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桑 科

大 麻

【別名】火麻仁、麻仁、大麻子等

【學名】Cannabis sativa L.

【識別特征】桑科。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株體密被短柔毛。葉互生或對生,掌狀全裂,裂片披針形,葉緣有鋸齒,葉背密生灰白色氈毛。雌雄異株;雄花序圓錐形,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腋生,球形或穗狀;花被退化,膜質,緊包子房。瘦果卵圓形,有網紋,灰褐色,被宿存的苞片所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生境】全國大部分地區。生溝渠、路邊、荒地、山坡。

【藥用功效】種子、全草入藥,夏、秋季采集。性味甘,平。具潤燥滑腸、通淋、活血等功效。用于腸燥便秘,津血不足,熱淋,風痹,痢疾等癥。火麻仁油外用可治濕疹、神經性皮炎。

桑 葉

【別名】家桑、白桑、桑椹等

【學名】Morus alba L.

【識別特征】桑科。落葉喬木。葉片寬卵形或不規則分裂,葉緣具鋸齒。雌雄異株;雌、雄花均為柔荑花序。聚合果,紅色或白色。花果期5~6月。

【分布生境】全國各地有栽培。

【藥用功效】桑葉入藥,初霜時采集。性味甘,寒。具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等功效。用于風熱感冒,肺熱咳嗽,目赤昏花等癥。果實具有滋陰補血、生津潤燥等功效。

構 樹

【別名】構桃樹、楮樹、楮實等

【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

【識別特征】桑科。落葉喬木。葉片卵形,不裂或3~5深裂,具粗糙伏毛。雌雄異株;雄花為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頭狀。聚合果球形,肉質,成熟時橘紅色。花果期5~9月。

【分布生境】華北以南等地。生山坡、雜樹林、溝谷、公園。

【藥用功效】果實入藥,秋季采集。性味甘,寒。具補腎、明目等功效。用于腰膝酸軟,腎虛,目昏,水腫等癥。

無花果

【別名】隱花果、文仙果、蜜果等

【學名】Ficus carica L.

【識別特征】桑科。灌木或小喬木。葉片粗糙,掌狀3~5裂,葉緣具粗齒。隱頭花序,果實梨形或扁圓形,單生葉腋,成熟時黃色或褐色。果期8~10月。

【分布生境】全國各地有栽培。

【藥用功效】果實入藥,成熟時采集。性味甘,平。具健胃清腸,解毒消腫等功效。用于肺熱咳嗽,乳汁不足,腹瀉, 腸炎,痢疾,便秘,痔等癥。

榕 樹

【別名】小葉榕、落地金錢、榕樹須等

【學名】Ficus microcarpa L.

【識別特征】桑科。常綠喬木。樹體有大量氣生根。葉互生,卵狀橢圓形,全緣。隱頭花序單生或雙生葉腋,近球形,熟時黃色或淡紅色。花果期4~10月。

【分布生境】華中以南。多為栽培。

【藥用功效】氣生根入藥,全年可采集。性味微澀,涼。具有清熱、發汗、透疹等功效。用于感冒發熱,扁桃體炎,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等癥。

對葉榕

【別名】牛奶樹、豬奶樹等

【學名】Ficus hispida L.f.

【識別特征】桑科。灌木或小喬木。葉常為對生,卵形至長圓形,邊緣具不規則細鋸齒,密被短毛。隱頭花序聚生于老樹干或枝條上。果實扁球形,表面粗糙,具龍骨,成熟時黃色。花果期6~10月。

【分布生境】華南、西南有栽培。

【藥用功效】根、莖葉入藥,隨時采集。性味微苦,涼。具清熱疏風、消積化痰、行氣散瘀等功效。用于感冒發熱,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消化不良,痢疾等癥。

菠蘿蜜

【別名】木菠蘿、樹菠蘿、牛肚子果等

【學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識別特征】桑科。常綠喬木。葉片橢圓形。雌雄異株;雄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被2裂,雄蕊1;雌花序生樹干的球形花托內,花柱側生。聚合果長圓形,表面有瘤狀凸起。花果期春至秋季。

【分布生境】華南、西南有栽培。

【藥用功效】果實藥用,成熟時采集。性味甘,微酸,平。具健脾益胃、補陰生津等功效。用于咽干口渴、積食不化等癥。種仁具有補中益氣、催乳等功效。 用于產婦體弱,缺乳等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城市| 大化| 洱源县| 赣州市| 麻江县| 博乐市| 鲜城| 大同市| 海口市| 汤阴县| 洛隆县| 延长县| 中西区| 桐乡市| 钟山县| 南江县| 大冶市| 丰宁| 凯里市| 济阳县| 无极县| 元阳县| 四会市| 长乐市| 博客| 崇州市| 金寨县| 广南县| 衢州市| 简阳市| 津南区| 内乡县| 镶黄旗| 曲靖市| 安义县| 吉隆县| 桦南县| 定边县| 呼玛县|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