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會 計 等 式
在第一章中,我們明白了會計的對象是資金運動,對資金運動進一步分類即形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會計要素。本節探討會計要素之間的等式關系及企業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一、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也稱會計恒等式,是根據會計要素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建立的數學表達方式。它是復式記賬、試算平衡和編制財務報表的理論依據。
(一)靜態會計等式
取得且擁有一定數量的經濟資源是企業進行經營活動的基本條件,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即為資產。資產可有不同的表現和占用形態,如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存貨、廠房、機器設備和無形資產等。企業的資產都是從一定的來源取得的,一般人們不會無償地將資產讓渡出去,也就是說,企業中任何資產都有其相應的權益要求,誰提供了資產誰就對資產擁有索取權,這種索取權在會計上稱為“權益”。企業的資產和權益實質上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資產表明資金的運用,權益表明資金的來源。資金的運用和來源具有數額上的恒等關系。有一定數額的資產,必有相應數額的權益;反之,有一定數額的權益,必有相應數額的資產。一個企業的資產總額在數量上等于其權益總額,即:
資產=權益
企業取得和擁有的資產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來自投資者的投資,形成所有者權益;二是來自向債權人的貸款,形成債權人權益,即企業的負債。因此,權益由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兩部分構成。上述公式可表示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企業經營過程中會發生各種經濟業務,如從銀行提取現金、購買原材料、購置機器設備、銷售商品、繳納稅金和分配利潤等。經濟業務的發生會引起有關會計要素金額的增減變動。但無論在任何時點,發生什么經濟業務,都不會破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之間的上述數量關系。
【例2-1】 張×大學畢業后創辦永隆公司,他將自己的銀行存款100 000元作為企業的初始資金。此時,企業擁有了一項資產——銀行存款100 000元,張×作為企業所有者,對該項資產擁有索取權,該權益也等于100 000元。
資產=權益
銀行存款= 實收資本
100 000= 100 000
張×又從銀行取得一項3年期貸款50 000元。該會計事項使得企業資金發生兩方面變化:一是銀行存款增加50 000元;二是銀行對企業資產的索取權,即負債增加50 000元。此時: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銀行存款= 長期借款+實收資本
150 000= 50 000+100 000
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上述恒等關系說明的是會計主體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的財務狀況和資金權屬關系,是其資金運動過程中某一瞬間的“快照”,因而稱為靜態會計等式,又稱會計基本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基礎(有關資產負債表知識將在第八章介紹)。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列示的是會計主體在資產負債表日的資金運用(資金使用或投資)情況。這些資金的投資是以會計主體實現投資報酬為目的的,即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會帶來投資報酬。資產負債表的右邊列示的是會計主體在資產負債表日的投入資金的來源(籌資或融資)情況。其中負債顯示會計主體從銀行信用(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商業信用(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及其他債權人(應付債券等)那里獲得的資金數量。所有者權益顯示的是所有者投入資金及其增值情況。
(二)動態會計等式
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是獲取利潤。企業要獲取利潤首先必須取得收入,而要取得收入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費用。同時,企業發生費用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收入。因而,收入、費用和利潤三個要素之間存在以下關系:
收入-費用=利潤
這一等式是會計基本等式的補充和發展,表明了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與相應的收入和費用之間的關系,說明了企業利潤的實現過程。上述等式中的收入和費用均指廣義的收入和費用,即除了企業日常活動產生的收入(營業收入)和費用(營業成本)外,還包括非日常活動產生的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如營業外收入)和損失(如營業外支出)。
【例2-2】 永隆公司在經營的第1年中,取得的總收入為30 000元,發生的費用為20 000元,則當年實現利潤為10 000元。
收入-費用=利潤
30 000-20 000= 10 000
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數量關系,反映的是會計主體在某一期間的資金運動及經營成果情況,屬于資金運動的動態表現,是資金運動過程的“錄像”,因而稱為動態會計等式。
“收入-費用=利潤”是編制利潤表的基礎。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收入大于費用,其差額即為利潤;若收入小于費用,其差額即為虧損。收入與費用之間的配比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配比,將那些與具體某項收入有直接因果關系的費用,與其相對應的收入直接匹配,以確定利潤的配比方式。如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計入該完工產品的成本,將銷售成本直接轉入所實現的銷售收入的費用等。二是間接配比,將幾個對象共同耗用的費用,按一定比例或系數分配到各個具體對象中去,使之與相應的財務成果相聯系,如制造費用就是用間接配比方式進行分配的。三是期間配比,對不與任何具體的產品或勞務有因果關系的費用,因為它只是與一定的期間相聯系,因此這些費用被視為與該期間所實現的全部收入有關系,需要與該期間的收入進行配比,這些費用有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有些銷售費用可能與特定的銷售收入有因果關系,但多數情況下,銷售費用很難與特定的銷售收入相聯系,而且當期發生的銷售費用一般都與當期的銷售收入相關,很少有跨期處理的情況,為了核算方便,也視同期間費用。根據以上三種配比方式,將企業一定期間的所得與所費相配比即為利潤。
(三)綜合會計等式
企業經營所形成的利潤在分配之后留歸企業的金額構成所有者權益的一部分(即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利潤是導致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利潤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虧損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按照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關系,收入的增加能增加利潤,因而收入最終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費用的增加會減少利潤,因而費用最終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這樣,上述兩項會計等式就可擴展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又因為:
收入-費用=利潤
于是: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移項后,得到:
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
該會計等式既有企業資金在某一時點的靜態表現,又融入了資金在經過一定期間運動的動態表現,因而又稱為動靜結合會計等式或綜合會計等式。等式左邊的資產和費用表明的是資金運用和存在形態,即企業的資金或者以資產形式存在,或者以費用形式耗用。等式右邊的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收入表明資金的來源渠道,即資金的來源除直接從債權人和投資者取得外,還可通過收入的取得并留存加以實現(這種收益留存仍屬于所有者權益)。等到期末結賬,利潤歸入所有者權益后,則動靜結合會計等式又恢復到靜態會計等式,即: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在永隆公司中,經過1年的經營,其資產總額由創辦時的150 000元,增加到160 000元,所增加的10 000元是由于當年實現的利潤所致。即有: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160 000= 50 000+100 000+10 000
或者
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
160 000+20 000= 50 000+100 000+30 000
二、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不斷發生各種經濟業務,其中如購入原材料、支付工資、收回貨款等,這些經濟業務的發生必然引起資產和權益的增減變化,這種變化會不會破壞會計等式的平衡關系?下面將探討這個問題。一般認為,企業的經濟業務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只影響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的經濟業務;另一類是既影響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也影響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的經濟業務。
(一)只影響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的經濟業務
對于只影響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經濟業務來說,不論其引起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如何變化,都不會破壞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間的平衡關系。舉例說明如下。
【例2-3】 假定永隆公司20×7年5月發生如下經濟業務。
業務1:從浦口公司購進原材料一批,采購成本為2 000元,以現金支付貨款。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資產中的原材料增加2 000元;另一方面使資產中庫存現金減少2 000元:屬于資產內部項目的一增一減,資產總額不變,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保持平衡。
業務2:從銀行取得短期借款10 000元,直接償還之前欠新港公司的貨款。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負債中的應付賬款減少10 000元;另一方面使負債中的短期借款增加10 000元:屬于負債內部項目的一增一減,負債總額不變,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保持平衡。
業務3:將盈余公積30 000元轉為資本金。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所有者權益中的實收資本增加30 000元;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權益中的盈余公積減少30 000元:屬于所有者權益內部項目的一增一減,所有者權益總額不變,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保持平衡。
業務4:從雨花機械廠購置無須安裝的機器設備一臺,價款60 000元,款項暫欠。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資產中的固定資產增加60 000元;另一方面使負債中的應付賬款增加60 000元:屬于資產和負債的等額增加,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保持平衡。
業務5:王×以其發明的專利一項對永隆公司進行投資,雙方協議作價40 000元。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資產中的無形資產增加40 000元;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權益中的實收資本增加40 000元:屬于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的等額增加,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保持平衡。
業務6:以銀行存款60 000元償還之前欠雨花機械廠的貨款。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資產中的銀行存款減少60 000元;另一方面使負債中的應付賬款減少60 000元:屬于資產和負債的等額減少,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保持平衡。
業務7:合伙人李×由于特殊原因退出永隆公司,退還其資本金30 000元,并以庫存現金支付。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資產中的庫存現金減少30 000元;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權益中的實收資本減少30 000元:屬于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的等額減少,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保持平衡。
業務8:由于合伙人許×的另外一個企業急需資金,許×抽出部分資本20 000元,永隆公司因賬面庫存現金不足,給許×開出期限6個月的商業承兌匯票一張。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負債中的應付票據增加20 000元;另一方面使所有者權益中的實收資本減少20 000元:屬于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一增一減,增減金額相等,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保持平衡。
業務9:永隆公司同意將之前欠西善橋公司的款項100 000元轉為對永隆公司的投資,已辦妥相關法律手續并收到西善橋公司出具的投資證明。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所有者權益中的實收資本增加100 000元;另一方面使負債中的應付賬款減少100 000元:屬于所有者權益和負債的一增一減,增減金額相等,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保持平衡。
上述9項經濟業務引起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過程和結果,可概括為以下9種情況:
① 資產項目等額一增一減,等式保持平衡;
② 負債項目等額一增一減,等式保持平衡;
③ 所有者權益項目等額一增一減,等式保持平衡;
④ 資產和負債等額增加,等式保持平衡;
⑤ 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等額增加,等式保持平衡;
⑥ 資產和負債等額減少,等式保持平衡;
⑦ 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等額減少,等式保持平衡;
⑧ 負債增加和所有者權益減少,增減金額相等,等式保持平衡;
⑨ 負債減少和所有者權益增加,增減金額相等,等式保持平衡。
如果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歸為一類“權益”,則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引起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進行排列組合并符合經濟活動實際情況的,不外乎以下四種類型。
(1)資產項目之間此增彼減,增減金額相等 資產項目之間一增一減(如上述9種情況之①),只表明資產形態的轉化,而不會引起資產總額的變動,更不涉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目。因此,不會破壞資產和權益之間的平衡關系。
(2)權益項目之間此增彼減,增減金額相等 權益項目之間一增一減(如上述9種情況之②、③、⑧、⑨),只表明資金來源渠道的轉化,而不會引起權益總額的變動,更不涉及資產項目。因此,不會破壞資產和權益之間的平衡關系。
(3)資產和權益項目之間同時增加,增加的金額相等 資產和權益同時等額增加(如上述9種情況之④、⑤),雖然雙方總額發生變動,但資產和權益兩者仍保持平衡關系。
(4)資產和權益項目之間同時減少,減少的金額相等 資產和權益同時等額減少(如上述9種情況之⑥、⑦),雖然雙方總額發生變動,但資產和權益兩者仍保持平衡關系。
上述企業經濟業務的發生引起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的四種類型可用圖2-1表示。

圖2-1 經濟業務發生引起會計要素增減變動的四種類型
(二)既影響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也影響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的經濟業務
【例2-4】 假設永隆公司20×7年6月發生既影響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也影響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的經濟業務如下。
業務1:永隆公司以銀行存款600元支付本月利息費用。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資產中的銀行存款減少600元;另一方面使本月費用項目中的財務費用增加600元:屬于資產和費用的一減一增,增減金額相等,等式“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保持平衡。
業務2:銷售商品一批,價款40 000元,貨款已收到并存入銀行。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資產中的銀行存款增加40 000元;另一方面使收入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加40 000元:屬于資產和收入的等額增加,等式“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保持平衡。
業務3:計算本月管理人員工資等薪酬計9 000元,尚未支付。
該項經濟業務的發生,一方面使負債中的應付職工薪酬增加9 000元;另一方面使費用中的管理費用增加9 000元:屬于負債和費用的等額增加,等式“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保持平衡。
上述舉例說明,企業任何經濟業務的發生,均不會改變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平衡關系。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經濟業務的發生,只涉及會計等式一邊變動的,不但不會改變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兩方總額的平衡,而且原來的總額也不會改變;
第二,經濟業務的發生,涉及會計等式兩邊變動的,雖會使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雙邊總額發生增加或減少的變動,但變動后的雙邊總額仍然相等;
第三,資金運動的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所表現的會計等式,是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及編制財務報表等核算方法的重要理論依據。
- 2020年西南財經大學802經濟學二考前沖刺最后三套卷
- 建筑藝術賞析
- 2020年安徽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教材:資料分析【考點精講+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東華大學外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指導
- 智能營銷與計算廣告
- 中西服裝發展史(第3版)
- Creo Parametric 5.0項目教程(微課版)
- PCR最新技術原理、方法及應用(第三版)
- 通信與信息專業概論
- 新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第2版)
- 芮明杰《管理學:現代的觀點》(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我國乳品安全規制:理論與實踐研究
- 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第8版)
- 北京大學法學院642憲法與行政法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