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用醫學概要
- 阮志燕 任宏
- 4990字
- 2020-03-04 17:10:28
第二節 基本組織
機體內的細胞不是獨立完成任務,而是集結成群執行共同的功能,這種結構稱為組織。組織是由相同起源和功能的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的,可以是固態的,也可以是液態的。根據各組織結構和功能的不同,人體可分成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圖2-2)。

圖2-2 四種基本組織
一、上皮組織
上皮組織具有保護、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但不同部位的上皮,其功能各有差異。如分布在身體表面的上皮以保護功能為主;體內各管腔的腔面上皮,除具有保護功能外,尚有分泌、吸收等功能。有的上皮組織,從表面生長到深部結締組織中去,分化成為具有分泌功能的腺上皮。
(一)上皮組織的一般特點
上皮細胞多,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具有極性,一極朝向身體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稱游離面。游離面分化出一些特殊結構,與不同器官的功能相適應,如氣管上皮細胞的纖毛、小腸上皮細胞的微絨毛等。與游離面相對的另一極稱基底面。上皮組織一般借一層很薄的基膜與深層的結締組織相連;上皮組織內無血管,其所需營養由深層結締組織中的血管供給;其含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對外界刺激很敏感;上皮組織再生能力強。
(二)各類上皮組織的結構及其功能
根據上皮細胞不同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將其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被覆上皮
大部分上皮覆蓋在身體表面或襯貼在有腔器官的腔面,稱被覆上皮。根據上皮細胞的排列層數和形狀,又將被覆上皮分為以下六種。
(1)單層扁平上皮 又稱單層鱗狀上皮,僅由一層扁平細胞組成。覆蓋于心臟、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上皮,稱內皮。內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動。覆蓋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的上皮,稱間皮。間皮能分泌少量漿液,保持表面濕潤光滑,便于內臟活動。
(2)單層立方上皮 由一層形似立方狀的上皮細胞組成。如分布于甲狀腺、腎小管的上皮等,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單層柱狀上皮 由一層形似柱狀的上皮細胞組成,如襯貼于胃腸道、子宮腔面的上皮,具有分泌、吸收等功能。小腸柱狀上皮細胞的游離面有許多細小突起,稱為微絨毛。微絨毛能增加細胞的表面積,有利于小腸吸收營養物質。
(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 該種上皮其細胞高矮不等,在垂直切面上細胞核的位置也呈現高低不同,好像是復層,但每一個細胞的基部均位于基膜上,因而實際是單層。其游離面有許多纖毛,纖毛比絨毛粗而長。纖毛有節律地朝一個方向擺動,借助這種擺動,一些分泌物或附著在表面的灰塵、細菌等異物得以清除。該種上皮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具有保護和分泌功能。
(5)復層扁平上皮 又稱復層鱗狀上皮,由十余層或數十層細胞組成。僅靠近表面幾層的細胞為扁平狀,基底層細胞能不斷分裂增生,以補充表層衰老或損傷脫落的細胞。復層扁平上皮深層的結締組織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可為復層扁平上皮提供營養。其主要分布于皮膚表面、口腔、食管、陰道等器官的腔面,具有耐摩擦和防止異物侵入等作用,受損傷后有很強的修復能力。
(6)變移上皮 又名移行上皮,是一種復層上皮,襯貼在排尿管道的腔面。由于排尿管道的容積常有變化,上皮細胞的層數和形狀也相應改變,從而可使上皮的面積擴大或縮小。如膀胱空虛縮小時,上皮變厚,細胞層數較多;當膀胱充盈擴大時,上皮變薄,細胞層數減少,細胞變扁。
2.腺上皮
腺上皮是專門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以腺上皮為主要成分組成的器官稱為腺。如果腺有導管與表面上皮聯系,腺的分泌物經導管排到身體表面或器官的管腔內,這種腺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等。如果上皮細胞不形成導管,而腺細胞呈索狀、團狀或濾泡狀排列,其間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腺的分泌物(稱為激素)進入細胞周圍的血管或淋巴管內,隨其運送到全身,這種腺為內分泌腺,如甲狀腺、腎上腺等。
3.感覺上皮
能接受體內外刺激形成神經沖動的上皮細胞,稱為感覺上皮。
二、結締組織
(一)結締組織的一般特點
結締組織由大量的細胞間質和散在其中的細胞組成。細胞種類較多,數量較少,分散而無極性。細胞間質包括基質和纖維。基質是無定形的膠體樣物質,纖維為細絲狀,包埋在基質中。結締組織分布廣泛,形態多樣。如纖維性的肌腱、韌帶、筋膜;流體狀的血液;固體狀的軟骨和骨等。在機體內,結締組織主要具支持、連接、營養、保護等多種功能。
(二)各類結締組織的結構及其功能
結締組織可分為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網狀結締組織、軟骨、骨和血液。本節僅 介紹前四種,即固有結締組織。軟骨、骨和血液在相關章節分別介紹。
1.疏松結締組織
疏松結締組織廣泛存在于各器官之間、組織之間甚至細胞之間。其結構特點是基質多,纖維少,結構疏松,呈蜂窩狀,故又稱蜂窩組織。該組織具有連接、支持、防御、傳遞營養和代謝產物等多種功能。
(1)細胞 疏松結締組織中的細胞種類較多,散在分布。其中有些是經常存在的較恒定的細胞,如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和未分化的間質細胞。另有一些是可游走的或數量不定的細胞,如巨噬細胞、漿細胞、肥大細胞、血液滲出的白細胞等。
成纖維細胞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質的特點,在機體生成、發育時期和創傷修復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巨噬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清除異物與衰老傷亡的細胞,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是機體防御系統的組成部分。漿細胞的功能是合成和分泌抗體(免疫球蛋白),參與機體的體液免疫。肥大細胞顆粒中含有組織胺、慢反應物質、嗜酸性細胞趨化因子和肝素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組織胺和慢反應物質能使毛細血管和微靜脈擴張,使其通透性增強;使細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甚至痙攣。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能吸引嗜酸性粒細胞使其聚集到過敏反應部位。肝素有抗凝作用。
(2)細胞間質 疏松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由三種纖維、基質和組織液組成,主要起支持作用。膠原纖維是結締組織中的主要纖維成分,膠原纖維韌性大,抗拉力強,但彈性差。網狀纖維十分纖細,主要分布于網狀結締組織,以及結締組織與其他組織的交界處,如上皮的基膜下、毛細血管周圍等處。彈性纖維是由彈性蛋白和膠原纖維構成。彈性纖維彈性大、韌性小,它和膠原纖維交織成網,使疏松結締組織既有一定彈性又有一定韌性。基質是無定形的膠狀物質,充滿于纖維、細胞之間。
基質的主要化學成分是黏蛋白、水、無機鹽等。黏蛋白是由蛋白質和幾種多糖結合而成。多糖成分中以透明質酸最重要,它與蛋白質分子和其他多糖分子結合,分子之間有微小間隙,從而形成所謂的分子篩。小于分子間隙的物質,如電解質、氣體分子、代謝產物、白蛋白等容易通過,大于分子間隙的顆粒物質,如細菌等則不易通過。因而,這種基質分子篩起著限制細菌蔓延的屏障作用。溶血性鏈球菌、癌細胞等能分泌透明質酸酶,分解透明質酸,破壞基質分子篩的屏障作用,以致感染和腫瘤擴散。
基質中含有的液體稱為組織液。細胞通過組織液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即細胞代謝所需營養物質、氧氣等從組織液中獲得,細胞的代謝產物首先進入組織液,然后組織液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如此反復進行,組織液不斷更新,為細胞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因此,組織液是細胞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2.致密結締組織
致密結締組織的組成成分與疏松結締組織基本相同。其特點是細胞成分少,基質少,而以纖維為主,且排列緊密,故支持、連接和保護作用較強。如皮膚的真皮、肌腱、韌帶等均為致密結締組織。
3.脂肪組織
脂肪組織由大量脂肪細胞聚集而成。脂肪細胞胞質內脂肪聚成大滴,其余胞質成分和核被擠到邊緣成一薄層。成群脂肪細胞之間,由疏松結締組織分隔成許多脂肪小葉。脂肪組織主要分布于皮膚下、腹腔網膜、腸系膜及黃骨髓等處。脂肪組織具有儲存脂肪、支持、保護、參與能量代謝、維持體溫等作用。
4.網狀結締組織
網狀結締組織由網狀細胞、網狀纖維和基質組成,主要分布于造血器官。網狀細胞為多突星形細胞,相鄰細胞的突起相互接觸,構成細胞網架。網狀纖維細而有分支,彼此結合成纖維網架。這些網架構成造血器官的支架。關于網狀細胞的功能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網狀組織主要構成一個適宜血細胞生存和發育的微環境。
三、肌組織
肌組織是由有收縮能力的肌細胞組成。肌細胞的收縮活動構成了人體各種形式的運動,如四肢運動、胃腸蠕動、心臟搏動等。肌細胞細長呈纖維狀,所以又稱肌纖維。肌纖維的細胞膜稱肌膜,細胞質稱肌漿。在肌纖維間分布有神經、血管和少量結締組織。根據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特點,可將肌組織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種。
1.骨骼肌
骨骼肌的基本組成成分是骨骼肌纖維。骨骼肌借肌腱附著在骨骼上。一般說來,它是隨意肌,接受軀體神經支配,產生收縮和舒張,完成各種軀體運動。
2.心肌
心肌分布于心臟,屬于不隨意肌。在無外來刺激的情況下,心肌能自動地產生節律性收縮和舒張。心肌有以下特點:心肌纖維有分支,并互相連接,其連接處稱閏盤,閏盤對心肌細胞間連接的牢固性及興奮在心肌細胞間的迅速傳導均起重要作用;心肌的儲Ca2+能力低;心肌的肌漿豐富,線粒體特別多。
3.平滑肌
平滑肌纖維呈梭形,無橫紋,細胞核位于中央。其主要分布在如氣管、支氣管、消化管、血管等的肌層。平滑肌收縮緩慢而持久,有較大的延展性。
四、神經組織
神經組織由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組成。神經元具有接受刺激、傳導神經沖動的作用。神經膠質細胞則是在神經組織內對神經元起著支持、聯系、營養、保護等作用。
(一)神經元
1.神經元的結構
每個神經元包括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又分為樹突和軸突兩種。
(1)胞體 胞體的大小不同、形態多樣,中央有一個大而圓的細胞核,核仁明顯。細胞質內除含有一般細胞所具有的細胞器外,還有豐富的尼氏體、神經原纖維及發達的高爾基體。尼氏體是粗面內質網和核蛋白體,這表明神經細胞具有合成蛋白質的旺盛功能。
神經原纖維由中間纖維和微管組成,它們交錯排列成網,并伸入樹突和軸突內,構成神經元的細胞骨架。
(2)樹突 結構與細胞質相似,含有尼氏體、線粒體和平行排列的神經原纖維等。樹突能接受刺激,將興奮傳入細胞體。
(3)軸突 一個神經元只有一個軸突。也有無軸突的神經元。軸突通常較樹突細而長,末端分支較多,形成軸突末梢,軸突表面的細胞膜稱軸膜,里面的胞質稱軸漿或軸質,軸漿內含有細長的線粒體、微絲、微管、中間纖維和微梁網格等,既構成軸突的支架,又參與軸漿內物質的運輸。一個神經元通過軸突及其分支可和若干個細胞相聯系。軸突能將神經沖動從胞體傳送到末梢,導致末梢釋放化學物質,進而影響與其聯系的各種細胞的生理活動。
2.神經元的種類
神經系統各部分的神經元具有不同的形態和功能,根據其不同的形態和功能,可將神經元分為不同的類型:①感覺神經元,又稱傳入神經元,多為假單極神經元,主要位于腦、脊神經節內,與感受器相連,能接受刺激,將神經沖動傳向中樞;②運動神經元,又稱傳出神經元,多為多極神經元,主要位于腦、脊髓和植物神經節內,將神經沖動傳給效應器(肌肉、腺體);③中間神經元,又稱聯絡神經元,介于前二者之間傳遞信息,多為多極神經元。
(二)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膠質細胞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分布于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主要有以下幾種。
1.星形膠質細胞
星形膠質細胞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目前認為星形膠質細胞不僅具有支持和分隔神經元的作用,而且具有轉運代謝物質的作用,使神經元與毛細血管之間發生物質交換。
2.少突膠質細胞
其胞體較星形膠質細胞的小,胞突多呈串珠狀,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形成細胞。
3.小膠質細胞
小膠質細胞是膠質細胞中最小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損傷時,小膠質細胞可轉變為巨噬細胞,吞噬細胞碎片及退化變性的髓鞘。
4.雪旺細胞
雪旺細胞是周圍神經系統的髓鞘形成細胞,其外表面的一層基膜,在周圍神經再生中起重要作用。
(三)神經纖維
神經纖維是由神經元胞體發出的軸突或長樹突(又稱軸索)及包在外面的膠質細胞組成。根據膠質細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將神經纖維分為有髓神經纖維和無髓神經纖維兩種。
1.有髓神經纖維
有髓神經纖維即軸索外包裹有髓鞘結構的神經纖維。其髓鞘分成許多節段,每一節髓鞘是一個雪旺細胞的胞膜伸長并層層包繞軸索而形成的多層膜結構。各節髓鞘之間的間斷處稱郎飛結。軸突起始段和軸突終末均無髓鞘包裹。軸索越粗,其髓鞘越厚,髓鞘節段也越長。
2.無髓神經纖維
周圍神經系統的無髓神經纖維是由較細的軸突和包在它外面的雪旺細胞組成。雪旺細胞沿著軸突一個接一個地連接成連續的鞘,但不形成髓鞘,無郎飛結,而且一個雪旺細胞可包裹許多條軸突。中樞神經系統的無髓神經纖維的軸突外面沒有任何鞘膜,而是裸露的軸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