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第三版)
- 陳高華 陳智超等
- 1097字
- 2020-12-10 18:17:47
前言
理論是歷史研究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和辯證唯物論是歷史研究的正確指導。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基礎,系統的、充分的、經過檢驗的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堅實基礎。詳細地占有史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從這些史料中得出正確的結論,這便是研究歷史的唯一科學的方法。
隨著人類創造歷史的活動不斷深入,人類對歷史的認識不斷深化,人們對史料的觀念也不斷變化,史料的范圍越來越擴大。不但專門史籍可以作為史料,其他文獻也可以作為史料;不但有意識的記錄可以作為史料,無意識的記錄也可以作為史料;不但文字記錄可以作為史料,實物材料(如文化遺存)和口頭材料(如傳說)也可以作為史料。
史料總是不可避免地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有它的歷史局限性。文字史料更必然打上記錄史料的個人和集團的階級烙印。本書論述的范圍是中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當時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壟斷了文化,所有的文字史料都出于他們之手,充滿了剝削階級的偏見。這給后人研究這一段歷史帶來了許多困難。只有在歷史唯物論的指導下,對史料進行科學的搜集、鑒別和整理,才能加以合理的利用。
史料學就是研究史料的搜集、鑒別和運用的科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分支。史料學可大體區別為兩類:一類研究搜集、鑒別和運用史料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可稱為史料學通論;另一類研究某一歷史時期或某一史學領域史料的來源、價值和利用,可稱為具體的史料學。
我們這本《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屬于后一類,其范圍上起有文字史料的商代,下訖鴉片戰爭前的清代前期,即中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中國古代的文獻浩如煙海,考古發現又層出不窮,初學者??嘤诓坏闷溟T而入,我們編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學習中國古代史的同志介紹有關史料的基本知識。本書的編寫采取統一體例、分頭執筆的辦法。各章的劃分及執筆的同志分別是:第一章,商殷,齊文心。第二章,西周春秋戰國,劉起釪。第三章,秦漢,吳樹平。第四章,魏晉南北朝,張澤咸;這一章的二、三兩節不少地方采用了唐長孺先生講稿的觀點。第五章,隋唐五代,張澤咸。第六章,宋代,陳智超。第七章,遼金西夏,陳智超、陳高華。第八章,元代,陳高華。第九章,明代,曹貴林、鄭克晟。第十章,清代,郭松義。
就我們所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版過一部中國古代史史料學。我們的工作屬于草創,沒有前人系統的經驗可以借鑒;再加上水平有限,這本書肯定存在不少缺點錯誤。我們愿借本書出版的機會,聽取大家的意見。同時,正因為工作屬于草創,更顯出它的迫切性。我們希望這本書對廣大有志于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史的中青年同志,能有所幫助。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吸收了史學界許多同志的研究成果,謹此表示謝意。
陳高華 陳智超
198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