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藥用植物·二十四
- 葉華谷 裴男才 廖文波 曾飛燕
- 533字
- 2020-02-26 12:40:47
雞骨草
Abrus cantoniensis Hance
【別 名】廣州相思子
【基 原】來源于蝶形花科相思子屬雞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Hance 摘除莢果(因莢果有毒)的全株入藥。
【形態特征】攀援灌木,高1~2 m。枝細直,平滑,被白色柔毛,老時脫落。羽狀復葉互生;小葉6~11對,膜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0.5~1.5 cm,寬0.3~0.5 cm,頂端截形或稍凹缺,具細尖,上面被疏毛,下面被糙伏毛,葉腋兩面均隆起;小葉柄短。總狀花序腋生;花小,長約6 mm,聚生于花序總軸的短枝上;花梗短;花冠紫紅色或淡紫色。莢果長圓形,扁平,長約3 cm,寬約1.3 cm,頂端具喙,被稀疏白色糙伏毛,成熟時淺褐色,有種子4~5粒。種子黑褐色,種阜蠟黃色,明顯,中間有孔,邊具長圓狀環。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 境】生于海拔約200 m的疏林、灌叢或山坡。
【分 布】湖南、廣西、廣東、香港、海南。泰國也有分布。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收,摘除莢果(因莢果有毒),將藤葉纏繞于主根,扎成小把,曬干。
【性味功能】味甘、淡,性涼。清熱利濕,解毒,止痛。
【主治用法】治急、慢性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風濕骨痛,毒蛇咬傷;可用作夏季清涼飲料。用量30~60 g。
【附 方】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雞骨草、地耳草、茵陳各30 g,山梔子15 g。胃納差,加雞內金;發熱加金銀花、白花蛇舌草;浮腫加葫蘆茶。水煎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