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第一卷:1905-1915
- 李新總主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 2012字
- 2021-03-04 18:14:45
12月
12月1日(十一月初五日) 中國留日學生總會干事長楊度及全體留日學生向出使日本大臣楊樞具陳《學生公稟》,反對日本取締留學生規則。
△ 中德《會訂青島設關征稅修改辦法》在北京簽訂,德國交還海關。
12月3日(十一月初七日) 東京宏文學院等八校中國留學生代表在留學生會館籌商對策,決定次日赴駐日公使館請愿。嗣后,留學生反對取締規則即以各校代表作為領導集體,漸擴充至十余校,形成留日各校學生代表聯合會,以胡瑛、韓汝庚、宋教仁、田桐、秋瑾、吳玉章等為負責人。
△ 江蘇清江浦(今淮安市淮陰區)開設官鹽局,私鹽販生計被奪,數百名婦女進城抗議。
12月4日(十一月初八日) 中國留日學生抗議日本“取締規則”,開始陸續舉行罷課。
△ 留日女學生集會宣布罷課,推秋瑾為總代表。
△ 晚,留日各校學生代表推舉胡瑛、韓汝庚等為總代表,集體赴公使館請愿,次日再往。
12月5日(十一月初九日) 留日學生300余人在東京富士見樓集會,商討反對“取締規則”對策。秋瑾在會上痛哭演說,提議聯合罷課。會上,通過聲明《東京留學生對文部省取締規則之駁議》。
△ 中英議定藏約,中國新增四款,力保主權。
12月6日(十一月初十日) 東京各校中國留學生聯合罷課,并制定《自治規則》,各校自推糾察員,組成糾察部。
△ 清廷頒諭設立學部,以榮慶為尚書;并令國子監歸并學部。
△ 旅滬皖、贛、閩、浙四省士紳集議設鐵路總會。
△ 駐京德、法等國公使就中日交涉會議事,分別往晤慶親王奕劻,要求與日本利益均沾。
12月7日(十一月十一日) 欽差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戴鴻慈、端方離京啟程,16日抵上海。19日自上海放洋。
△ 京都中國留學生全體罷課。
△ 東京反對罷課學生發起維持留學界同志會,次日會議于清風亭。
△ 閩廣農工路礦大臣張振勛呈請商部轉奏,請修筑廣(東)廈(門)鐵路,以保路權,先筑廣(州)(黃)埔一段,并請將黃埔辟為商埠。是日,清廷頒諭允準。
12月8日(十一月十二日) 同盟會員陳天華因反對日本“取締規則”,在東京憤而赴大森投海自殺。
△ 官眷黎黃氏攜帶奴婢到滬,公共租界巡捕房以串拐罪捕交會審公堂審訊,會審公堂以此案證據不足主張釋放,駐滬英副領事德為門令捕頭、巡捕強奪人犯,雙方引起沖突,釀成大鬧會審公堂案。
12月10日(十一月十四日) 數千中國留日學生在東京留學生會館集會,胡瑛主席,決議一致歸國。
12月11日(十一月十五日) 孫中山與西貢華僑商議后成立廣東募債總局,以“中華民務興利公司”名義發行千元票面債券2000張,擬向南洋富商募集革命活動經費。
△ 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載澤、尚其亨、李盛鐸自北京啟程。
12月13日(十一月十七日) 東京留日學生220人為抗議日本“取締規則”,首批集體退學回國。至20日歸國留日學生逾2000人,后絡繹回國者仍不絕。
12月18日(十一月二十二日) 上海商民以英副領事德為門不法,主權受辱,相率罷市,毀壞捕房六間,外國水兵上岸鎮壓,槍殺華人11人,傷數十人。
△ 出國考察政治大臣戴鴻慈、端方乘美國“西伯利亞號”輪船自上海放洋,先經日本赴美洲考察,再赴德、俄、意、奧等國。
12月19日(十一月二十三日) 漢口商人胡德隆、朱益敬創辦瑞豐面粉公司。
△ 日本反對黨進步黨決議,試于國會提出取消“取締規則”。長岡護美子爵等時亦出面斡旋。適日本內閣及文部相更迭,當局暗示暫緩執行“取締規則”。
12月20日(十一月二十四日) 山西大學堂等校千余名學生稟請外務部贖回福公司山西礦權。
12月22日(十一月二十六日)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在北京簽字,俄國按照《日俄和約》讓與日本之東三省一切特權,清政府概行允諾。
12月24日(十一月二十八日) 維持留學界同志會設立會所,公布會章,提議勸告各校學生一體上課。該會代表理事多為立憲派,同盟會員汪精衛、胡漢民、朱執信、蔣尊簋等亦與之合作。隨后聯合會歸國后與維持會復課派展開激烈辯論。
△ 浙江寧波銅元貶值改行銀元計價,群眾損失甚大,數千人逼令商店罷市。
12月25日(十一月二十九日) 張之洞以留日學生風潮為革命黨孫文煽動回滬實行革命,電請川、豫、魯、黔各省督撫迅速派員各就本省留日學生開導解散會商辦法,以弭后患。
12月28日(十二月初三日) 維持留學界同志會以日本暫緩執行“取締規則”,是日致函日本各校代表人、早稻田大學學長青柳篤恒,聲明復學。
△ 浙江余杭縣城當十銅元改當九文用,農民搗毀商店四家,激成罷市。
△ 粵漢鐵路動工興建。
12月31日(十二月初六日) 各校學生代表會議,商決復課日期。
是月 黃興自日本經香港抵桂林,在隨營學堂發展革命組織,次年春成立興漢會,郭人漳、蔡鍔、林虎、趙聲等80余人加入。
△ 日商大倉組與奉天官方訂立合同,成立中日合辦本溪湖煤鐵公司,資本400萬元。
△ 刀客張黑子、潘占魁、王天縱等在河南汝州魯溝地方聚眾起事。
是年 冬,同盟會會員吳春陽返國,建立江淮地區外圍組織武毅會。
△ 劉光漢(師培)自蕪湖安徽公學因事至上海,由蔡元培、黃興介紹加入同盟會,蔡、黃并以安徽革命事相囑。
△ 同盟會會員李自重在原籍廣東新寧(今臺山市)與李是男等組織臺山聯志社,參加拒約運動,密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