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羊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作者名: 劉永明 趙四喜本章字數: 814字更新時間: 2020-03-13 17:52:59
腸 套 疊
腸套疊是指羊的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導致腸內容物排送障礙的一種病癥。綿羊發病率較高。
【病因】 由于飼養管理不當,使羊饑飽不均,喜飲冷水,或羊劇烈跳躍、驚嚇,或飼養方式改變,營養不良,體質下降,胃腸功能紊亂引起腸痙攣而繼發腸套疊。
【主癥】 病初1~2天,病羊呆立不動,反芻、食欲廢絕,腸音減弱或消失,頻繁伸腰,后肢用力后蹬,前肢前伸,仰頭凹腰如同貓伸懶腰。發病后3~4天,病羊腹痛,反應遲鈍,伸腰次數減少,精神沉郁,心跳加快,一般達120次/min以上,出現全身脫水和自體中毒現象,可視黏膜發紺,不排糞或早期排極少量的干糞球。
【治則】 活血化瘀,行氣寬中,逐水攻下。
【方藥】 甘遂4~6g,大黃、川芎、牛膝各10~15g,赤芍 15~20g,厚樸、木香各20~30g。共研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或將甘遂研末,其余諸藥水煎取汁沖甘遂末灌服。共治療5例,2例痊愈,2例好轉,1例由于病程長、脫水嚴重、自體中毒而死亡。
【典型醫案】
(1)1982年4月14日,豐縣張五樓公社劉芝樓隊張某的1只1月齡公綿羔羊跳躍后突然發病,于15日上午就診。檢查:病羊伸腰頻繁,無糞排出,精神差,聽診腸音消失。治療:甘遂2g,大黃、川芎、木香、牛膝各10g,赤芍15g,厚樸20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上午10時服藥,11時30分出現腸音。下午3時剖腹檢查,發現套疊腸管已展開,腸壁有針尖狀出血點,套疊中心點仍清楚可見。下午6時30分排出稀糊狀糞。夜里又多次排出稀糞,飲少量清水,精神好轉。16日痊愈。
(2)某年4月24日上午,豐縣孫樓公社穆樓生產隊穆某的1只3歲空懷母羊,因吃殘剩豬食后突然發病就診。檢查:病羊伸腰,腹痛打滾,起臥不安,排出數粒糞球,聽診無腸音。治療:甘遂4g,大黃、木香、赤芍各15g,牛膝、川芎各10g,厚樸30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晚8時15分灌藥,9時30分出現腸音,并排出雞蛋大的軟糞塊,夜里又多次排糞。25日晨,病羊飲少量溫水,精神好轉,腸音持續不斷。26日痊愈。(張成善等,T7,P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