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工程施工實用技術手冊(第二版)
- 李繼業 劉廷忠 高勇
- 9267字
- 2020-04-17 14:45:29
第二節 公路填方路堤的施工
公路填方路堤的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關系到路堤的施工質量和使用功能,而且關系到公路工程的使用壽命和行車安全,因此需要精心設計、精心組織、精心施工,確保工程質量。
根據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的實踐經驗,路堤填筑施工必須從基底處理、填料選擇、壓實、排水、防護等各方面加以重視,依靠科技進步,不斷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檢測手段,才能確保填方路堤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和耐久性。
一、填方路堤施工的特點
路堤是由外來材料填筑而成,按其高度可分為矮路堤、正常路堤和高路堤。填筑前的地基狀況、填料選擇、填筑方式和壓實標準、施工機械、氣溫氣象等因素均影響路堤的質量,因此,在路堤的施工中對這些問題予以足夠的重視,應根據其施工的特點,認真進行施工。填方路堤與路基開挖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路堤基底處理 路堤基底處理是保證路堤穩定、堅固極為重要的措施。路堤是在天然地基上人為構筑的土石質結構,是破壞原狀態而以一定要求填堆的土體,并與原地面接觸而呈結合狀態。它對路基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路基的穩定性影響最大,需要根據地形、地質和土質條件進行適當處理。
在路堤正式施工前,除了必須進行伐樹除根、清除雜草、鏟除垃圾及不穩定的石塊外,當橫坡坡度較大時,還需要做表土翻松、開挖臺階或鑿毛(石質基底)處理。對于特殊的土質,如軟土、沙灘和有地下水上溢的地段,必須做進一步的穩定處理和換土。
(2)填土的基本要求 路堤對填土的要求非常嚴格,使用不適當的土進行填筑,會直接影響路堤穩定性和強度,例如使用淤泥或腐殖質含量較高的土料填筑的路堤,會產生路堤整段或局部的變形,也可能因其自重的原因產生滑坡,嚴重時將影響道路的使用和安全。因此,路堤應最好采用強度高、水穩定性好的材料作為填料。在一般情況下路堤填料應符合表2-9中的要求。
表2-9 路基填方材料的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

注:1.其他公路做高級路面時,應按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規定;2.表中所列強度按《公路土工試驗規程》,對試樣浸水96h的CBR試驗方法確定;3.黃土、膨脹土及鹽漬土的填料強度分別按各自的規定辦理。
另外,即使填料材料良好,但由于其所處狀態不同,特別是含水量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結果往往相差很大,解決填土的含水量問題是填筑路堤施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工程的施工作業。
(3)填方壓實的要求 路堤的填筑都是通過壓實以達到路基土體符合現行規范要求的壓實度,所以填筑必須分層作業。同時,由于填料的種類及其所處狀態不同,使施工的工作程序、各個環節變得復雜起來,填土厚度、填土方式、層間結合、壓實機械和壓實工藝等方面都成為路堤填筑施工中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這是路堤填筑施工的另一特點。
二、路堤基底及填料的處理
(一)路堤基底的處理
路堤基底是指路堤填料與原地面的接觸部分。為使兩者結合緊密避免路堤沿基底發生滑動,防止因草皮、垃圾、樹根腐爛而引起路堤的沉陷,需要根據基底的土質、水文、坡度和植被情況,填筑高度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對于一些特殊地基,如軟土、凍土、鹽漬土、膨脹土等處理時,情況和技術均比較復雜,在“特殊路基的施工”中專門介紹。對于一般的基底處理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伐樹除根及表土處理
在進行路堤填筑時,如果不清除結合面上的草木樹根等有害于路堤穩定的雜物,在路堤修筑成型后,一旦這些雜物發生腐爛變質,地基將發生松軟和不均勻沉陷等質量問題。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必須在填土之前做好伐樹、除根和表層土壤處理工作。特別是當路基填筑高度小于1.0m時,應注意將路基范圍內的樹根、草叢全部挖除,伐樹、除根和清草作業可采用人工方法或機械方法作業。
如果基底的表層土系腐殖土,應將其表層土清除換填,厚度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應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層充分壓實,壓實度應符合現行規范或設計要求。如發現草碳層、鼠洞、裂縫、溶洞等,必須采取可靠的措施將其處理好,以防止路堤填筑后而發生塌陷,影響整個路基的質量。
2.耕地和水田的處理
當修筑的路堤通過耕地時,在正式填筑之前必須先對耕地進行填平壓實,如其中有機質含量和其他雜質較多時,碾壓時因彈性過大,不容易被壓實,應當換填干土。對于稻田,由于含水量較大,其表面往往有一層松軟薄層,如果直接在其上面填土,不但機械通行性很差,而且填土也不能充分壓實。
如果路堤填土厚度較大,第一層要填層0.5~1.0m厚,施工機械才能通過,以后可以按規定厚度鋪填,能夠充分壓實時可不必進行其他處理。如果填土厚度較小時,第一層則不能填得太厚,否則填土無法得以碾壓密實,這需要在基底挖溝排水,使填土保持干燥,再進行填方壓實作業。如果水田的水位過高,不能再采取開挖排水溝解決排水問題,而應在原表土和填土之間加砂墊層式其他水穩材料,以利于水的排出。
如果填土基底有小池塘或泉眼,就應呈設置暗排水設施,或者用耐水性的材料或碎石充填壓實到原水位的高度以上,在填土后進行有效的排水,防止侵入填土之中。
3.坡面基底的處理
填方路堤的基底若為坡面地,在填料自重荷載作用下,粒料極易失穩而沿坡面產生滑移。因此,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須注意對基底坡面處理后才可進行填筑。施工經驗表明:當坡度較小,在(1∶10)~(1∶5)之間時,只需清除坡面上的樹根、雜草等雜物后,將翻松的表層壓實后即可保證坡面的穩定。但當坡度較大,在(1∶5)~(1∶2.5)之間時,應將坡面做成臺階形(見圖2-9),臺階的寬度不宜小于2.0m,高度也不宜小于1.0m,而且臺階頂面應做成向堤向傾斜3%~5%的坡度,如果基底坡面超過1∶2.5時,則應采用修護墻、護腳等措施進行特殊處理。

圖2-9 橫坡較大時臺階形處理的基底
(二)路堤填料的選擇和處理
用于路堤填筑的土料,原則上應當就地取材或利用路塹挖方的土壤,但對填筑材料總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級配和一定的黏結能力,在一定的壓實功能下易于壓實穩定,基本上不受水浸軟化和凍害影響等。淤泥、腐殖質含量高等穩定性較差的土,一般不適宜作為路堤填土,當必須采用時,應根據現行公路路堤施工技術規范有限制地選用。
對于透水性良好的石塊、碎(礫)石土、粗砂、中砂和濕度未超過所設計規定極限值的亞砂土、輕黏土和黏土等,均可用于填筑路堤。
在特殊情況下,受路基工程作業現場條件的限制,在路堤填筑工地附近可能沒有合適的填土材料,而從遠處運輸又不經濟,這時通常是對附近不符合施工規范要求的土料進行適當處理后,再作為填土使用。其處理的方法有進行含水量調節和化學穩定處理。
1.進行含水量調節
在一般情況下,如料場土料的自然含水量接近其最佳含水量時,只要對挖出的土料及時裝卸上堤,及時攤平碾壓即可。如果土料中含水量過高,應適當加以翻曬,最好利用松土機或圓盤耙摟翻,以增大暴曬面積,加快水分的蒸發。另外,也可在取土場工作面下挖溝,使地下水位降低,從而改變土料含水量,這也是一種有效調節含水量的方法。
如果土料中的含水量過低,可在材料上進行人工灑水,灑水量可根據自然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之差求得。在實際工作中,土料的人工濕潤可在取土場上進行。由于取土場的場地寬闊,工作方便,易于控制,即使灑水過度也不會影響堤上的土體。
在進行路堤施工時,也常采用灑水車直接在表面噴灑的方法,但應配備圓盤耙等機具對土料進行翻拌,使其潤濕均勻。在進行灑水前,應根據土料的種類預計其潤濕時間,但不能灑水后立即進行碾壓。
2.化學穩定處理
化學穩定處理即利用石灰或水泥作為穩定劑,對土壤的性質進行改良,達到填土要求。這種方法對含水量大、塑性高的材料,或強度不足的其他材料,都有較好的效果。
化學穩定性處理的施工方法,是將土和石灰、水泥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和均勻后鋪平壓實。一般采用路拌式穩定土拌和機(灰土拌和機)和平地機等進行作業,也可由設于專門場地的廠拌設備制備。
三、路堤填料的填筑方法
路堤填筑是把填料用一定的方式運送上堤進行鋪平、碾壓密實的過程。路堤填筑必須考慮不同的土質,從原地面逐層填起,并分層進行壓實,每層的厚度隨壓實方法而定。路堤填筑方式一般有水平分層填筑、縱坡分層填筑和橫向全高填筑3種。
(一)水平分層填筑
水平分層填筑,即填筑時按照橫斷面全寬分成水平層次,逐層向上填筑(見圖2-10)。如果原地面不平,應從最低處分層填起,每填筑一層后,經壓實合格后再填筑上一層。水平分層填筑法施工操作方便、安全,壓實質量容易保證。

圖2-10 水平分層填筑法
(二)縱坡分層填筑
縱坡分層填筑宜于用推土機從路塹取土填筑距離較短的路堤,填方側應按要求開挖土質臺階后,依縱坡方向分層,逐層向上填筑碾壓密實,原地面縱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這種方法施工(見圖2-11)。

圖2-11 縱坡挖填施工法
(三)橫向全高填筑
橫向全高填筑即從路基一端或兩端按橫斷面的全部高度,逐步推進填筑,這種填筑方法僅用于無法自下而上填土的深谷、陡坡、斷巖或泥沼地區運土機械無法進場的路堤(見圖2-12)。但此法對所填筑土料不僅不易壓實,并且還有沉陷不均勻的缺點。為此,應采用必要的技術措施,如選用高效能的壓實機械;采用沉陷量較小的砂性土或廢石方作為填料。

圖2-12 橫向全高填筑法
(四)聯合填筑施工法
采用混合填筑法,即路堤下部全高填筑,路堤上部水平分層填筑,使上部填料經分層壓實獲得需要的壓實度(見圖2-13)。混合填筑法適應于因地形限制或填筑堤身較高,不宜采用水平分層法和橫向填筑法自始至終進行填筑的情況。

圖2-13 聯合填筑法
(五)路堤填筑應遵循的原則
當需要加寬路堤時,所用填土應與原路堤用土盡量接近或為透水性好的土,并將原邊坡挖成向內傾斜的臺階狀,分層進行填筑,并碾壓到規定的密實度。嚴禁將薄層新填土貼在原邊坡的表面。
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橫坡陡峻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須在山坡上從填方坡腳向上挖成內傾斜的臺階,臺階的寬度不應小于1m。其中挖方一側,在行車范圍之內的寬度不足一個行車寬度時,應挖夠一個行車道的寬度,其上路床深度范圍之內的原地面土應予以挖除換填,并按上路床填方的要求施工。
對于不同性質的土進行混合填筑時,應視土的透水能力的大小,進行分層填筑壓實,并采取有利于排水和路基穩定的方式。一般應遵守以下幾個原則。
①以透水性較小的土填筑路堤下層時,其頂面應做成坡度為4%的雙向橫坡;如用以填筑上層時,除干旱地區外,不應覆蓋在透水性較大的土所填的下層邊坡上。
②不同性質的土料,應當分別進行填筑,不得混填。每種填料層累計總厚度不宜小于0.5m。
③凡不因潮濕及凍融而變更其體積的優良土料,應當填筑在上層,強度(變形模量)較小的土料應填筑在下層。
填石路堤的填筑,其基底處理與填筑土料的路堤相同。石料的強度應不小于15MPa,用于護坡的石料強度應不小于20MPa。石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的2/3。每層松鋪的厚度,高等級公路不宜大于0.5m,其他公路不宜大于1.0m。
高等級公路和鋪設高級路面的其他等級公路的填石路堤,均應分層填筑、分層壓實。鋪設低級路面的一般公路在陡峻山坡段施工特別困難或大量爆破以挖作填時,可采用傾填方式將石料填筑于路堤下部。傾填前,路堤邊坡坡腳應用粒徑大于30cm的硬質石料碼砌。碼砌的厚度要求如下:填石路堤高度小于或等于6m時,應不小于1.0m;路堤高度大于6m時,應不小于2m或按設計要求碼砌。
高等級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頂面以下50cm范圍內,應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層壓實,填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10cm。其他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頂面以下30cm范圍內,宜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壓實,填料最大粒徑不應大于15cm。
土石路堤的填筑,其基底的處理也與填筑土料的路堤相同。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強度大于20MPa時,石塊最大尺寸不得超過壓實層厚度的2/3,否則應當將其剔除;當石料強度小于15MPa時,石塊最大尺寸不得超過壓實厚度,超過者應將其打碎。土石路堤必須分層填筑、分層壓實。每層鋪填厚度應根據壓實機械規格和類型確定,但最大不宜超過40cm。
混合料中石料的含量多少,將嚴重影響壓實效果。因此,當石料含量大于70%時,應先鋪大塊石料,且大面向下安放平穩,然后鋪小塊石料、石屑等進行嵌縫找平,最后再碾壓密實。當石料含量小于70%時,土石可以混合鋪填,但應消除硬質石塊過于集中的現象。
土石混合料填筑高等級公路時,其路床頂面以下30~50cm范圍內,仍應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壓實,填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10cm。其他公路在路床頂面以下填筑30cm的砂類土,填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15cm。
四、填方路基施工
(一)填方路基施工的一般規定
(1)填方路堤施工前的原地面,應當進行認真清理。對于其基底,還應按下列規定辦理。
①應當切實做好原地面臨時排水設施,并與永久排水設施相結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農田、耕地,也不得引起水溝的淤積和路基沖刷。
②在路堤的修筑范圍內,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應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規范規定進行分層壓實。
③路堤基底為耕地或松土時,應先清除其上面的有機土和種植土,平整后按規定要求進行壓實,在深耕地段,必要時應將松土翻挖、土塊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壓實。
④路堤基底原狀土的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時,應選擇優良填料進行換填,換填的深度一般應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層壓實。
⑤為防止路基因振動產生破壞,石質挖方路基的施工,不宜采用大爆破方法。如果必須采用時,應進行專門的爆破設計,并嚴格按大爆破的有關規定執行。
(2)當加寬舊路堤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為使加寬路堤與舊路堤各項性能接近,所選用的填料宜與舊路堤相同,或選用透水性較好的土。
②在加寬舊路堤施工前,應清除地基上的雜草和松散泥土,并沿舊路邊坡挖成向內傾斜的臺階,臺階寬度應不小于1m。
(3)當路堤穩定受到地下水位影響時,應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穩性優良、不易風化的砂、砂礫和碎石等材料,或采用無機結合料(如生石灰粉、水泥等)進行加固處理,使基底形成水穩性良好、厚度約30cm的穩定層,或設置隔離層。
(4)填筑路堤的填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用于路堤的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澤土、凍土、有機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樹根和含有腐朽物質的土,當采用鹽漬土、黃土、膨脹土填筑路堤時應按照特殊地基處理的規定進行處理。
②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過規定的土,不得直接作為路堤填料。需要應用時,必須采取滿足設計要求的技術措施,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鋼渣、粉煤灰等材料,可以用作路堤填料,其他工業廢渣在使用前應進行有害物質的含量試驗,避免有害物質超過國家有關標準,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④搗碎后的種植土,也可以用于路堤邊坡的表面,作為種植護坡草皮的用土。
(5)用于路堤填方的材料,應有一定的強度。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及其他等級的路基填方材料,應經野外取土試驗,其最小強度應符合表2-9中的規定。
(二)土方路堤的填筑施工
(1)土方路堤應分層進行填筑壓實,用透水性不良的土料填筑路堤時,應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壓實含水量±2%范圍內。
(2)土方路堤必須根據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分層壓實。為保證達到設計的壓實度,當采用機械壓實時,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不應超過30cm;其他等級的公路,按土質類別、壓實機具功能、碾壓遍數等,經過試驗后確定。但最大松鋪厚度,不宜超過50cm。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8cm。
(3)路堤填土的寬度,每側均應寬于填層設計寬度,壓實后的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以便最后進行削坡整形。
(4)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層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橫斷面全寬分成水平層次逐層向上進行填筑。如果原地面不平,應由最低處分層填筑,每填一層經過壓實符合規定要求之后,再填筑上一層。
(5)對于原地面縱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縱向分層法施工,沿縱坡方向進行分層,逐層填壓密實。
(6)對于山坡路堤,當地面橫坡不陡于1∶5且基底符合設計要求時,路堤可直接修筑在天然的土基上。當地面橫坡陡于1∶5時,原地面應挖成臺階狀,臺階寬度不小于1m,并用小型夯實機進行夯實。填筑應由最低一層臺階填起,并分層夯實,然后逐臺階向上填筑,分層夯實,所有臺階填完之后,即可按一般填土進行。
(7)對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橫坡陡峭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必須在山坡上從填方坡腳向上挖成向內傾斜的臺階,臺階寬度不應小于1m。其中挖方一側,在行車范圍之內的寬度不足一個行車寬度時,則應挖成一個行車道的寬度,其中路床深度范圍之內的原地面上應予以挖除換填,并按上路床填方的要求進行施工。
(8)如果填方分為幾個作業段施工,兩段交接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則對先填地段應按1∶1坡度分層留臺階。如果兩個地段同時填筑,則應分層相互交疊銜接,其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m。
(9)對于陡峭山坡半挖半填的路基,設計邊坡外面的松散棄土,應在路基竣工后全部清除。
(10)不同土質的填料混合填筑路堤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以透水性較小的土填筑于路堤的下層時應做成坡度為4%的雙向橫坡,如用于填筑上層時,除干旱地區外,不應覆蓋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土質填筑的路堤邊坡上。
②不同性質的土應分別進行填筑,不得出現混填現象。每種填料層累計總厚度不宜小于0.5m。
③凡不因潮濕或凍融影響而變更其體積的優良土應填在上層,強度較小的土應當填在下層。
(11)河灘路堤的填土,應連同護道在內一起進行分層填筑。對于可能受水浸淹部分的填料,應選擇水穩定性良好的土料。對于河槽加寬、加深工程,應在修筑路堤前完成,構造物也應提前修建。
(12)當采用機械作業時,應根據工地現場的地形、路基橫斷面形狀和土方調配圖等,合理地規定施工機械的運行路線。土方集中的施工點,應有全面、詳細的施工機械運行作業圖,并按照運行作業圖施工。
(13)對于兩側取土、填高在3m以內的路堤,可用推土機從兩側分層推填,并配合平地機分層整平。土的含水量不足時,可用灑水車進行分層灑水,并用壓路機分層碾壓。
(14)對于填方集中地區路堤的施工,可按以下方法進行。
①取土場運距在1km范圍內時,可用鏟運機運送,輔以推土機開道,以進行翻松硬土、平整取土段、鏟除障礙和助推等。
②取土場運距超過1km范圍時,可用松土機械翻松,用挖掘機或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運輸,用平地機對填土整平,并配合灑水車壓路機進行碾壓。
③挖掘機、裝載機與自卸汽車配合運輸時,要合理布置取土場地的汽車運輸路線并設置必要的標志。自卸汽車配備的數量,應根據運輸距離的遠近和車型而確定,其原則是滿足挖裝設備生產能力的需要。
(15)土石方運輸應根據當地條件、運距、設備等情況,采用不同的運輸機具,如推土機、鏟運機、皮帶運輸機、自卸汽車、卷揚機牽引的索道等。當在卸裝范圍內有一定高差,汽車等運輸方式受到地形和其他條件的限制時,可采用空中索道運輸。
(三)填石路堤的填筑施工
(1)對于填石路堤的基底處理,與填土路堤基本相同,可以按照填土路堤的施工方法進行。
(2)作為填石路堤所用的石料強度,不應小于15MPa,用于護坡的不應小于20MPa。填石路堤石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層厚度的2/3。
(3)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和鋪設高級路面的其他等級公路的填石路堤均應分層填筑、分層壓實。二級及二級以下且鋪設低級路面的公路,在陡峭山坡段施工特別困難或大量爆破以挖作填時,可采用傾填方式將石料填筑于路堤下部,但傾填路堤在路床底面下不小于1.0m范圍內仍應分層填筑壓實。
(4)為便于施工和達到設計要求的壓實度,填石分層松鋪厚度不要過大,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不宜大于0.5m,其他等級公路不宜大于1.0m。
(5)在填石路堤傾填前,路堤邊坡坡腳應用粒徑大于30cm的硬質石料碼砌。當設計中無具體規定時,填石路堤高度小于或等于6m時,其碼砌厚度不應小于1m;當高度大于6m時,碼砌厚度不應小于2m。
(6)采用逐層填筑時,應安排好石料的運輸路線,并有專人指揮交通;按照水平分層、先低后高、先兩側后中央的順序卸料,并用大型推土機進行攤平。對個別不平之處應配合人工用細石塊、石屑進行找平。
(7)當石塊級配較差、粒徑較大、填層較厚、石塊間的空隙較大時,可以在每層表面的空隙間填入石渣、石屑、中砂、粗砂,再以壓力水將砂沖入下部,這樣反復數次,使石塊中的空隙填滿,以保證其密實度。
(8)當采用人工鋪填粒徑25cm以上石料時,應先鋪填粒徑較大的石料,石料要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擺平放穩,然后再用小石塊找平,石屑塞縫,最后壓實。人工鋪填25cm以下石料時,可直接分層攤鋪、分層碾壓。
(9)填石路堤所用填料如果巖性相差較大,則應將不同巖性的填料分層或分段進行填筑。如果路塹或隧道基巖為不同巖種互層時,允許使用挖出的混合石料填筑路堤,但石料強度、粒徑應符合“填石路堤的填筑施工”第2條的規定。
(10)用強風化石料或軟質巖石填筑路堤時,應按土質路堤施工規定先檢驗填料的CBR(填料最小強度)值是否符合要求,CBR值不符合要求者不能使用,符合使用要求時應按土質路堤的技術要求進行施工。
(11)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頂面以下50cm范圍內,應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料并分層壓實,填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10cm。其他公路填石路堤路床頂面以下30cm范圍內,宜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料并分層壓實,填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15cm。
(四)土石路堤的填筑施工
(1)土石路堤的基底處理方法同填石路堤。
(2)天然土石混合材料中所含石料強度大于20MPa時,石塊的最大粒徑不得超過壓實層厚度的2/3,超過者應當清除。
(3)土石路堤不得采用傾倒的施工方法,而應分層填筑、分層壓實,壓實的標準可同土方路基。每層鋪填厚度應根據壓實機械類型、規格和性能確定,一般不宜超過40cm。
(4)壓實后滲水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填料應分層或分段進行填筑,不宜縱向分幅填筑。如果需要必須縱向分幅填筑時,應將壓實后滲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料填筑于路堤的兩側。
(5)當土石混合填料來自不同路段,其巖性或土石混合比相差較大時,應分層或分段填筑。如不能分層或分段填筑時,應將含硬質石塊的混合料鋪于填筑層的下面,且石塊不得過分集中或重疊,上面再鋪含軟質石料的混合料,然后整平碾壓。
(6)在土石混合料中,當石料含量超過70%時,應先鋪填大塊石料,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穩,再鋪小塊石料、石渣或石屑嵌縫找平,然后再進行碾壓;當石料含量小于70%時,土石可混合鋪填,但應避免硬質石塊(特別是尺寸較大的硬質石塊)集中。
(7)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土石路堤的路床頂面以下30~50cm范圍內,應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料并分層進行壓實,填料最大粒徑不得大于10cm。其他等級的公路填筑砂類土厚度一般為30cm,最大粒徑不大于15cm。
(五)高填方路堤的填筑施工
(1)水稻田或長年積水地帶,用細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其他地帶填土或填石路堤高度在20m以上時,應按照高填方路填的施工要求進行施工。
(2)高填方路堤在進行原地面清理后,如果地基土的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應按特殊地區的地基施工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或加固。
(3)高填方路堤應嚴格按照設計的邊坡進行填筑,不得出現缺填現象。
(4)高填方路堤的每層填筑厚度,應根據所來用的填料,按相應的有關規定執行。如填料來源不同,其性質相差較大時應分層填筑,不應分段或縱向分幅填筑。
(5)高填方路堤受水浸淹部分,應當采用水穩性較高及滲水性較好的填料,其邊坡比不宜小于1∶2。
(6)半挖半填的一側高填方基底為斜坡時,應按規定挖好橫向臺階,并應在填方路堤完成后,對設計邊坡外的松散棄土進行認真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