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乙酉)寧都
由興國避寇氛至寧都兩月七月初三夜聞日本投降喜極而賦
戶外頻聞爆竹喧,鄰人奔告巨兇戕。驟如春醴流肢腋,頓使心如中酒狂。八載備嘗流浪苦,今朝喜沐復興光。歡呼燃炬騰街巷,盡掃愁顔計返鄉。
【附】八月十日聞日本乞降喜賦 陳隆恪
爆竹驚蘇廡下魂,乞降飛訊破黃昏。霑裳涕淚懸家祭,避地形骸負國恩。三戶亡秦陵谷變,八年思漢孑遺尊。枯楊休忘生稊日,元氣長蟠萬古根。載《同照閣詩集》,二四四頁。
編者按:一九四四年末,日寇侵擾贛中,小從家隨省府遷往興國。半年後避日寇再遷寜都。
中秋前夕望月感懷用佳韻
中秋節近萬般佳,喜見降幡樹漢淮。故國不堪回首望,舊廬恐爲戰塵埋。環城山似龍蛇伏,避地人同草木儕。遙思團圞明夜月,離人相對淚痕揩。
又
微風涼意愜襟懷,新月流銀鍍小齋。萬里關山同照耀,八年胸臆掃陰霾。精忠衛國崇英魄,奇巧彌天失女媧。應是神州神所護,終令封豕食而哇。
中 秋
四海戰雲收,梅江梧葉秋。同邀今夜酒,分洗積年愁。皓魄藏重霧,輕輝淡小樓。人天兩無缺,應出照金甌。
【附】旅居寧都中秋無月作 陳隆恪
危樓容託跡,蛻暑忽逢秋。月病深藏魄,風涼久浸愁。輕霏雲蕩蕩,薄醉夜悠悠。悵望燈花瘦,欄前撫濁流。載《同照閣詩集》,二四三頁。
秋日侍雙親遊翠微峰
好趁晴光暖,來探絶壑幽。斷巖千仞削,斜日百年秋。講易堂何在,成仙事已悠。迎風扶杖履,情景共綢繆。
又
同是他鄉客,逃烽識翠微。洞形深覆甕,石氣冷侵衣。野草秋還緑,殘碑字日稀。莫登絶頂望,歸思正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