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內裝飾工程施工技術
- 李光耀
- 11378字
- 2020-02-26 12:59:50
3.3 木地板地面施工工藝
木地板面層是指采用木板鋪設,再用地板漆飾面的木板地面,具有重量輕、彈性好、熱導率低、易于加工、不老化、腳感舒適等優點,但它也有容易隨空氣中溫、濕度的變化而引起裂縫和翹曲變形、受潮后易腐朽、易燃等缺陷。
木地板面層一般分為普通木地板、硬木地板、復合木地板三大類。按材料特性分為普通木材料、硬木材料、與高分子有機物復合的復合木材料。按施工類型分為架空鋪設和實鋪兩種。按地板面層與基面連接固定方法分為釘接和粘接兩類形式。按鋪設形式又可分為長條鋪設和拼花鋪設,如圖3-7所示。

圖3-7 木地板構造示意
下面按施工工藝的不同,分別介紹實木地板(包括普通木地板、硬木地板)、復合木地板的施工技術。
3.3.1 實木地板鋪設
目前,市場上實木地板的種類較多,在選擇木地板時,當確定了地板種類后,可從材質、規格、含水率、加工精度、板面質量及油漆質量等方面進行選擇。由于木材的變形量與單塊板材的體積成正比,因此從木材穩定性來說,木地板的尺寸越小其抗變形能力越好。對于實木地板來說,在滿足審美條件的前提下,應盡量選擇偏短、偏窄的實木地板,其變形量相對較小,從而可以減少實木地板的彎、扭、裂、縮、拱等現象。
實木地板的加工精度直接關系到其鋪設質量,通常簡單的鑒別方法是將10余塊實木地板在平整的地面上(可以用細木工板等代替)模擬鋪裝,用手摸和目測的方法檢查其拼縫是否平整、光滑,卯榫咬合是否緊密。
3.3.1.1 實木地板的施工準備
(1)材料準備
① 面層木地板 面層木地板可以使用噴過漆的漆板,也可以使用沒噴過漆的素板。漆板表面在工廠內已噴好油漆,漆膜均勻、耐磨性好、硬度較高、光潔度好,不需要在施工現場油漆,減少了對施工現場環境的污染,也有利于提高施工速度。素板安裝好后表面需要用地板打平機磨平,因此,施工完畢后地板表面的平整度要比漆板高。而且,涂刷油漆后地板拼縫處有油漆覆蓋,不易受到潮濕空氣的侵蝕,可以減少因為潮濕造成的地板變形。其缺點是施工周期較長,會對施工現場造成一定的污染。
實木地板的寬度在滿足裝飾效果的需要后,尺寸應該越小越好。因為木材的變形在與木紋呈90°的方向最大,沿木紋的方向變形量很小,地板的寬度越小,將來在使用中地板的變形和開裂的可能性就越小。實木地板的長度以600~1200mm為好。
面層實木地板要厚度相同、寬度尺寸相同,表面光滑平整、無疤疥、無扭曲變形。企口處的凹槽與凸榫要平直、光滑、完整,不得有開裂缺損的顯現,凸榫與凹槽的配合要緊密合適。木地板的含水率要低于12%。
② 毛地板 毛地板是按照與面層地板成45°角的方向安裝在面層木地板與木地板龍骨之間厚20mm、寬200mm左右的一層松木板材,也可以用質量較好的木工板或九厘板代替。使用毛地板的目的:一是提高面層地板的承重能力;二是限制面層地板的橫向變形,減少面層地板板縫的開裂。
③ 木龍骨 為了保證木地板的安裝質量,提高木地板的穩定性,必須用烘干材制作木龍骨。木材的含水率要小于12%,木龍骨的截面尺寸應不小于30mm×30mm。
④ 踢腳板 踢腳板的寬度、厚度應按設計要求的尺寸加工,其含水率不得超過12%,背面應滿涂防腐劑,花紋和顏色應力求與面層地板相同。
⑤ 其他材料 防潮防水材料(瀝青防水涂料等),5~10cm鐵釘(釘接用),膨脹螺栓,膠黏劑(粘接用),板面處理材料(地板漆等),磚石材料(砌筑架空鋪地板的地壟墻用)。
(2)技術準備
① 地下水電管線施工完畢,而且試壓、通電實驗合格,隱蔽工程全部驗收合格;土建工程完工并驗收合格;地面平整堅固。
② 在冬、夏季節施工時面層木地板與木龍骨應提前2天運到施工場地,以適應施工場地的溫度與濕度環境。
③ 對于低架空鋪木地板施工的混凝土地面,在木地板鋪設前應用防水砂漿做防水層。混凝土樓面可用防水涂料涂刷1~2遍。
(3)實木地板的構造
① 格柵式雙層鋪設 是指木地板鋪設時在長條形或塊形面層木板下采用毛地板的構造做法,毛地板鋪釘于木格柵(木龍骨)上,面層木地板鋪釘于毛地板上,如圖3-8所示。

圖3-8 格柵式木地板的鋪設做法
② 單層鋪設 普通實木地板面層的單層鋪設做法,是指采用長條木板直接鋪釘于地面木格柵上,而不設毛地板,如圖3-9所示。

圖3-9 單層實鋪式木樓地面裝飾構造
③ 高架鋪設 根據工程需要及設計要求,一般是在建筑底層室內四周基礎墻上敷設通長的沿緣木,再架設木格柵,當格柵跨度較大時即在其中間設置地壟墻或磚墩,上面鋪油氈或涂防潮油等防潮措施后再擱置墊木,固定木格柵;必要時再加設剪刀撐,以保證支撐穩定且不影響整體結構的彈性效果;最后,將單層或雙層木地板鋪釘于木格柵上,如圖3-10所示。

圖3-10 雙層實鋪式木樓地面基本構造
(4)實木地板的防潮 在現代建筑中,樓面一般是不會出現潮濕現象的,而樓地面可能會出現潮濕的現象,根據實際觀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只在夏季的時候出現潮濕的現象;而另一種情況是在一年四季中都會有潮濕的現象出現,尤其是在雨季。
① 夏季防潮 只在夏季出現的潮濕現象都是因為冷熱溫差造成的。因為在夏季,室內空氣的溫度相對較高,而樓地面表層的溫度較低,熱空氣在溫度較低的樓地面上凝結成露水,樓地面的潮濕就是因為這些結露水的原因產生的。
因此,要防止這種潮濕現象的產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地面進行保溫處理,防止結露水的產生。通常的處理方法是在木龍骨之間填充珍珠巖或苯板,具體做法如下。
a.用珍珠巖做保溫層 在木龍骨鋪設完并檢查無誤后,將足夠的珍珠巖和適量的殺蟲劑攪拌均勻備用。在鋪設毛地板時,當相鄰兩根龍骨上的毛地板要封口時,由封口處填入珍珠巖并充滿填實。如果不鋪毛地板,而直接鋪設面層地板時,在鋪設最后兩排地板時填充珍珠巖。
b.用苯板做保溫層 在木龍骨鋪設完并檢查無誤后,將厚度合適的苯板裁割成與木龍骨間距相等的尺寸,安裝在木龍骨之間。將殺蟲劑均勻地撒在苯板上面,然后鋪裝毛地板或面層地板。
② 四季防潮 對于第二種情況即一年四季都出現潮濕的現象來說,地面潮濕的現象是由于室外地下水的浸入造成的,在夏季也可能有因為室溫與地面的冷熱溫差造成的,對于樓地面來說,不但要做保溫處理,還要做防水處理。
3.3.1.2 建筑首層架空實木地板的施工工藝
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1)基層處理 建筑首層一般采用空鋪法施工,它由木格柵、剪刀撐、企口板組成,木格柵兩端一般是擱置在基礎墻上,并在格柵擱置處墊放通長的墊木。當木格柵跨度較大時,應在跨中加設地壟墻或磚墩。架空地板構造如圖3-11所示。

圖3-11 架空木地板構造
(2)抄平放線 首先彈出水平基準線,然后根據室內地面狀況和木龍骨的截面尺寸,在房間內地面最高點附近的墻面上確定木龍骨的上表面位置。根據此位置及水平基準線在四面墻上彈出木龍骨的標高水平控制線,再按照面層木地板的長度選擇木龍骨的間距和木龍骨在房間內的鋪設方向,在地面上彈出木龍骨的位置線,為了便于安裝木龍骨,彈線時應彈木龍骨某一邊的邊線而不應該彈木龍骨的中心線。
(3)裝釘木龍骨格柵
① 首層地垅墻的砌筑 一般采用紅磚、32.5水泥砂漿或混合砂漿砌筑,頂面須鋪設防潮層一道。地垅墻的厚度應根據架空的高度及使用的條件,通過計算后確定。垅墻與垅墻之間的距離,一般不宜大于2m,否則應在木格柵之間加設剪刀撐。為了使木基層的架空層獲得良好的通風條件,架空層與外部及每道架空層間的隔墻、地垅墻、暖氣溝墻,均要設通風孔洞。在砌筑時,將通風孔洞留出,尺寸一般為120mm×120mm。外墻每隔3~5m預留不小于180mm×180mm的通風孔洞,外側安設風箅子,洞口下皮標高距室外地坪標高不宜小于200mm。首層房間空鋪式支撐如果空間較大,為檢修木地板,要在地垅墻內穿插通行,在地垅墻上還需設750mm×750mm的過人洞口。
② 墊木的裝設 墊木的作用,主要是將格柵傳來的荷載,通過墊木傳到地垅墻(或磚墩)上。墊木(和壓檐木)使用前應浸防腐劑,進行防腐處理,目前工程中采用刷煤焦油兩道,或刷兩道氟化鈉水溶液進行防腐處理。墊木與地垅墻(或磚墩)的連接,常用8號鉛絲綁扎。鉛絲預先固定在磚砌體中,待墊木放穩、放平,符合標高后,再用8號鉛絲擰緊,如圖3-12所示,或用預埋木方、木楔的方法固定,也可用膨脹螺栓固定。

圖3-12 預埋鉛絲做法
③ 安裝木格柵 木格柵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與承托面層。木格柵斷面的選擇,應根據地垅墻的間距大小而有所區別。間距大,木格柵的跨度大,斷面尺寸相應地也要大一些。木格柵與地垅墻成垂直擺放,間距一般400mm左右,并應根據設計要求,結合房間的具體尺寸均勻布置。木格柵與墻間應留出不小于30mm的縫隙,以利隔潮通風。木格柵的表面應平直,用2m靠尺檢查,靠尺與格柵間的空隙不應超過3mm。若表面不平,可用墊板墊平,也可刨平,或者在底部砍削找平,但砍削深度不宜超過10mm,砍削處用防腐劑處理。采用墊板找平時,墊板要與格柵釘牢。格柵的標高要準確,可以用水平儀進行抄平,也可根據房間已彈標準線進行檢查。特別要注意木格柵表面標高與門扇下沿及其他地面標高的關系,操作前先核對水平標高線,然后在壓檐木表面劃出木格柵擱置中線,在木格柵的端頭也劃出中線,將木格柵對準中線擺好,再依次擺正中間的木格柵。
木格柵找平后,用鐵釘經格柵兩側中部斜向(45°)與墊木(或壓檐木)釘牢,格柵安裝要牢固,并保持平直,木格柵表面做防腐處理。
④ 設置剪刀撐 設置剪刀撐主要是增加木格柵的側向穩定,對木格柵本身的翹曲變形也會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剪刀撐間距應按設計要求布置。為防止木格柵與剪刀撐在釘固時移動,應在木格柵上面臨時釘些木條,使木格柵互相拉結,然后在木格柵上按剪刀撐間距彈線,依次逐個將剪刀撐兩端用長70mm的鐵釘與木格柵釘牢。
(4)鋪裝毛地板層 當面層采用條形地板或木拼花席紋地板時,毛地板與木格柵成30°或45°斜向鋪釘;當采用硬木拼花人字紋時,一般與木格柵垂直鋪設。毛地板條用鐵釘與格柵釘緊,表面要平,板間可以有2~3mm的縫隙,板長不應小于兩檔木格柵,相鄰板條的接縫要錯開。毛地板固定的釘,宜用長度為板厚2~2.5倍的鐵釘,每端2個。鋪設木地板前,必須將架空層內部的雜物清理干凈,否則一旦鋪滿,則較難清理。有時也用長條木地板直接鋪設在木格柵上,不設毛板層,這種做法在要求高的裝飾中不宜采用。
(5)鋪設面層 鋪設面層的施工方法基本分為釘結法和黏結法兩大類。對于長條木地板,采用釘結法連接;對于拼裝木地板,則釘結法和黏結法均可使用,但以使用黏結法為主,特別對直接在混凝土基層上施工的,必須采用黏結法。
① 釘結法 用釘固定,在釘法上有明釘和暗釘兩種釘法。明釘法:先將釘帽砸扁,將圓釘斜向釘入板內,同一行的釘帽應在同一條直線上,并須將釘帽沖入板內3~5mm。暗釘法:先將釘帽砸扁,從板邊的凹角處,斜向釘入,如圖3-13(a)所示。在鋪釘時,釘子要與表面成一定角度,一般常用45°或60°斜釘入內。
條形木地板的鋪設方向應考慮鋪釘方便,固定牢固,使用美觀的要求。對于走廊、過道等部位,應順著行走的方向鋪釘;而室內房間,宜順著光線鋪釘。對于大多數房間來說,順著光線鋪釘,同行走方向是一致的。
條形木地板包括單層木地板面層和雙層木地板面層。單層木地板面層,其頂面要刨平,側面帶企口,板寬不大于120mm。木板面層與墻之間應留10~20mm的縫隙,從墻面一側開始,將條形木板材心朝上逐塊排緊鋪釘,板間縫隙不超過1mm。木板的排緊方法,一般可在木格柵上釘一顆扒釘(或稱扒鋦),在扒釘與板之間夾一對硬木楔,打緊硬木楔就可使木板排緊,如圖3-13(b)所示。板的接口應在木格柵上,圓釘的長度為板厚的2.0~2.5倍。硬木板鋪釘前應先鉆孔,一般孔徑為釘徑的7/10~8/10。

圖3-13 面板的鋪設
1—企口地板;2—地板釘;3—毛地板;4—木楔;5—扒釘(扒鋦);6—木格柵
雙層木地板即在毛地板上鋪釘長條木板或拼花木板,面層的上層也采用板寬不大于120mm的企口板,在下層(毛地板)上鋪釘的方法同單層木地板,為防止在使用中產生聲響及潮氣侵蝕,應先鋪設一層瀝青油氈。
② 黏結法 采用膠黏劑(成品)將木地板面層直接粘貼在混凝土基層或毛板上,如圖3-14所示,先在基層上涂刷一層冷底子油,冷底子油涂刷后一晝夜方可粘貼木地板。同時,基層必須平整,用2m直尺檢查平整度,偏差應小于2mm,面層木材為硬木短料,按設計圖案拼接成木地板面層。硬木拼花地板可拼成多種圖案,常用的有方格式、席紋式、人字紋式、階梯式等,多為企口拼接。

圖3-14 采用膠粘鋪貼硬木拼花
先彈出房間十字中心線,再彈圈邊線,根據房間尺寸和拼花地板的大小算出塊數。如為單數,則房間的十字中心線和中間一塊拼花地板的十字拼縫線吻合;如為雙數,則房間十字中心線應和中間四塊拼花地板的十字拼縫線吻合。線跡要清晰,尺寸要準確。彈線后進行試排,目的是檢查地板面層的拼縫高低、平整度、對縫及材質顏色變化等方面的情況。經反復調整符合要求后進行編號,施工時,按編號從房間中央向四周順序鋪貼。
膠黏劑的種類很多,目前常用的有聚乙酸乙烯乳液、氯丁橡膠型、聚氨酯、環氧樹脂等。將基層清掃干凈,涂刷一層薄而均勻的底子膠,底子膠應用原膠黏劑配制,如采用非水溶性膠黏劑,按原膠黏劑重量加10%的汽油和10%的乙酸乙酯,攪拌均勻即成。如采用水溶性膠黏劑,用原膠黏劑加適量的水性溶劑攪拌均勻即成底子膠。
底子膠干燥后,按預排編號順序在基層上涂刷一層厚約1mm的膠黏劑,用橡膠刮板均勻鋪開,再在木地板背面涂刷一層厚約0.5mm的膠黏劑,涂刷要均勻,并注意避免粘上泥沙影響粘貼質量。晾置一會兒,膠黏劑不粘手時即可粘貼地板,粘貼時要使木板呈水平狀態就位,同時用力與相鄰木地板擠壓嚴密,無縫隙,粘貼拼花地板應按設計圖案進行,隨貼隨修正。
(6)面層修飾
① 刨平 粘貼的拼花硬木地板面層,應在常溫下保養5~7d,方可進行刨平。使用電動刨刨削地板面層時,其滾刨方向應與木板條成45°角斜刨(長條地板應順木紋刨),推刨時不宜行走過快,也不得在一個部位行走過緩或停滯(停留前應及時關機),防止慢速啃咬地板面。操作刨子時,不可一遍刨削過深,應分多遍逐漸消除板塊高差和刨光。拼花木地板面層在刨平工序所刨去的厚度,不宜大于1.5mm,并應不顯刨痕。
② 細刨、磨平 機器刨不到的地方要用手刨,采用細刨凈面。木地板面層經刨子刨光后,需要用地板磨光機具進一步磨光,以達到油漆飾面的平整和光滑度要求。一般要求磨光兩遍,第一遍用3號粗砂紙磨平,第二遍用0~1號細砂紙磨光。
(7)木踢腳板施工 木踢腳板所用木材應與木地板面層所用材質品種相同。常用規格:高100~150mm,厚20~25mm。木踢腳板應提前刨光,為防止翹曲,在靠墻的一面開成凹槽,并每隔1m鉆直徑?6的通風孔,在墻上應每隔750mm砌防腐木磚,在防腐木磚外面釘防腐木塊,再把踢腳板用明釘釘牢在防腐木塊上,釘帽砸扁沖入木板內,踢腳板板面要垂直,上口呈水平,在木踢腳板與地板交角處,釘三角木條,以蓋住縫隙。木踢腳板陰陽角交角處應切割成45°角后再進行拼裝,踢腳板的接頭應固定在防腐木塊上,如圖3-15所示。

圖3-15 木踢腳板安裝示意(單位:mm)
(8)刷地板漆、打蠟 詳見涂料工程相關內容,油漆施工完畢,養護3~5d后打蠟,蠟要涂得薄而勻,用打蠟機擦亮,隔1d后上人。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成品木地板面層已經刷好油漆,故上述刨平、油漆等工序可以省略。
3.3.1.3 樓層一般架空鋪木地板
一般架空鋪木地板的基層處理:這種做法是指不需地垅墻,只設木格柵,直接固定在鋼筋混凝土樓板或混凝土地面墊層上。施工時,首先檢查地面或樓面的平整度,如果大于5mm,需用水泥砂漿找平,平整度符合要求,即可在原平面上直接施工。
直接固定于樓地面的格柵木方,可采用截面尺寸為30mm×40mm或35mm×45mm的木方。組成木框架的木方為統一規格,無需主次之分。其連接方式多是采用半槽扣接,在縱、橫木方扣接處涂膠加釘進行固定,組成格柵的木方條為統一規格,無主次之分。其連接方式多是采用半槽扣接,在縱、橫木方扣接處涂膠加釘進行固定。
對于一般架空鋪木地板格柵與地面的連接固定,常采用的方法是埋木楔。用?16的沖擊電鉆在水泥地面或樓板面上鉆孔,洞孔深度為40mm左右,鉆孔的位置應在事先彈出的木框架位置線上,每兩孔的間距約0.8m。然后向孔內打入木楔,格柵木框架與木楔用長釘連接固定。也可用膨脹螺栓將格柵固定在基面上。面層及其他工序做法同首層。
3.3.1.4 膠粘法木地板施工
將硬木拼花地板塊用膠黏劑直接粘貼于混凝土或水泥砂漿基層上。基層處理:對其基層表面的平整度有較高要求,若事先未做找平層,應使用素水泥漿加防水劑,或者素水泥漿加108膠配成聚合物水泥漿,用以找平并封閉基層。聚合物水泥漿的調制可按108膠與水泥的質量比為6∶100,先將108膠適當摻水后與水泥攪拌調配。面層及其他工序做法同首層做法。
3.3.2 強化復合地板施工
強化復合木地板作為一種新型地面裝飾材料,因其硬度較高、耐磨損、容易保養、鋪裝簡便、價位適中等諸多優點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其缺點是彈性稍差,腳感差些。
強化復合木地板由四層不同質地的物質經高溫、高壓壓制而成,分為耐磨層、裝飾層、基材層與防潮層共四層。
最表層是耐磨層,耐磨層由分布均勻的三氧化二鋁構成,反映強化復合木地板耐磨性的“耐磨轉數”主要是由三氧化二鋁的密度決定的。一般來說,三氧化二鋁分布越密,地板耐磨轉數越高。但耐磨轉數和耐磨度并不完全成正比。若三氧化二鋁分布過密,地板會發脆,其柔韌性減弱,不僅影響地板的使用壽命,還會影響地板表面的透明度和光澤度。
基材層又名中間層,由天然或人造速生林木材粉碎,經纖維結構重組、高溫高壓成型而成,可分為高密度板、中密度板、刨花板。
防潮層是地板背面表層,采用高分子樹脂材料,膠合于基材底面,起到穩定與防潮的作用。
3.3.2.1 施工條件
采用低架空方式鋪設強化木地板時,施工條件同實木地板。采用實鋪法鋪設木地板時,要求地面必須平整光潔,無凹凸不平的現象。如果地面有坑洼,可用1∶3的水泥砂漿填補找平,對地面高出部分要用鑿子剔平并用水泥砂漿找平。
在鋪貼安裝前,應仔細檢查室內每扇門與地面間的空隙是否足以鋪設地板,空隙一般應為12~15mm。如空隙不夠,需將門扇的下邊刨去一定厚度,以確保地板安裝后門扇啟閉自如。另外,需檢查地面和墻角有否滲漏水情況,如有,則必須徹底進行防水處理。
在冬、夏季節施工時面層木地板與木龍骨應提前2天運到施工場地,以適應施工場地的溫度與濕度環境。
3.3.2.2 施工工藝
強化復合木地板的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1)基層處理 將地面的粉塵、砂粒、浮灰等雜物徹底清理干凈,如果地面有坑洼,可用1∶3的水泥砂漿填補找平,對地面高出部分要用鑿子剔平并用水泥砂漿找平。如果地面的平整度較低,則要先將地面處理平整。
(2)彈基準控制線 一般是在門對面的墻附近,沿墻的方向,根據強化復合木地板的寬度和第一排地板與地面的間距,在地面彈一條控制地板安裝直度的線,并用鉛錘線引到兩面墻上以備安裝地板時拉控制線用。
(3)鋪設地墊 將選擇好的地墊在房間內滿鋪到地面上,兩底墊的對縫可用封箱膠帶封閉,拼縫處要對齊,且不得留有縫隙。
(4)鋪設面層地板
① 試鋪 為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可將地板鋪成與窗外大部分光線平行。在走廊或較小的房間,應將地板塊與較長的墻壁平行。
量好房間寬度,計算出需要多少塊地板(寬)。如所需的最后一塊板窄于50mm,將這個寬度從第一塊板上切除(沿長切寬)。墻邊放上8~12mm楔子,試裝頭三排,不要涂膠。
必須把地板塊間的短接頭互相錯開至少200mm,這樣鋪好的地板會更強勁、穩定,并減少浪費,增強整體效果。但是排與排之間的長邊接縫必須保持一條直線,所以第一排的不靠墻那一邊要平直。最后一塊地板不得短于300mm。
如果墻不直,畫出墻的輪廓線,照此切割第一排地板塊。如房間長過8m(地板塊尾對尾),寬過8m(地板交叉鋪設)時,要預先留有寬高比為1∶1的空隙結合處。空隙接合處用過柵撐條包蓋。長或寬一旦超過8m,必須加扣板條,留伸縮縫。扣板螺釘絕不能固定太緊,太緊,地板不能浮動,也容易壓翹地板塊。
② 正式鋪裝第一排 從左向右放,槽面靠墻。靠墻、樓梯、柱子、管道或其他硬立面時,要預留8~12mm的伸縮縫空隙。板尾面(木地板與墻間)用木楔塊留出10mm的伸縮縫,安裝第二塊木地板時,應將第二塊木地板的端頭槽與第一塊木地板的端尾榫接插(不要粘膠),然后根據房間大小依次類推,直至墻邊,如圖3-16所示。

圖3-16 第一排板鋪貼方法
③ 裝每一排的最后一塊板 最后一塊板180°反向,與該排其余板子舌對舌(留出空隙),使該板緊靠墻面,如有多余,在背后做上記號,按尺寸切割。鋸地板時,若使用手鋸,應正面朝上;如用電鋸,花紋正面應朝下。
在最后一塊板的舌部均勻涂布足量的膠。用木帽楦、錘子小心地將板面連接起來,最后一塊板可用連系鉤。用濕布把多余的膠立即擦掉。用鉛垂線測試是否平衡。在墻、板間的空檔處放木楔子,如圖3-17所示。注意在涂膠前檢查板塊間是否完美相配。

圖3-17 擠緊木地板方法
④ 裝下一排 上一排切下部分可作第二排的第一塊,即第二排的首塊緊靠第一排的尾塊,按“之”字形鋪貼。地板塊切下部若小于300mm,請勿使用。將復合木地板用膠黏劑均勻地涂于板的縱和橫向的榫頭側邊,企口施膠時,在每塊地板的每面舌部充分填滿企口膠,將地板拼合時,接縫上浮現少許一串膠黏劑,應用布及時擦去。只有粘膠正確,地板才能經得起震動和水的浸蝕。0.5L膠黏劑可用于12~15m2地板企口,把地板塊小心輕敲到位(隔著木楦敲地板塊),并將擠出的膠黏劑立即用濕布擦干凈。
⑤ 最后一排 把最后一塊板和倒數第二塊板排齊就算裝好最后一排了。把要安裝的最后一塊地板完全準確地疊放在已鋪好的最后一塊地板(即倒數第二塊板)上,另放一塊地板(舌面靠墻)在最上邊并沿其槽面線給要安裝的最后一塊板做記號。按記號切鋸最后一塊板,小心鋪放,以免破損。用連系鉤使最后一塊板到位,放置隔離楔。
⑥ 管道孔 在地板塊上鉆打的管道孔應比管道直徑大10mm,工序為切割、上膠、安放。
⑦ 邊縫 復合木地板安裝完畢后,靜放2h后方可撤除木楔塊,并安裝踢(地)腳板。踢腳板的厚度應以能壓住復合木地板的10mm伸縮縫為準則,通常的厚度為15mm。以水泥釘或用硅膠粘貼。
(5)安裝踢腳板 按照所選好的成品踢腳板安裝要求安裝踢腳板,如圖3-18所示。

圖3-18 安裝踢腳板
3.3.3 地熱供暖木地板的施工
3.3.3.1 地熱供暖盤管布置示意
地熱供暖盤管布置示意如圖3-19所示。

圖3-19 地熱供暖盤管布置示意
1—基層;2—地熱盤管
3.3.3.2 實木地板地板梁的固定方法
由于地熱供暖的供熱管道都布置在地面下面,供熱管道上部距地面只有20~40mm,所以在鋪設地板龍骨時不能用釘子固定龍骨。現在常用的固定方法是用寬度為200mm、厚度為9mm的多層膠合板或細木工板、木板與木龍骨做成如圖3-20(a)的式樣,用圓釘由板材面釘入固定。每支木龍骨的長度在1200~2400mm之間,太長不便于安裝,用地板膠粘貼到地面的安裝位置上。具體做法如圖3-20所示。面層木地板的安裝方法與實木地板的安裝方法相同,為了提高散熱效果,最好不使用毛地板。

圖3-20 地熱供暖用木龍骨制作、安裝示意
3.3.3.3 適合地熱供暖的新地面材料
與傳統采暖方式相比,地熱供暖有很多優點。采用地熱供暖,正確選擇地熱地板很關鍵。在選擇地板時,要從以下幾個標準進行考慮。
(1)尺寸穩定性要好 這一點要看地板的基材密度及內結合強度,內結合強度越高,說明地板承受溫度變化的能力越好,不至于發生開裂等現象。只有基材為相對致密的木材,才能保證地板在長期高溫下不開裂、不變形。
(2)防潮性能要好 在潮濕環境中地板的吸水膨脹率要小。要求用于水熱地面輻射采暖的地板在高濕狀態下尺寸變化小,膨脹率要≤2.5%。一般來說,膨脹率越小,地板的防潮性能越好。
(3)甲醛釋放量不能超標 要求在長時間加熱的條件下,甲醛釋放量不會超標。
(4)傳熱要快 目前市場上能提供傳熱系數的品牌不多,一般情況下傳熱系數高的產品在導熱方面性能更好。
(5)不怕高溫 由于地熱地板要長時間承受高溫加熱,要求產品裝飾層性能穩定,在長時間高溫的條件下也不會出現褪色、糙光的現象。
(6)復合地板更適合地熱采暖 一般來說,進口地板質量達到歐洲En 13329標準,國產地板質量達到GB/T 1802—2000標準,都可以適應地熱采暖地板安裝的技術要求。現在市場上地板種類很多,有實木地板、復合地板等多種。
一般來說,復合地板更適合用作地熱地板。因為地熱地板的標準厚度為6.5~8.5mm,復合地板的厚度大多為6~9mm。其中強化復合地板多為6~8mm,三層實木復合地板為8~9mm,傳熱性能更好,且其表面有一層三氧化二鋁的耐磨層,這個耐磨層有利于熱量在地表快速擴散。且復合地板是經過高溫壓制的,內部水分含量非常少,所以地板不會因為水分的散失而產生變形。多層實木復合地板每層間橫豎交錯,互相牽制,背面還有密集的抗變形溝槽,分解了受熱面產生的應力,因此變形量很小。
實木地板厚度一般在2cm左右,安裝時還要打龍骨。用作地熱地板的話,地板和地面之間有空氣,空氣和木材的傳熱系數都非常低,這樣熱量不易傳導到地表,會導致熱量的浪費,地表溫度不均勻,溫差感覺明顯。實木地板含水量高,在長時間高溫加熱的情況下,容易開裂變形。如果一定要選用普通實木地板的話,應盡量選用背面有履膜層型的地板,因為這樣能防潮防水,且能保持木材含水率與周圍環境的濕度平衡。
(7)鎖扣式地板有利于防止地板接縫開裂 在復合地板中,鎖扣式地板的效果又較其他產品更好,因勾連地板間留有細小縫隙,所以地板即使遇熱受潮,膨脹后也不易走形。此外,消費者還應盡量選用小尺寸產品,這樣的產品熱變形均勻。一般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品質上更有保障。
3.3.3.4 施工注意事項
由于地熱地板要負責傳導熱量,相對普通地板的鋪裝,地熱地板有一些特殊的事項要注意。
(1)安裝前地面處理要細致 地面在以2m為半徑的范圍內必須水平,高低差不得超過3mm。地面要完全干燥,鋪設地板之前,必須進行地熱加溫試驗,進水溫度至少達50℃,以確保采暖系統運行正常。并要保溫24h以上,使地面干透,確保含水率符合標準。
(2)安裝工藝細節最重要,順序有講究 最好采用懸浮式安裝方式,地板通過墊層材料緊貼地面,地板和地面之間不存在縫隙,而地板之間要預留更大的收縮縫隙。由于水熱輻射采暖釋放的潮氣量大,因此在防潮方面要下功夫。
鋪裝時第一步要清理地面,注意要將墻角清理平直,保證留出足夠的伸縮縫。第二步在地面上鋪一層塑料布,以隔絕潮氣,要讓塑料布在四個墻角處分別高出地面10cm。第三步鋪設地墊。注意要留出伸縮縫,接口處至少重疊5cm,且必須用膠帶密封好。要使用比普通地板厚一些的踢腳板,且需獨立施工。安裝完24h后地板才能加溫。為了便于導熱,墊層材料不宜過厚。
此外,要使用地熱地板專用膠;不能鋪膠墊;也不能打龍骨,因為這樣縫隙間會留有空氣,空氣的熱導率低,不利于傳熱。
(3)要使用專用紙地墊,以免變形 地面和地板之間的地墊不能使用普通泡沫塑料地墊,一定要使用地熱專用紙地墊,因為這種地墊導熱快、不變形。普通泡沫地墊導熱慢,長期處在高溫的條件下,易產生有害氣體,危害使用者的健康。
(4)施工時地表溫度不能太高 地表溫度過高的話,地面下的鋁塑復合管道或PS管可能會受熱變形。地熱地板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和地熱系統的復雜性,和普通地板相比,地熱地板的維護和保養有其獨特之處,在加溫和保濕方面要特別注意。
(5)安裝時要注意地坪保溫 使用地熱地板時,消費者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地給地坪和地板加熱。安裝時,地表溫度應保持在18℃左右。在安裝前,要對水泥地面逐漸升溫,每天增加5℃,直至達到18℃左右的標準為止。在安裝完成后的前3天內,要繼續保持這一溫度,3天之后才可根據需要升溫,并且每天只能升溫5℃。
(6)加溫要循序漸進 第一次使用地熱采暖,注意應緩慢升溫。供暖開始的前三天要逐漸升溫:第一天水溫18℃,第二天25℃,第三天30℃,第四天才可升至正常溫度,即水溫45℃,地表溫度28~30℃。不能升溫太快,太快的話,地板可能會因膨脹發生開裂或扭曲現象。長時間停熱后再次啟用地熱采暖系統時,也要像第一次使用那樣,嚴格按加熱程序升溫。
(7)地表溫度不能太高 使用地熱采暖,要注意的是地表溫度不應超過28℃,水管溫度不能超過45℃,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的話,會影響地板的使用壽命和使用周期。一般的家庭,冬季室溫達到22℃左右,就已經很舒服了,正常升溫的話,是不會影響地熱地板的使用的。
(8)關閉地熱系統,注意降溫要漸進 隨著季節的推移,當天氣暖和起來,室內不再需要地熱系統供暖時,應注意關閉地熱系統也要有一個過程,地板的降溫過程也要循序漸進,不可驟降,如果降溫速度太快的話,也會影響地板的使用壽命。
(9)房間過于干燥時,可以考慮加濕 冬季氣候干燥,加上使用地熱采暖,地板長期處在高溫的情況下,容易干裂,這時有必要給房間加濕,以免地板干裂變形。
裝修時注意不能在地面打孔、打釘子,以免打漏地熱管線,導致地熱系統跑水,地板泡水報廢。另外由于地板表面是散熱面,地板上盡量不要做固定裝飾件或安放無腿的家具,也不宜加建地臺,以免影響熱空氣的流動,導致房間取暖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