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之三:選留種鴿應該考慮的因素
鴿子的繁殖過程是種群延續的關鍵,同時又是進行人工育種的前提。因此,為保證商品肉用仔鴿生產經營的成功,必須保證每對親鴿生產最大數量的優質仔鴿。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要有良好的飼養管理外,還要保證有優良的種鴿,因此,在選留種鴿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因素:
一、繁殖力
繁殖力是一種潛在的性能,是不可能預見的,這種性能具有遺傳性,可通過育種手段加以提高。生產中常用的方法是根據多種性狀進行頻繁的淘汰和選擇,比如留種時只留上一年繁殖成績良好的種鴿,淘汰低產種鴿。經數代以后,養鴿場優良種鴿的數量就逐漸占有絕對的優勢。所選留的種鴿要求達到年產蛋8窩,出孵乳鴿7.5對以上的標準。
二、馴順
馴順是指鴿子性情安靜、溫順。馴順的鴿子在養鴿人走進其巢時,不會驚慌。具有這種性情的鴿子,無論公母,都會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孵蛋和哺育雛鴿上,極少看見這樣的鴿子有打斗現象發生。性情溫順的鴿子通常產蛋窩數多,孵蛋好,育雛精心,無精蛋和破損蛋明顯少于其他鴿子。
實踐證明,一對種鴿中只要有一只有馴順的性情,其后代無論雌雄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這種特性,對這種鴿子如果進行精心選育的話,可取得較理想的成績。
三、性成熟
從經驗上看,性成熟稍早一些的鴿子,其繁殖性能較好,成年后能發育成穩產的鴿子,所以在選育高產種鴿時應注意這一點。
四、換羽期不影響產蛋
種鴿一般在8~9月份換羽,在換羽期間,大部分鴿子會停產,但也有個別的鴿子在換羽期也能穩定地產蛋和繁殖,這無疑是優良的個體。所以在留種時,要注意鴿子下半年的產蛋情況,如果有換羽期仍保持穩產的,一定要保留,明顯減產或停產的不宜作為種鴿。
五、壽命和抗病力
不同個體的鴿子,其壽命是很不一致的。一對鴿子如果穩定地產蛋4年以上,說明其長壽,而且抗病力強。通常具有這種特性的鴿子都會將其遺傳給下一代,所以,生產中應注重選留這類鴿子的后代作為種鴿。
六、有較高的受精率
鴿蛋的受精率主要受飼養管理條件的影響,但與品種也有關系。一般來說,雜交配套培育的種鴿,其受精率較高,而近親繁殖的鴿子受精率相對較低。因此,要避免選擇近親交配繁殖的鴿子作為種鴿。同時,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在商品肉鴿場生產中,無精蛋、死胎蛋和雛鴿死亡的比例常常很高,但因其發生具有分散性而常不被重視。所以,在飼養過程中應作好記錄,對這類情況發生比例較高的種鴿要及時淘汰。
七、母性強
母性不強的雌種鴿,會將蛋產在籠底而不是產在巢盆內,或者不愛護種蛋,常將種蛋踩破。因此,應選擇母性強的種鴿。在選擇產蛋多的種鴿時,也應注意其育雛能力。育雛能力強的種鴿,咽喉部位通常看上去較臟,且由其哺育的仔鴿生長得快;而育雛弱的種鴿則嘴和咽喉部較清潔,且由其哺育的仔鴿瘦弱,生長緩慢。后一類鴿子不適合留作種用。
八、利用年限
在商品肉鴿生產中,5~6歲以上的種鴿應淘汰,并及時補充充滿活力的青年種鴿,以降低生產成本。對于生產者來講,一對商品肉用型種鴿,一年應生產12只以上的仔鴿,才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九、羽毛顏色
一般認為,鴿的羽色與生產性能高低沒有關系,不同地域的消費習慣也不一致。按目前國內市場的需要,乳鴿皮膚顏色以白色和淺黃色為好,黑皮膚乳鴿不受食用者歡迎,選留時應注意不要同時選擇雜交后能夠出現黑色皮膚的種鴿品種作為唯一的雜交種鴿,如白色王鴿與紅色卡奴鴿會產生黑皮膚的乳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