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祖父堅持和平統一,反對武力
祖父在世時,并沒有“直系”這個概念。祖父于1919年去世后的次年才發生了爭權奪利的“直皖”、“直奉”軍閥戰爭。一些軍頭尊我祖父為精神領袖,以“學生”自稱,才有了“直系”之說。祖父帶的是國家的兵,是清朝的兵、北洋政府的兵,從來沒有自己的軍隊。有人曾勸說祖父效仿張勛的“定武軍”成立自己的軍隊“宣武軍”,祖父嚴詞拒絕,說自己是國家的官員,不能擁兵自重。沒有自己的軍隊,沒有為爭權奪利而打內戰,這就是祖父,不是軍閥的軍事將領。
祖父進京赴代理大總統任后,與段祺瑞的矛盾尖銳起來,主要是在對西南獨立各省的基本方針不同。段主戰,祖父主和。兩人在財政、軍事、用人等一系列問題上都因“戰”、“和”主張不同而嚴重對立。
國家的和平統一是祖父念念不忘的心愿,直到臨終一刻,留下的最后遺愿仍是和平統一。《故代理大總統馮公事狀》中這樣描述:“……惟以素性愛好和平,期與國民求一日之安,不愿復言兵事。與西南諸帥函電交馳,聲淚俱下。……然終以宇內之不統一,往往私憂竊嘆,引為大恨。或繞室飲泣,傷國勢之危殆,民主之流離。至于長夜失眠……。”《事狀》中又介紹祖父臨終時之情狀:“二十八日夜十時……易簀而逝……口授遺命,即今所傳大總統遺書及通電,反復叮嚀和平之業者是也。”在生命最后一刻,仍是關心國家和平統一,不使生靈涂炭,怎不使我們后輩子孫對祖父感佩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