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
- 劉永明 趙四喜
- 460字
- 2020-03-13 17:52:58
肝經風熱
肝經風熱是指羊體熱毒內化、火毒交織,引起眼瞼腫脹、羞明流淚、分泌物增多的一種病癥。多發生于盛夏、初秋氣候炎熱季節。
【病因】 多因圈舍通氣不良,飼養密度過大,使熱邪傷及心肺,肺之熱邪傷及肝,肝受熱邪侵襲,外傳于眼而發病。
【主癥】 病羊眼瞼腫脹,雙目難睜,羞明流淚,睛生翳膜,舌苔鮮紅,口臭,體溫升高。
【治則】 祛風清熱,清肝明目。
【方藥】 防風散。防風、龍膽、蟬蛻、青葙子、柴胡各15g,荊芥、黃連、黃芩、石決明、草決明、甘草各10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1劑/天,連服2劑。重癥者同時用氯霉素液洗眼。共治療57例,均治愈。
【典型醫案】 2008年8月12日,普市墨鄉中山村李某的3只波爾山羊患病就診。主訴:前天發現3只羊流淚,今早眼瞼腫大,雙目難睜。檢查:病羊眼瞼腫大,雙眼生翳膜,難睜,羞明,舌質鮮紅,體溫升高,不愿行走。診為肝經風熱。治療:防風、荊芥、龍膽、蟬蛻各15g,黃連、黃芩、青葙子、草決明、石決明、柴胡各12g,甘草10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1劑/天,連服2劑。第3 天,為鞏固療效又服藥1劑,痊愈。(尚恩錳,T169,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