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散文選(全二冊)
- 董洪利 張量 方麟 李峻岫 選注
- 515字
- 2020-12-10 18:04:09
尚書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政事史料匯編,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散文集。最初只稱為《書》,至漢代始稱《尚書》,定為儒家經典后又稱做《書經》。它記錄了上自傳說中的堯舜,下至春秋前期,大約相當于公元前二千年至公元前七世紀的歷史,主要內容是上古帝王的訓誡、誥令,君臣之間或大臣之間的談話,以及一些遠古的傳說。
《尚書》大概成書于西周末年,其作者可能是各個時代的史官,相傳孔子曾選編過《尚書》,用以教授學生。漢代以后,《尚書》又分為今文和古文。今文《尚書》是漢文帝時由故秦博士伏生傳授的,凡二十九篇,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書寫,故稱今文。古文《尚書》是漢武帝時魯恭王從孔子故居的墻壁中發現的,凡四十五篇,用古篆書寫,故稱古文。西晉永嘉之亂后,今古文《尚書》相繼亡佚。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獻出孔安國傳《古文尚書》,凡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后此本立于學官,宋人又把它編入《十三經注疏》,流傳至今。但宋以后歷代學者考證,梅賾本除其中所包括的今文二十八篇外,其余都是偽撰,證據確鑿,已成定論,今被稱為《偽古文尚書》。
《尚書》多由記言、敘事等應用文體組成。語言古樸質直。有些篇章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段,形象生動,結構緊湊,條理清晰,為后世散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