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560種中草藥野外識別彩色圖鑒作者名: 車晉滇本章字數(shù): 1531字更新時間: 2020-01-19 11:08:27
十字花科
板藍根
【別名】菘藍、靛青根、大青葉等
【學(xué)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
【識別特征】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地下主根圓柱形。莖上部多分枝。基生葉蓮座狀,有長柄。莖生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基部耳銳形抱莖。總狀花序呈圓錐狀。花黃色,花瓣4,倒披針形。短角果扁長圓形,邊緣有翅,頂端微缺。花果期4~6月。
【分布生境】華中以北等地。生田野、路旁。各地有栽培。
【藥用功效】根、莖葉入藥,春、秋季采根。性味苦,寒。具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等功效。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腮腺炎,骨髓炎,咽喉腫痛,溫毒發(fā)斑等癥。
獨行菜
【別名】辣辣菜、腺獨行菜、葶藶子等
【學(xué)名】Lepidium apetalum Willd.
【識別特征】十字花科。越年生草本。莖多分枝。基生葉狹匙形,羽狀淺裂或深裂。莖生葉基部抱莖。總狀花序頂生,果期伸長。短角果扁圓形,先端微凹。種子橢圓形,棕紅色。花果期4~6月。
【分布生境】北方等地。生荒地。
【藥用功效】種子(作葶藶子)入藥,成熟時采集。性味辛,苦,寒。具止咳化痰、利尿等功效。用于肺壅喘急,痰飲咳嗽,胸腹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播娘蒿
【別名】葶藶子、麥蒿、米蒿等
【學(xué)名】Descurainia sophia (L.) Schur
【識別特征】十字花科。越年生草本。全株被分叉毛。莖上部多分枝。葉片2~3回羽狀全裂,最終的裂片狹條形。總狀花序頂生。花瓣4,黃色,匙形,具爪;雄蕊6,4強,伸出花瓣外。長角果細圓柱形。種子長圓形,棕色。花果期5~7月。
【分布生境】華中以北。生麥田荒地。
【藥用功效】同獨行菜。
遏藍菜
【別名】菥蓂、瓜子草、老鼓草等
【學(xué)名】Thlaspi arvense L.
【識別特征】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葉披針形,基部抱莖。總狀花序頂生。花瓣4,白色,基部漸狹成爪;雄蕊6,4強;短角果圓形扁平,先端微凹,邊緣寬翅狀。花果期4~8月。
【分布生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生山坡、草地、農(nóng)田、村寨旁。
【藥用功效】全草、種子入藥,果實成熟時采集。性味甘,平。具和中益氣、利肝明目等功效。用于目赤腫痛,腎炎,子宮內(nèi)膜炎等癥。
蔊 菜
【別名】無瓣蔊菜、野油菜、田葛菜等
【學(xué)名】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
【識別特征】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葉互生,莖下部葉提琴狀羽狀分裂;莖上部葉漸小,披針形。總狀花序頂生或側(cè)生。萼片4,黃色;無花瓣。長角果線狀圓柱形。花果期5~9月。
【分布生境】河北以南。生濕潤地。
【藥用功效】全草入藥,夏季采集。性味辛,涼。具清熱利尿、活血通經(jīng)等功效。用于感冒,咳嗽,咽喉痛,麻疹不透,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經(jīng)閉,跌打損傷等癥。
萊菔子
【別名】萊菔、蘿卜子等
【學(xué)名】Raphanus sativus L.
【識別特征】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肥厚肉質(zhì),球形或圓柱形,外皮有白色、青色、紅色等。葉片通常為大頭羽狀分裂,被粗毛,葉緣有鋸齒或缺刻。莖生葉漸變小。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白色或淡粉黃色。長角果圓柱形,種間縊縮成串珠狀,先端有長喙。種子近圓形,微扁,褐黃色。花果期翌年4~6月。
【分布生境】全國各地廣為種植。栽培品種較多。
【藥用功效】種子入藥,果實成熟時采集。性味辛,甘,平。具順氣、定喘、消食化痰等功效。用于咳嗽痰多,食積氣滯,胸悶腹脹等癥。鮮蘿卜及葉有順氣、助消化、清熱止渴、利尿等功效。
豆瓣菜
【別名】西洋菜、水田芥、水蔊菜等
【學(xué)名】Nasturtium offcinale R.Br.
【識別特征】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節(jié)處生不定根,莖中空。葉片為奇數(shù)大頭羽狀復(fù)葉,小葉1~4對,卵形或?qū)捖研危斏∪~近圓形或?qū)捫男巍?偁罨ㄐ蝽斏谏扉L。萼片4,長圓形。花白色,花瓣4,倒卵形。長角果近圓柱形,稍彎曲,具果梗。種子多數(shù),兩行排列,卵形,棕色。花果期4~7月。
【分布生境】華北、華中、華南、西南等地。生水田、淺水河、小溪邊、山泉水旁。
【藥用功效】全草入藥,夏、秋季采集。性味甘,寒。具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等功效。用于肺熱咳嗽,痰多,小便不暢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