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抹灰工程

2.1 抹灰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識

抹灰工程施工方便,操作簡單,且造價低廉,取材容易,廣泛地運用在建筑裝飾施工中。它既可作為建筑物的表面裝飾,也可作為建筑裝飾的基層;既能起到保護墻體的作用,又能起到裝飾作用。內墻抹灰還具有吸聲、隔聲和保溫等功能。

2.1.1 抹灰工程的分類

抹灰按面層不同分為一般抹灰、裝飾抹灰和特種砂漿抹灰。

(1)一般抹灰 一般抹灰的面層材料有水泥砂漿、石灰砂漿、水泥混合砂漿、麻刀灰、紙筋灰、石膏灰、聚合物水泥砂漿、膨脹珍珠巖水泥砂漿等。根據房屋的使用標準和質量要求,一般抹灰分為普通抹灰、中級抹灰和高級抹灰三級,見表2-1。

表2-1 一般抹灰的等級、工序要求及適用范圍

(2)裝飾抹灰 裝飾抹灰是指通過操作工藝及選用材料等方面的改進而使抹灰富于裝飾效果。根據其施工工藝的不同,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① 石粒類 水刷石、水磨石、干粘石、斬假石以及機噴石、機噴石屑、機噴砂等。

② 水泥石灰類 拉毛灰、灑毛灰、拉條灰、搓毛灰、扒拉灰、仿石抹灰等。

③ 聚合物水泥砂漿類 噴涂、滾涂和強涂等。

(3)特種砂抹灰 采用保溫砂漿、防水砂漿、耐酸砂漿等材料進行的具有特殊要求的抹灰。

2.1.2 抹灰工程的組成

2.1.2.1 抹灰的分層

為了使抹灰層與基層黏結牢固,防止開裂、起鼓,保證工程質量,抹灰一般都分層涂抹,即抹灰由底層抹灰、中層抹灰及面層抹灰組成,如圖2-1所示。

圖2-1 抹灰類墻面構造

(1)底層抹灰 底層抹灰主要的作用是與基層黏結和初步找平。底層砂漿根據基本材料不同和受水浸濕情況來確定,可分別采用石灰砂漿、水泥石灰混合砂漿(簡稱為“混合砂漿”)或水泥砂漿。

通常,室內磚墻多采用1∶3的石灰砂漿,或摻入一些紙筋、麻刀來增強黏結力,防止其開裂;需做涂料墻面時,底灰可用1∶2∶9或1∶1∶6的水泥石灰混合砂漿;室外或室內有防水、防潮的要求時,要用1∶3的水泥砂漿;混凝土墻體應采用混合砂漿或水泥砂漿;加氣混凝土墻體內墻可采用石灰砂漿或混合砂漿;外墻應采用混合砂漿。窗套、腰線等線腳可用水泥砂漿。北方地區外墻飾面不應用混合砂漿,通常采用的是1∶3的水泥砂漿。底層抹灰的厚度為5~10mm。

(2)中層抹灰 中層抹灰的主要作用是找平和結合。另外,還可彌補底層抹灰的干縮裂縫。通常,中層抹灰所用材料與底層抹灰基本相同,厚度為5~12mm。在采用機械噴涂時,底層與中層可以同時進行,但是其厚度不應超過15mm。

(3)面層抹灰 面層也稱“罩面”。面層抹灰的主要作用是裝飾與保護。按所選裝飾材料與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將面層抹灰分為各種不同性質與外觀的抹灰。如選用紙筋灰罩面即為紙筋灰抹灰,選用水泥砂漿罩面即為水泥砂漿抹灰,在水泥砂漿中摻入合成材料的罩面即為聚合砂漿抹灰,采用蛭石粉或珍珠巖粉作骨料的罩面即為保溫抹灰等。

因施工操作方法的不同,抹灰表面可抹成平面,也可拉毛或用斧斬成假石狀,還可以使用細天然骨料或人造骨料,采用手工涂抹或機械噴射成水刷石、干粘石等集石類墻面。

彩色抹灰的做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在抹灰面層的灰漿中摻入各種顏料,色勻而耐久,但顏料用量比較多,適用于室外;第二種是在做好的面層上,進行罩面噴涂料時加入顏料,這種做法較省顏料,但是易出現色彩不勻或褪色現象,一般用于室內。

2.1.2.2 抹灰層的厚度

抹灰層應采取分層分遍涂抹的施工方法,一次抹得不應太厚,以免由于內外收水快慢不一而出現干裂、起鼓和脫落,同時還會造成材料的浪費。各道抹灰的厚度一般視基層材料、砂漿品種、工程部位、質量標準及各地區氣候來確定,見表2-2。抹灰層的平均總厚度。應根據基體材料、工程部位、抹灰等級等情況確定,見表2-3。

表2-2 抹灰層每遍厚度

表2-3 抹灰層的總厚度

2.1.3 材料準備

2.1.3.1 膠結材料

將砂、石等小粒材料或塊狀材料黏結成一個整體的材料,稱為膠結材料。膠結材料分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兩大類。抹灰工程常用的是無機膠結材料,它又分為氣硬性膠結材料和水硬性膠結材料。

(1)氣硬性膠結材料 能在空氣中硬化,并能長久保持強度或繼續提高強度的材料,稱為氣硬性膠結材料。

① 石灰膏 經生石灰加水熟化,過濾,并在沉淀池中沉淀而成。常溫下其熟化時間不少于15天。用于罩面的石灰膏,熟化時間不少于30天,在陳伏期間,石灰膏表面應保留一層水,防止其干燥、凍結、風化和污染,否則,不得使用。

② 石膏 將生石膏在190~300℃的溫度下煅燒成熟石膏,經水化成為建筑石膏。石膏與適當的水混合,最初成為可塑的漿體,但凝結很快,終凝時間不超過30min,各種熟石膏都易受潮變質,建筑石膏儲存3個月后,其強度會降低30%左右。因此建筑石膏主要適用于室內裝飾以及隔熱保溫、吸聲和防火等飾面。

③ 水玻璃 是鈉、鉀的硅酸鹽水溶液,是一種無色、微黃色或灰白色的黏稠液體,它能溶于水,稠度和密度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但它在空氣中硬化較慢。它有良好的黏結能力和耐酸性能力,在抹灰工程中常用來配制各種耐酸、耐熱和防水砂漿,也可與水泥等調制成膠黏劑。

(2)水硬性膠結材料 是指遇水凝結硬化并保持一定強度的材料。在抹灰工程中常用的是一般水泥和裝飾水泥。一般水泥包括普通水泥、礦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裝飾水泥包括白水泥和彩色水泥。

2.1.3.2 骨料

(1)砂 普通砂按平均粒徑分為粗砂(平均粒徑不小于0.5mm)、中砂(平均粒徑為0.35~0.5mm)和細砂(平均粒徑為0.25~0.35mm)。抹灰多用中砂或中砂與粗砂混合摻用,砂在使用時應過篩,不得含有雜質,并要求顆粒堅硬、潔凈。

石英砂分為天然石英砂和人造石英砂。人造石英砂是將石英巖加以焙燒再經機械破碎、篩分而成。石英砂在抹灰工程中多用以配制耐腐蝕砂漿。

(2)石粒 又稱石子、石米、色石渣,是由各種天然石材經破碎加工而成。粒徑為2~20mm不等。它具有各種色澤,可用于水磨石、水刷石、干粘石、斬假石的骨料。

(3)礫石 即豆粒狀的細石,是自然風化形成的石子,粒徑為5~12mm,主要用于水刷石面層及樓地面細石混凝土面層等。

2.1.3.3 纖維材料

麻刀、紙筋、玻璃絲和草秸等纖維材料,在抹灰工程中起拉結和骨架作用,可提高抹灰層的抗拉強度,增加彈性和耐久性,使抹灰層不易裂縫和剝落。

2.1.3.4 顏料

顏料分為有機顏料和無機顏料。有機顏料顏色鮮明,有良好的透明度和著色力,耐化學腐蝕性好,但耐熱性、耐光性、耐溶性較差,強度不高。無機顏料遮蓋力強、密度大,耐熱和耐光性好,但顏色不夠鮮艷。

2.1.4 常用機具

常用機具見表2-4。

表2-4 常用機具

2.1.5 抹灰砂漿的配制

2.1.5.1 一般抹灰砂漿

(1)一般抹灰砂漿的技術要求 由于各層砂漿的作用不同,其成分和稠度也各不相同。底層主要起著與基體黏結的作用,所以要求砂漿有較好的保水性,其稠度較中層和面層要大,砂漿的組成材料要根據基體的種類不同而選用相應的配合比。中層起到找平的作用。砂漿的種類基本與底層相同,只是稠度稍小。面層起到裝飾的作用,要求涂抹光滑、潔凈,因此要求用較細的砂子,或不用砂子,而摻用麻刀或紙筋。

抹灰砂漿的配合比和稠度應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抹灰砂漿的稠度及骨料最大粒徑見表2-5。

表2-5 抹灰砂漿的稠度及骨料最大粒徑

一般抹灰砂漿的分層度要求在1~2cm之間,分層度過小,砂漿涂抹后易于開裂;分層度過大,則砂漿易離析,操作不便。

(2)一般抹灰砂漿的配制 一般抹灰砂漿應根據工程類別、抹灰部位和設計的要求,通常以體積比進行配制。

由于施工條件不同,抹灰砂漿可采取人工拌制和機械攪拌兩種。

無論采取什么方法配制,都要求抹灰砂漿拌制均勻,顏色一致,沒有疙瘩。水泥砂漿及摻有水泥或石膏的砂漿要隨拌、隨運、隨用,不得積存過多,應控制在水泥初凝前用完。

① 機械攪拌 機械攪拌水泥砂漿時,應先將配置的水和砂子進行攪拌,然后按配合比加水泥,再繼續攪拌均勻,顏色一致,直至稠度合乎要求為止。

攪拌混合砂漿或石灰砂漿時,應先加入少量的水及砂子和全部石灰膏,拌制均勻后,再加入適量的水和砂子,繼續拌和,待砂漿顏色一致,稠度合乎要求為止。機械攪拌時間一般應不少于2min。膨脹珍珠巖水泥砂漿的攪拌,一次不應拌得太多,要隨拌隨用。砂漿的停放時間不宜超過20min。攪拌方法與水泥混合砂漿基本相同,稠度宜控制在8~10cm,攪拌時間不宜過長。

聚合物水泥砂漿的攪拌,一般宜將水泥砂漿攪拌好,然后按配合比規定的數量把聚乙烯醇縮甲醛膠用兩倍的水稀釋,加入攪拌筒內,繼續攪拌至充分混合為止。

② 人工攪拌 人工攪拌水泥混合砂漿或水泥砂漿和石灰砂漿時,應將規定量的砂子和水泥在鐵板或水泥地面上先干拌均勻,并將干灰堆成中間有凹坑的圓形,再將定量的水、石灰膏投入坑內,用齒耙把將石灰膏耙碎,再用鐵鍬和齒耙翻拌數次,待砂漿顏色一致、稠度合適即成。

另一種方法是將一定配量的石灰膏放入灰漿池里,加入適量的水,拌成石灰漿。再與配置的砂子拌和均勻,至稠度合適為止,即為石灰砂漿。如果把規定配量的砂子和水泥先在鐵板上干拌均勻,顏色一致后,再加入石灰漿拌和,直到顏色一致,稠度合適,即為水泥混合砂漿。

人工拌和麻刀石灰和紙筋石灰,通常要在鐵皮或木制大灰槽中,或在化灰池中進行。抹灰用的紙筋應潔凈并用水浸透、搗爛,如用于罩面的紙筋最好用麻刀機碾碎磨細。麻刀應堅韌、干燥,不得含有雜質,并剪成不大于30mm的碎段。

拌制紙筋石灰砂漿,要先將石灰制成石灰漿,將磨細的紙筋投入后,用耙子拉散和充分攪拌,成為紙筋石灰漿,然后存放在儲灰池(槽)內,經過20多天,再用于面層抹灰。一般100kg石灰漿中加入5~7kg紙筋。

拌制麻刀石灰砂漿,按100kg石灰膏摻入1.5~2kg麻刀碎段的比例,加入石灰膏中攪拌均勻,即成麻刀石灰砂漿。

石膏灰的拌制,通常在施工前對所用石膏粉先經試驗,以確定凝結時間。一般應摻石灰膏拌制,以起到緩凝劑的作用。拌制時,先將石灰膏加水攪拌均勻,再根據石灰膏的凝結時間,確定加入石膏粉的數量,并隨加隨拌和,拌制石膏灰時應在操作地點用小灰桶隨拌隨用。

2.1.5.2 裝飾抹灰砂漿

(1)裝飾抹灰砂漿的技術要求 裝飾抹灰砂漿的技術要求與一般抹灰砂漿基本相同。但因其多使用于外飾面,所以,不僅要求其色彩鮮艷不褪色,能抗侵蝕防污染,還要求與基體黏結牢固,具有足夠的強度,不開裂和不脫落。

(2)裝飾抹灰砂漿的配制 裝飾抹灰砂漿的配合比是根據設計要求確定的。常用的裝飾抹灰砂漿配合比,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

① 彩色水泥粉 即用不同品種和不同用量的顏料,配出各種深淺色調的彩色水泥粉(簡稱色粉),加水后成為彩色水泥漿(簡稱色漿)。色漿中的顏料用量,要通過試驗確定。

② 石粒間的比例 有的水刷石和水磨石面層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石粒,這樣石粒間的大小、比例搭配,一般應以一種石粒的色調為主,其他色調的石粒為輔,進行配合,起到襯托和提高裝飾效果的作用。

③ 色粉與石粒間的比例 色粉與石粒間的比例是否恰當,可通過加水攪拌進行觀察(要求坍落度為2~3cm)。裝飾面層砂漿色粉與石粒的參考比例見表2-6。

表2-6 裝飾面層砂漿色粉與石粒的參考比例

④ 用水量的控制 用水量一般沒有嚴格的控制,但要適量。如水磨石面層砂漿,若用水量過多,會降低水磨石的強度和耐磨性。

⑤ 摻量 有機聚合物、分散劑、疏水劑等化學附加劑的摻量要適量。

裝飾抹灰砂漿的配制,有質量比和體積比兩種,施工實踐證明,以按質量比計算為好。如采用體積比,也要將質量比換算為體積比。配制時,要先將水泥與顏料干拌均勻,兩種或兩種以上石粒也要按比例拌好備用,再加入色粉干拌均勻。一個工程或每種配比,一定要統一干拌均勻后裝袋備用,使用時再加水拌和。

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時,要在干拌彩色水泥粉和骨料時,按先后順序加入化學附加劑、水和聚乙烯醇縮甲醛膠,要避免化學附加劑與聚乙烯醇縮甲醛膠直接混合,以免喪失作用。

2.1.6 基體處理

(1)處理前的檢查 抹灰工程施工,必須在結構或基體質量檢驗合格并進行工序交接后進行。對其他配合工種項目也必須進行檢查,這是確保抹灰工程質量和生產進度的關鍵。抹灰前應對下列項目進行檢查。

① 主體結構和水電、暖衛、煤氣設備的預埋件,以及消防梯、雨水管管箍、泄水管、陽臺欄桿、電線絕緣的托架等安裝是否齊全和牢固,各種預埋鐵件、木磚位置標高是否正確。

② 門窗框及其他木制品是否安裝齊全并校正后固定,是否預留抹灰層厚度,門窗口高低是否符合室內水平線標高。

③ 板條、葦箔或鋼絲網吊頂是否牢固,標高是否正確。

④ 水、電管線、配電箱是否安裝完畢,有無漏項;水暖管道是否做過壓力試驗;地漏位置標高是否正確。

(2)抹灰前對基體表面進行必要處理

① 墻上的腳手眼、各種管道穿越過的墻洞、樓板洞和剔槽等應用1∶3的水泥砂漿填嵌密實或堵砌好。散熱器和密集管道等背后的墻面抹灰,應在散熱器和管道安裝前進行,抹灰面接槎應順平。

② 門窗框與立墻交接處應用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砂漿(加少量麻刀)分層嵌塞密實。

③ 基體表面的灰塵、污垢、油漬、堿膜、瀝青漬、粘接砂漿等均應消除干凈,并用水噴灑濕潤。

④ 混凝土墻、混凝土梁頭、磚墻或加氣混凝土墻等基體表面的凸凹處,要剔平或用1∶3的水泥砂漿分層補齊;模板鐵線應剪除。

⑤ 板條墻或頂棚,板條留縫間隙過窄處,應予處理,一般要求達到7~10mm(單層板條)。

⑥ 金屬網應鋪釘牢固、平整,不得有翹曲、松動現象。

⑦ 在木結構與磚石結構、木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接處的基體表面抹灰,應先鋪設金屬網,并繃緊牢固。金屬網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從縫邊起每邊不小于100mm,并應鋪釘牢固,不翹曲,如圖2-2所示。

圖2-2 不同基層接縫處理

⑧ 平整光滑的混凝土表面如設計無要求時,可不抹灰,用刮膩子處理。如設計有要求或混凝土表面不平,應進行鑿毛,方可抹灰。

⑨ 預制混凝土樓板頂棚,在抹灰前需用1∶0.3∶3的水泥石灰砂漿將板縫勾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芜湖县| 延寿县| 中牟县| 台东市| 榆社县| 汤阴县| 疏附县| 广平县| 镇原县| 营山县| 思南县| 商都县| 蓬安县| 铁岭县| 巴彦淖尔市| 宁都县| 汉寿县| 普兰县| 弥勒县| 锦屏县| 榆林市| 镇巴县| 钟山县| 达州市| 冕宁县| 西畴县| 沁阳市| 苏尼特左旗| 佳木斯市| 喀什市| 铜山县| 佛学| 修武县| 东海县| 柳州市| 涡阳县| 花垣县| 蓬莱市| 榆中县|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