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水龍骨科

槲 蕨

【別名】石巖姜、巖連姜、骨碎補等

【學名】Drynaria fortunei (Kze.) J. Sm.

【識別特征】水龍骨科。地下根狀莖橫走,肉質肥厚,密被棕黃色鱗片。葉片二型,營養葉灰棕色或紅棕色,革質,卵形,葉背面有短毛,邊緣羽狀裂,無葉柄,很像槲樹葉。孢子葉綠色,長橢圓形或矩圓形,無毛,羽狀深裂,裂片互生,廣披針形,基部下延成有翅的短柄,葉脈網狀,粗而凸出。孢子囊群著生在裂片的背面,圓形,黃褐色,無蓋,在中脈兩側各有2~3行。

【分布生境】華中、華南、西南。喜附生在樹干、巖石縫中。

【藥用功效】根莖入藥,全年可采集。性味苦,溫。具補腎堅骨、活血止血等功效。用于腎虛腰痛,久瀉,風濕痹痛,筋骨折傷,跌仆閃挫,牙齒松動,耳鳴,耳聾等癥。

有柄石韋

【別名】長柄石韋、石茶等

【學名】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

【識別特征】水龍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狀莖細長,橫走,密被棕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革質,上面無毛,具排列整齊的小凹亮點,葉背面密被棕色星狀毛,全緣,頂端鈍或偶為銳尖,基部近圓形或楔形。孢子囊群深棕色,生葉片背面。

【分布生境】全國大部分地區。生山坡巖石縫、樹干上。

【藥用功效】全草入藥,夏、秋季采集。性味甘,涼。具利水通淋、清肺泄熱等功效。用于尿路結石,腎炎水腫,肺熱咳嗽等癥。同屬的石韋、廬山石韋、北京石韋、氈毛石韋等同等入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五大连池市| 阿拉善盟| 池州市| 邵东县| 炉霍县| 鄯善县| 东乌| 普安县| 沙雅县| 博客| 调兵山市| 西畴县| 张家港市| 甘德县| 巴青县| 锦州市| 中西区| 石泉县| 临洮县| 米脂县| 长子县| 益阳市| 绵阳市| 灵石县| 会宁县| 乾安县| 安塞县| 西华县| 安图县| 漳州市| 出国| 即墨市| 建昌县| 平昌县| 永泰县| 崇仁县| 南平市| 呼和浩特市| 双辽市|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