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井下運輸安全知識
一、礦山的運輸提升的方式
地下礦山生產過程中,礦石或廢石從采掘(剝)作業面運送到礦倉、選廠或廢石場,各種設備、器材運送到作業地點以及作業人員上下班,都離不開運輸和提升工作。
礦山運輸提升的方式是根據礦床的開采方法、開拓方式及經濟技術條件確定的,而主要運輸提升設備的選用又影響開采、開拓方案的確定。地下礦山根據運輸提升井巷的不同分為平巷運輸、斜井提升和豎井提升。
(1)平巷運輸。按動力不同可分為人力推車和機械運輸;按運輸設備不同可分為機車運輸、無極繩運輸等;機車運輸又可分為內燃機車、架線式電機車和蓄電池電機車運輸。
(2)斜井提升。按設備不同可分為斜井軌道提升和斜井膠帶輸運機提升;軌道提升又可分為斜井箕斗提升和串車提升。
(3)豎井提升。按提升容器的不同可分為罐籠提升、箕斗提升以及建井時用的吊桶提升;按提升機的不同可分為單繩纏繞式提升和多繩摩擦式提升;按提升方式不同可分為雙罐籠提升、單罐籠提升及單罐籠平衡錘提升等。
二、軌道運輸安全要求
軌道運輸是地下開采礦山主要的運輸方式,在露天礦場的運輸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軌道運輸的主要設備包括有軌礦車(圖1-74)、牽引設備和輔助機械設備等。

圖1-74 有軌礦車
有軌礦車按用途分為運貨礦車、人車和專用礦車(如炸藥車、水車),以及運送設備器材的材料車和平板車等,運貨的礦車主要有固定車廂式、翻斗式、側卸式和底卸式等。
牽引設備,在斜巷(斜坡)中主要用絞車(卷揚機)通過鋼絲繩牽引(提升)車輛。在平巷和坡度很小的坡道主要用機車;少數礦山在平巷(坡)和斜巷(坡)還使用了無極繩牽引設備。
輔助機械設備主要有翻車機、推車機、爬車機、阻車器等。這些設備對于提高運輸提升系統的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和實現運輸機械化具有重要作用。
1.軌道
軌道主要由鋼軌、軌枕、道床和連接件等組成。
鋪設軌道是為了減少車輛運行的阻力。軌道鋪設應牢固而平穩,并且有一定的彈性,以緩和車輛運行的沖擊,延長軌道和車輛的使用年限。軌道線路應力求成直線,坡度合乎要求,同時盡量保持平坦一致,彎道的曲率半徑應盡量大些,以利于行車。
2.彎道
(1)曲線半徑。車輛在彎道上行駛時,由于離心力作用和輪緣與軌道間的阻力作用,增加了運行的困難。離心力和彎道阻力與車輛運行速度、彎道半徑和車輛軸距等因素有關。因此最小曲線半徑應根據運行速度和軸距來確定。一般當行車速度小于1.5m/s時,彎道的曲線半徑不小于軸距的7倍;速度大于1.5m/s時,曲線半徑不小于軸距的10倍。
(2)軌道加寬。車輛通過彎道時,如軌距和直道相同,則輪緣就會擠壓鋼軌,阻力增大,車輪甚至擠死在軌道上,或造成脫軌事故。因此,在彎道上必須加寬軌距。
(3)外軌抬高。車輛在彎道上運行時,由于離心力的作用,使車輪向外軌擠壓,加劇輪緣與鋼軌的磨損,增加運行阻力,甚至出現翻車事故。為了平衡離心力,在彎道處要將外軌抬高。
3.道岔
為了使車輛由一條線路駛向另一條線路,需要在線路交叉處鋪設道岔。
單開道岔由岔尖、基本軌、轉轍機構、轍岔、過渡軌、護輪軌組成。岔尖是一端刨削成尖形的鋼軌,與基本軌的工作邊緊貼。通過操作轉轍機構來移動岔尖的位置,從而實現車輛的轉線運行。
三、運輸巷道及行人的安全要求
運輸巷道是供車輛和人員通行的場所,根據運載工具不同,可分有軌巷道和無軌巷道。為了保障車輛行駛和人員通行安全,運輸巷道和行人分別應滿足以下要求。
1.運輸巷道應符合的要求
(1)巷道的寬度、高度、巷道頂幫和車體突出部位的間隙、人行道寬度應符合有關規定。
(2)軌道鋪設應平直、穩固,軌距、軌面高低、軌道接頭,以及彎道的曲線半徑應符合有關標準。
(3)巷道內不要堆積雜物,水溝要暢通,沒有積水。
(4)有良好的照明。
2.行人在運輸巷道內行走時的注意事項
(1)人員要在供行人的巷道內或人行道上行走,要隨時注意前后方向駛來的車輛,尤其是在噪聲大(風扇附近)的地方更要注意。發現車輛駛來,要及早躲避在安全地點。
(2)在雙軌巷道內,禁止人員在兩軌之間停留,禁止橫跨列車。
(3)行走時,思想不能開小差,要防止碰頭和跌跤,特別是在溜井、小眼的地點,要防止失足墜落。
(4)要注意巷道頂幫的情況,不要在頂幫不穩定的地點停留,對于易冒頂的地段要加強觀察,防止頂板冒落傷人。
(5)在有電機車架空線或電纜的巷道內,行人手持長金屬工具時,不得扛在肩上,以免觸及電車架線或電纜等物。鋒利的工具,如斧子等應包上或裝入護套內帶走。
四、人力推車及運輸安全要求
人力推車(圖1-75)是目前小礦山主要的運輸手段,即使使用了機械運輸的礦山,也少不了人力推車。人力推車有兩種,即有軌礦車和無軌手推(拉)車。

圖1-75 人力推車
1.在巷道中推礦車時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1)推車人員應攜帶礦燈。在照明不良的地段,礦燈應掛在礦車行進方向的前端。
(2)推車人員要隨時注視著前方。在單軌巷道推車時,要確認對面沒有車推過來才準向前推車,以免發生撞車事故。
(3)一人只準推一輛車,同方向行駛的車輛的間距,軌道的坡度在5‰以下的,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5‰的,不得小于30m;坡度大于10‰的,禁止人力推車。
(4)在能夠自滑的線路上運行時,應有可靠的制動裝置,行車速度不得超過3m/s;嚴禁推車人員騎跨車輛滑行或放飛車。
(5)礦車通過道岔、巷道門、風口、彎道和坡度較大的區段,以及兩車相遇、前面有人或障礙物、脫軌、停車等情況時,推車人應及時發出警告。
(6)人力推車不得隨意進入機車運行區域,如需進入,必須得到機車調度的許可。
(7)在能自動滑動的坡度上停放礦車,要用木楔或木板穩住。
2.在無軌平巷或緩坡斜巷內采用手推車(或手拉車)運輸時的安全事項
(1)推(拉)車人要注意前方道路和行人,與車或人相遇時,要減速行走,看好前方道路再行車,或等行人通過后再推車前進。
(2)推車人員應在巷道中間行走,不要靠著側幫行走。
(3)同方向行車,兩車間距不得小于5m,不準搶先越位。
(4)行走速度不能太快,下坡時不能放飛車。
(5)推車人員應攜帶礦燈,如在無照明區段礦燈熄滅,不得繼續向前推車。
五、機車運輸及安全要求
礦用機車按使用動力不同,分為電機車和內燃機車兩種。絕大多數礦山使用的是電機車。礦山井下使用的內燃機車,排放的廢氣必須經過凈化處理,符合排放標準。
由于機車運行速度較快,制動困難,加之井下光線不足,巷道狹窄,條件差,稍有疏忽就會發生人員被擠壓、碰撞,以及機車碰撞、追尾等事故。因此,對機車運輸的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1.礦用電機車
礦用電機車是由直流電源作為動力的,按供電方式不同,分為架線式和蓄電池式兩大類。架線式電機車的電源是由牽引變流所通過硅整流裝置,將交流電變為直流電送往架空線,通過受電弓將電引入電機車的控制裝置和牽引電動機,經軌道回到交流所,構成回路,使電機車牽引礦車在軌道上行駛。
由于架線式電機車比蓄電池式成本低,設備簡單,用電效率高,易于維護等,所以應用較普遍。小礦山使用較多的是ZK-1.5和ZK-3型架線式電機車,其黏著質量分別為1.5t和3t,額定電壓分別為100V和250V。電機車的黏著質量是指作用在主動輪上的質量,由于礦用電機車都是主動輪,故黏著質量即為電機車的質量。黏著質量越大,牽引力就越大。
礦用電機車由機械和電氣兩大部分組成。機械部分包括:車架、行走部(輪對、軸箱、彈簧托架)、緩沖器和連接器、齒輪傳動裝置、制動裝置、撒砂裝置、警鐘等。電氣部分包括:牽引電機、控制器、變阻器、受電器、保護和照明裝置等。電機車司機通過操縱控制器和制動器來控制行駛速度。
2.電機車的制動
電機車能否安全運行,它的制動性能好壞將起著重要的作用。電機車的制動分機械制動和電氣制動兩種。在正常行駛的情況下,應使用機械制動閘制動,在緊急情況下,機械和電氣制動要同時使用,以保證能安全地制動。制動裝置要有足夠的制動力,以保證列車在運行時制動距離能符合安全規程的規定,即運送人員時不超過20m,運送物料時不超過40m。14t以上大型機車(或雙機)牽引運輸時,應根據運輸條件予以確定,但不得超過80m。
由于機車的最大制動力受到車輪與軌面間的摩擦力(黏著力)的限制,因此,為了更好實現制動,要充分利用撒砂裝置。把砂子撒在車輪的前面,以增加輪緣和鐵軌之間的黏著系數,從而使黏著力增大,避免出現打滑,以提高制動效果。
3.電機車的安全運行管理
(1)電機車司機的安全操作是電機車安全運行的關鍵,司機要由責任心強、身體健康、經過培訓考試合格的人員擔任。其他人員不得開車。
(2)電機車司機不得擅離工作崗位。開車前,必須發出開車信號。開車時,要集中精力,謹慎操作。司機離開機車時,必須切斷電動機電源,拉下控制手把,取下車鑰匙,扳緊車閘將機車剎住。
(3)電機車在正常運行時,必須在列車的前端牽引,只有在調車和處理事故時才可以頂車。
(4)司機在行車時,必須隨時注意線路前方有無障礙物、行人或其他危險情況,不得將頭或身體探出車外。列車通過風門區域時,要發出聲光信號;接近風門、巷道口、彎道、岔道、坡度較大或噪聲等區域,以及前方有車輛或視線有障礙時,必須降低速度和發出警號。
(5)在列車運行前方,任何人發現有礙列車運行的情況時,應以礦燈等方式向司機發出緊急停車信號;司機發現有異常情況或信號時,應立即停車檢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行車。
(6)要加強行車管理,安排好機車行駛路線,防止機車撞頭和追尾事故。兩機車在同一方向軌道行駛時,必須保持不少于100m的距離。在機車運行較多的區段,應裝設信號閉鎖裝置。
(7)除了跟車工外,機車或礦車(除專用運人車輛外)不準帶人。跟車工摘掛鉤時,要與司機配合默契,安全地進行摘掛鉤。
(8)電機車要定期檢修,經常檢查,若發現隱患,應及時處理。電機車的閘、燈、警鈴、連接器和過電流保護裝置不正常的,不得使用。
4.電機車架線和軌道
電機車架空線的懸吊、架設應符合有關質量標準。架空線的懸掛高度(自軌面算起)在主要運輸巷道、調車場,以及人行道同運輸巷道交叉的地方,不小于2m;在井底車場及地面工業廣場,不低于2.2m。
為了便于架空線路維修和及時切斷電源,必須設分段開關,分段間距不應超過500m,每一支線也必須設分段開關,上下班時間,距井筒50m以內的滑觸線應切斷電源。架線電車運輸中斷時間較長(超過一個班時)的區段,非工作區域內架空線的電源必須切斷。目前有的礦山使用了電機車架空線自動斷電裝置,能自動地將不需要供電的區段切斷電源,減少了發生觸電等事故的可能性。
架線電機車是利用鐵軌作為回路線的,因此軌道除了要滿足一般車輛運輸的要求外,還要考慮減少雜散電流和降低電壓損失的問題。雜散電流是在電機車運行時,由鋼軌流入大地的電流,與流入鋼軌電流的大小、軌道線路的電阻,以及軌道對地的絕緣電阻等因素有關。雜散電流有很大的危害性,它會因電解而腐蝕管道、電纜外皮等物體:會使提升鋼絲繩在接觸軌道時產生火花而損傷,更嚴重的是它還存在使電雷管引爆的危險。
為了減少雜散電流,在鋼軌接頭處、各平行鋼軌之間、道岔和道岔之間,都必須用導線連接,并要加強維護,以減少軌道回路電阻。對于不回電的軌道和架線電機車軌道的連接處必須加以絕緣,在離此絕緣點大于一列列車長度的不回電軌道上,還必須設第二道絕緣。
六、無軌運輸安全要求
地下礦山無軌運輸設備主要有地下鏟運機、汽車、拖拉機、三輪車等,其中鏟運機、地下汽車主要用于大中型礦山,拖拉機、三輪車主要用于小型礦山。適用于無軌運輸車輛通行的通道主要有平巷(碾)、斜坡道、聯絡道、采場無軌通道等,它是由所在礦山的開采方法和采礦工藝決定的。無軌運輸具有機動、靈活、多能、經濟的優越性,廣泛地應用于條件適宜的各類地下礦山進行強化開采,不但可以提高地下礦山的勞動生產率和產量,促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而且還改變了礦山的回采工藝、采礦方法和掘進運輸系統,促進地下礦山向無軌開采的綜合機械化方向發展。
井下使用內燃無軌運輸設備應遵守下列安全規定。
(1)每臺設備必須有廢氣凈化裝置,凈化后的廢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應符合TJ 36—2015《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有關規定。
(2)運輸設備應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司機必須進行培訓考核,持證上崗。
(3)采用汽車運輸時,汽車頂部至巷道頂板的距離應不小于0.6m。
(4)斜坡道長度每隔300~400m應設坡度不大于3%的緩坡段。
(5)嚴禁在斜坡道上熄火下滑;在斜坡道上停車時,應用三角木塊擋車。
(6)每臺設備必須配備滅火裝置。
七、帶式輸送機運輸及安全要求
1.帶式輸送機分類及其構造
帶式輸送機是一種連續運輸設備,故生產率較高。它可運輸礦石、粉末狀的物料和包裝好的成件物品,工作過程中噪聲較小,結構簡單。所以在井下巷道、礦井地面、露天采礦及選礦廠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國內外的生產實踐證明,膠帶輸送機無論在運輸量方面,還是在經濟指標方面,都是一種先進的運輸設備。
礦用帶式輸送機(圖1-76)按主要結構分為:普通膠帶輸送機、鋼繩芯膠帶輸送機和鋼繩牽引膠帶輸送機。

圖1-76 礦用帶式輸送機
普通膠帶輸送機的單機長度很小,不能適應長距離大運量的運輸要求。其抗拉強度是決定運輸距離的主要因素,因此鋼繩芯膠帶和鋼繩牽引膠帶給發展長距離、高速度、大運量、高功率的膠帶輸送機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鋼繩芯膠帶輸送機工作原理與普通膠帶輸送機相同,所不同的主要在于它們的膠帶芯體,即這種輸送機的膠帶用鋼絲繩代替織物襯墊做芯體,故它有很高的抗拉強度。鋼繩芯膠帶輸送機主要組成部分是:膠帶、托輥、傳動滾筒、拉緊裝置、制動器及清掃裝置。膠帶繞經兩端滾筒后用膠帶扣將兩頭接在一起,使之成為封閉環形。膠帶用拉緊裝置拉緊,當傳動滾筒由電動機帶動而旋轉時,借助膠帶與滾筒之間的摩擦力,帶動膠帶連續運轉,裝到帶上的貨載運到一端后,由于膠帶轉向而被卸下。
與普通膠帶輸送機相比,鋼繩芯膠帶輸送機有以下優點:單機運輸距離長、運輸能力大、經濟效果好、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運行速度大。其缺點是:膠帶橫向強度低、較易斷絲、膠帶的接頭連接比較困難和復雜。
2.帶式輸送機運輸安全要求
(1)帶式輸送機運輸物料的最大坡度,向上(塊礦)應不大于15°,向下應不大于12°;帶式輸送機最高點與頂板的距離,應不小于0.6m;物料的最大外形尺寸應不大于350mm。
(2)禁止人員搭乘非載人帶式輸送機;不得用帶式輸送機運送過長的材料和設備。
(3)輸送帶的最小寬度,應不小于物料最大尺寸的2倍加200mm。
(4)帶式輸送機的膠帶安全系數,按靜荷載計算時應不小于8,按啟動和制動時的動荷載計算時應不小于3。
(5)鋼繩芯帶式輸送機的滾筒直徑,應不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50倍,不小于鋼絲直徑的1000倍,且最小直徑不得小于400mm。
(6)裝料點和卸料點,應設空倉、滿倉等保護裝置,并有聲光信號與輸送機聯鎖。
(7)帶式輸送機應設有防膠帶撕裂、斷帶、跑偏等保護裝置,并有可靠的制動、膠帶清掃,以及過速保護、過載保護、打滑保護、防大塊沖擊等裝置;線路上應有信號、電氣聯鎖和停車裝置,上行的輸送機,應設防逆轉裝置。
(8)在傾斜巷道中采用帶式輸送機運輸,輸送機的一側應平行敷設一條檢修道,需要利用檢修道作輔助提升時,應在二者之間加擋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