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消費類電子電氣產品安全評價及檢測技術作者名: 張震坤許亞春 黃成柏本章字數: 1273字更新時間: 2019-11-15 19:38:07
《食品與消費品安全監管技術叢書》編委會
主 任 鄭建國 相大鵬
副 主 任 郭仁宏 陳文銳 陳 陽 張振坤
鄒志飛 鐘懷寧
委 員 (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陳文銳 陳 陽 郭仁宏 黃理納
陸瑞強 相大鵬 張振坤 鄭建國
鐘懷寧 鄒志飛
序
食品與消費品的質量安全與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因此備受民眾的關注。食品、消費品種類繁多,質量安全影響因素復雜,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龐大的生產、貿易體系和復雜的消費環境使得食品、消費品質量安全問題益發嚴峻,人們面臨越來越多來自化學品危害、放射性危害、微生物污染等方面的風險,這不僅威脅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打擊消費者信心,也削弱了政府監管威望,并給產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中國現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尤其在食品和消費品領域,無論是生產、貿易還是消費總量,中國均位居世界前列,但在食品、消費品質量安全狀況總體趨好的同時,中國所面臨的食品、消費品質量問題仍不容忽視。近年來食品、消費品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而中國食品和消費品生產中小企業居多,地區發展不均衡、城鄉發展水平差距大、民眾質量安全意識薄弱的現實使得這一問題愈發凸顯。以出口為例,歐盟非食用消費品快速預警通報系統(RAPEX)對華產品通報的占比總體呈現上升趨勢,由2006年的50%、2012年的58%上升到2013年的64%。2013年,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共發布不安全產品召回通報290起,其中198起產品召回的產地在中國(含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約2947萬件,占其全球召回總量的68.28%,同比增長5.5%??梢哉f,質量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食品、消費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影響因素。
食品和消費品質量安全的敏感性和復雜程度,使得應對食品和消費品質量安全問題不僅在中國,同時在國際上也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近年來,各國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不斷加大投入,積極開展食品和消費品質量安全的研究和控制工作,針對食品、消費品的技術法規及標準一直處在快速發展和更新中,這給食品、消費品的管理和檢驗檢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相對于國際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國現階段針對食品和消費品質量安全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尤其在風險評估、市場監管、分析檢測技術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較仍還有不小的差距。作為中國檢驗檢疫系統重要的技術支撐機構,廣東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長期跟蹤和研究食品、消費品質量安全問題,依托下設的多個食品、消費品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和高素質專家隊伍,一直積極參與食品、消費品的風險評估和檢測技術研究,積累了大量的信息和經驗,致力為中國的食品、消費品質量安全控制提供技術支撐。
為了促進食品、消費品質量提升,加強檢驗檢測技術交流,提高我國食品、消費品檢驗檢測技術水平,我們編撰了這套《食品與消費品安全監管技術叢書》。叢書涉及食品、消費品質量安全管理和分析技術的諸多方面。叢書的編者均系國內消費品檢驗檢測行業的知名專家,書中不僅有相關產品安全評估和檢驗檢測的基礎知識,還有他們多年來工作經驗的總結和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因此本叢書既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具有很強的實踐價值,不僅對于消費品監管和檢測從業人員是一套能提供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工具書,而且對從事食品、消費品研發、生產、貿易、銷售工作,以及有關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也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叢書中錯漏、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鄭建國
2015年6月
前言
消費類電子電氣產品是常見的電氣產品,指消費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電氣產品,主要包括家用電器、燈具、音視頻電子產品、信息技術設備等,為中國大宗出口產品。由于部分消費類電子電氣產品不需要大型的專業生產設備,特別是在終端的組裝環節,故該類產品的生產企業既有幾萬人的大型公司,也有幾個人的家庭作坊,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出口到國外的產品被召回的案例也并不鮮見。本書的編寫,旨在進一步提高我國消費類電子電氣產品檢驗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及時與國際檢驗技術接軌,以利于打破國外對消費類電子電氣產品在安全領域的技術壁壘。
本書的編寫人員長期工作在相關產品的3C認證檢測機構、檢驗檢疫監管部門,積累了豐富的檢驗、監管工作經驗,熟悉國內外相關的監管法規、認證制度。本書的編寫,主要依據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中國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最新版本,并結合了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情況以及編者的工作實踐經驗。本書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6章)主要介紹安全評價的要求,包括產品發展歷史及現狀,各國家地區的技術安全法規體系、標準概況、管理制度、相關的風險分析。第二部分(第7~9章)主要介紹相關產品的檢測技術,針對各類產品的檢驗要求舉例進行說明,并介紹了產品中常見的不合格情況、檢驗中常用的儀器設備等。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