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飼養與管理
經驗之一:趕豬是個技術活
有人會問,趕豬誰不會?但如果在豬場工作時間長了會發現,如果不講究方法,趕豬會非常累,因此說趕豬需要技巧,蠻干根本行不通,人們在養豬生產實踐中總結了很多好的趕豬辦法,值得學習。
要趕豬就要了解豬的生物學特性,利用好這些生物學特性就能把豬趕走。
(1)利用豬視覺差的特性趕豬 豬的視覺很弱,對光線強弱和物體形象的分辨能力不強,近乎色盲。如果在豬的眼前哪怕有一塊布,豬都以為是一堵墻,豬就不會往前走,但是不能讓豬碰到,否則豬會沖過去。特別是趕一群豬的時候,前面的豬被后面的豬頂著往前走,就容易直接接觸到所謂的墻,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行。生產中用專用趕豬板、木板制作一塊可靈活移動的擋板、一塊彩條布即可,實在沒有稱手的物品,一個人蹲下也可以,注意擋豬的板中間不要有太大的縫隙,有的人雙腿叉開去攔豬,豬從褲襠中穿過,將人頂翻,所以最好是沒有縫隙的,這樣的板效果最好。
如果要單獨趕某一頭豬,可以用空的裝飼料的塑料編織袋套在豬的頭上,豬就會倒退著走,注意人要一直拽著編織袋,不能掉下來,跟著豬走。
對于經常有大批豬需要轉出轉入的,最好建設一個專門的趕豬通道,兩面都是實墻,或者至少一面是實墻,讓豬看見只有向前才是對的,這樣一般豬都會順著人給它設計的路前行,這個辦法母豬轉群時比較實用,趕豬的效率也高。
(2)利用豬聽覺好的特性趕豬 豬的聽覺很靈敏,能鑒別出聲音的強度、音調和節律,趕豬時,用趕豬鞭或者一根長一些的桿子敲打地面弄出聲響,豬聽到聲音會聽指揮;后面有聲音它往前走,左面有聲音它向右拐,人在后面喊叫,豬往往向前走。但如果人用很細的木條打豬,又沒有給豬明確的指示,豬往往不知該如何辦,經常返回頭來,更加難趕。現在有專門的趕豬拍出售。
(3)利用豬合群性好的特性趕豬 仔豬同窩出生,過群居生活,合群性較好。當它們散開時彼此距離不遠,若受到驚嚇會主動聚集在一起或成群逃走。趕豬時有一頭豬能夠自然地走出來,注意盡量不使用硬拉硬拽的辦法,其他的豬陸續也會跟隨走出來。豬隨群,趕一大群豬比趕一頭豬容易。
(4)利用豬的母性行為特性趕豬 母豬非常注意保護自己的仔豬,一般產后不愿離開。但如果拿一頭它的小豬放在前面,而且讓豬聞一下,母豬就很容易跟著拿小豬的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