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2 誘導效應

前面已經提到,兩個原子之間的伸縮振動頻率與折合質量的平方根成反比,與力常數的平方根成正比。當折合質量不變時,力常數越大,振動頻率越高。力常數與兩個原子之間的電子云密度分布有關。電子云的密度分布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受到鄰近取代基或周圍環境的影響。

當兩個原子之間的電子云密度分布發生移動時,引起力常數的變化,從而引起振動頻率的變化,這種效應稱為誘導效應。

誘導效應引起的振動頻率位移方向取決于電子云密度移動的方向。當兩個原子之間的電子云密度向兩個原子中間移動時,振動力常數增加,振動頻率向高頻移動;當兩個原子之間的電子云密度偏離中心位置,向某個原子方向移動時,振動力常數減小,振動頻率向低頻移動。

當電負性大的原子或基團,或吸電子基團與某個原子相連接時,電子云密度向吸電子的原子或基團的方向移動。當推電子基團與某個原子相連接時,電子云密度離開推電子基團。

相連原子的電負性越大,誘導效應越顯著。F、Cl、Br、O、N原子的電負性比較大,當這些原子與其他原子相連接時會產生誘導效應。

表1-6列出一些羰基化合物中誘導效應對羰基伸縮振動頻率的影響。箭頭所指的方向是電子云密度移動的方向。酮的羰基上氧原子的電負性比碳原子的電負性大,所以氧原子周圍電子云密度比碳原子高。當羰基碳原子連接電負性大的Cl原子時,羰基上電子云密度從氧原子向兩個原子中間移動,使羰基的振動力常數增加,因而羰基伸縮振動頻率向高頻方向移動。Cl原子數目越多,誘導效應越顯著,羰基伸縮振動頻率向高頻方向移動越多。

表1-6 誘導效應對羰基伸縮振動頻率的影響

比較乙醛、氯乙酰和氯乙酰氯的羰基伸縮振動頻率,可以看出,誘導效應對相鄰的化學鍵影響最顯著,中間隔著一個化學鍵時,仍有誘導效應。再比較丙酰氯和3-氯丙酰氯的羰基伸縮振動頻率,可以看出,中間隔著兩個化學鍵時,雖然仍有誘導效應,但已經非常弱了。

丙酮、乙醛、飽和脂肪酸酯和羧酸羰基伸縮振動頻率的差異(見表1-7)也可以用誘導效應來解析:甲基是推電子基團,使羰基上的電子云密度向氧原子方向移動,所以丙酮羰基比乙醛羰基伸縮振動頻率低;由于酯羰基的碳原子上連接電負性大的氧原子,使羰基上電子云密度從氧原子向兩個原子中間移動,導致雙鍵特性增強,這種誘導效應導致CO伸縮振動頻率升高,因而酯羰基伸縮振動頻率比醛羰基高,位于1735cm-1左右。游離羧酸的羰基伸縮振動頻率位于1760cm-1,但二聚羧酸羰基的伸縮振動頻率卻位于1700cm-1左右,這是由于二聚羧酸羰基受氫鍵的影響(環境的影響),羰基上電子云密度更加靠近氧原子,削弱了雙鍵特性,這種誘導效應導致CO伸縮振動頻率降低。

表1-7 誘導效應對丙酮、乙醛、酯和羧酸羰基伸縮振動頻率的影響

誘導效應對CH2的變角振動頻率也會產生影響。聚乙烯—(CH2n—的CH2變角振動頻率位于1465cm-1,但聚氯乙烯—(CH2CHCl)n—的CH2變角振動頻率卻位于1429cm-1。長鏈羧酸的CH2變角振動頻率位于1460cm-1,但長鏈羧酸中與羧基相連的CH2的變角振動頻率卻位于1410cm-1。這是由于誘導效應使C—H鍵的電子云密度向碳原子方向移動,使C—H鍵級降低,導致CH2的變角振動頻率向低頻移動。

在紅外光譜中,誘導效應普遍存在。許多基團頻率的位移可以用誘導效應得到合理解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大化| 丹阳市| 炉霍县| 南木林县| 连平县| 浦东新区| 华池县| 兴安县| 海盐县| 广河县| 苍梧县| 朝阳市| 岗巴县| 鄂州市| 乌拉特后旗| 额敏县| 长沙县| 景洪市| 清徐县| 仙桃市| 通山县| 赫章县| 衡水市| 舞阳县| 达州市| 周至县| 锡林郭勒盟| 龙口市| 宣恩县| 宁远县| 平乐县| 汕头市| 观塘区| 岢岚县| 米脂县| 基隆市| 来宾市| 常州市| 辽源市|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