龍把銅壺,簡稱“龍頭長嘴壺”,長度為三尺。目前,市面上盛行的基本上是三尺的“平把壺”。

二、長嘴壺的特點

1.銅的分類

紫銅,系指純銅,主要有無氧銅、磷脫氧銅、銀銅;黃銅,系指以銅與鋅為基礎的合金,又可細分為簡單黃銅和復雜黃銅,其中復雜黃銅又以第三組分命名為鎳黃銅、硅黃銅等;青銅,系指除銅鎳、銅鋅合金以外的銅基合金,主要品種有錫青銅、鋁青銅、特殊青銅(又稱高銅合金);白銅,系指銅鎳系合金。

2.長嘴銅壺的類別與材質

機器加工壺:黃銅材質,厚度0.3毫米,密封好,焊接點少,能放穩,壺體偏重。

手工制造壺:黃銅皮材質,厚度0.15毫米,壺體偏輕,不易放穩,不精致,易變形。

3.長嘴壺的組成結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高安市| 望谟县| 永州市| 乌鲁木齐县| 商河县| 江阴市| 文水县| 壶关县| 固原市| 蓝山县| 观塘区| 广饶县| 隆尧县| 隆回县| 鸡东县| 定安县| 定襄县| 柯坪县| 平山县| 蕲春县| 祥云县| 徐州市| 靖边县| 东乡县| 绵竹市| 灵台县| 佛学| 蕲春县| 资兴市| 香格里拉县| 湟源县| 塔河县| 辉县市| 毕节市| 蓝田县| 扶绥县| 云林县| 郧西县| 沈丘县|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