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點比較式臭袋法質量控制指南
- 鄒克華 王亙 耿靜
- 1916字
- 2020-04-17 14:41:40
2.1 我國嗅覺實驗室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空氣質量 惡臭的測定 三點比較式臭袋法》(GB/T 14675—93)標準制定于20世紀90年代,受到當時的技術條件的限制,標準中只提出了嗅覺實驗室的基本要求,較為簡單和籠統。十幾年來,隨著嗅覺測試法的發展成熟,標準中的簡單規定已經不能滿足嗅覺實驗室建設中的實際要求,不能提出具體的指導和建議。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東西跨度都比較大,各地區氣候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具體的技術指導,各地區的嗅覺實驗室形態各異,不能為嗅覺實驗提供規范化的實驗場所。
2013年4月~2016年12月,編制組對全國138家惡臭嗅覺實驗室進行了現場調研,這些實驗室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廣州、云南、四川等地,與我國現有實驗室的分布狀況基本一致。編制組對實驗室選址和外部環境、建筑面積和布局設計、內部裝修和室內設施、空氣調節、室內舒適程度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發現嗅覺實驗室存在的實際問題如下。
(1)實驗室選址和外部環境
21家嗅覺實驗室(占調查總數的15.2%)室內或室外空氣存在異味。追蹤嗅覺實驗室室內異味來源,主要是對室外污染源缺乏有效的防護措施。室內異味較大的嗅覺實驗室周邊大都存在明顯的惡臭污染源。部分位于工業區的實驗室,甚至能從窗口看到工廠的煙囪,室外空氣質量惡劣,存在明顯的異味。在無法回避室外污染源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嗅覺實驗室缺乏有效的防護措施來降低室外異味對嗅覺實驗的干擾。外部環境較差時,將對低濃度樣品的測試造成較大影響。
(2)建筑面積和布局設計
被調查的嗅覺實驗室中,面積最小的僅15m2,面積最大的接近100m2。面積過小,實驗過程中人員擁擠嘈雜;面積過大,則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在房間布局上,33家嗅覺實驗室(占調查總數的23.9%)配氣室和嗅辨室在同一房間內,缺乏明確的功能分區。根據調查結果,半數嗅覺實驗室存在布局上的欠缺。部分嗅覺實驗室由其他實驗室改建而成,通過玻璃隔斷等進行簡單的功能區分割,一些實驗室存在房中房的布局,實驗室面積較小,實驗過程中,人員嘈雜擁擠且空氣流通不暢,一次實驗后需要長時間的通風換氣,降低了實驗效率。
(3)內部裝修和室內設施
被調查的嗅覺實驗室中,涉及的材料包括石膏板、木板、彩鋼板、鋼化玻璃、瓷磚、鋁合金、大理石等。14家嗅覺實驗室(占調查總數的10.1%)沒有考慮惡臭嗅覺實驗的特殊性,實驗室建設時沿用原有的裝修材料,包括石膏板、合成木板之類有氣味的材料。室內設施中部分實驗室擺放的實驗臺、實驗柜等異味較大;一些實驗室在室內堆放與實驗無關的物品和器材,造成室內空氣的污染,干擾樣品的測定。
(4)空氣調節
根據調查,19家嗅覺實驗室(占調查總數的13.8%)排風不暢,并缺乏有效的通風換氣和空氣凈化設備,不能及時清除實驗中產生的異味。具體情況表現為:由于房間門窗對流不暢或室外空氣有異味僅通過窗戶通風或采用簡易的排風扇,無法排出室內異味;設置中央空調的覆蓋范圍除嗅覺實驗市外還包括辦公室、會議室、其他實驗室等,各部分空氣相混合造成交叉污染;雖然設置了簡易的空氣凈化器除臭,但除臭效果不佳。溫濕度調節方面,8家嗅覺實驗室(占調查總數的5.8%)缺少溫濕度調節設備,以至于夏季悶熱潮濕,冬季寒冷干燥,影響嗅辨員嗅覺水平的正常發揮。
(5)室內舒適程度
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實驗室缺乏對嗅覺實驗室特殊性的認識,只是按照一般實驗室的要求進行建設,或者在一般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作了少量的調整,絕大多數實驗室并未考慮室內環境的舒適程度對嗅辨員嗅覺穩定性的影響。由于嗅覺的特殊性,嗅辨員在連續工作一定時間后會出現嗅覺疲勞,造成嗅覺靈敏度下降,嗅辨數據出現偏差。嗅辨進行1h后應到空氣清新的地方休息15min左右。嗅覺實驗室建設過程中,應采取一定措施緩解實驗人員的嗅覺疲勞,并設置休息室等嗅覺恢復區。嗅覺實驗室是進行嗅覺感官測試的場所,與其他實驗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實驗室建設中需要特別注意實驗環境的清潔、舒適。由于缺乏明確的技術規范,大多數嗅覺實驗室只能基本滿足嗅辨的需求,有待于進一步改進、提高標準化和規范化的要求。
嗅覺測試法是開展惡臭污染測試與評價的最直觀的方法,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的應用。與其他的測試不同的是,嗅覺測試法是一種感官測試法,測試過程受人員素質、實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較大,良好的實驗條件是測試結果準確可靠的重要保證。對惡臭嗅覺實驗室提出建設技術規范將對我國已有的嗅覺實驗室提出規范化的要求和考核指標,并為今后開展建設的嗅覺實驗室提供具體明確的指導。通過規范嗅覺實驗的工作環境,可為嗅覺測試的規范化和質量控制提供基礎條件。測試環境的嚴格控制,可使嗅覺實驗室的建設更加符合感官測試的要求,減少嗅覺實驗過程中的系統誤差,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