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產業管理概論
- 詹一虹
- 2580字
- 2020-03-06 11:11:17
序言
文化產業無疑將是21世紀最具活力與潛力的產業,其釋放出的巨大能量正逐步驅動中國經濟步入新的發展軌道。高新技術的日新月異,促使文化產業的規模和邊界正在不斷擴大,新興文化業態如雨后春筍涌現,成為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新增長點和重要支撐點。作為一個新的支柱性產業,中國的文化產業正在積極探索中勾畫著大發展大繁榮的美好圖景。不過,美好中也有不和諧音符,比如文化資源的過度開發、文化產業創意人才供給不足、網絡文化產業的亂象叢生、創意產業園區的經營不善等,這些現象都在提示我們:管理,依然是一個現實難題。
所謂管理,是指有計劃、有組織地將人、財、物、信息和時空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實現預定目標的過程。管理的本質是協調,協調人與資源之間的配置,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資源與資源之間的耦合。文化產業管理,是將現代管理理論引入文化產業管理活動,目的在于助力文化產業協調各類資源,有效規避產業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高文化產業運行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創造和提升文化產業價值。如何建立一個科學、高效、協調的文化產業管理體系和機制,是當前中國文化產業實現大發展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也是文化產業管理學學科誕生的時代條件。研究文化產業管理理論,建構文化產業管理理論體系,能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可資借鑒的模式和范本,這對提高文化產業管理水平,推動文化產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產業管理是一個年輕的學科,惟其年輕,才充滿著創造性朝氣;文化產業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學科,其研究涉及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政治學、傳播學、法學、國際關系等學科領域,研究方法和手段錯綜復雜。惟其復雜,才為文化產業管理理論的建構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多種可能性。國外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最具啟示意義的是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批判理論、英國伯明翰學派的大眾文化研究以及美國文化產業理論?!拔幕I”批判理論對文化產業的研究是建立在深刻的批判立場上,認為文化產業所生產的大眾文化的存在和發展是資本主義社會衰退的標志,是一種嚴重的異化行為。這一觀點顯然是時代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學術傾向性。在批判的同時,法蘭克福學派從現代工業生產的視角對文化產業進行研究和分析,堪稱運用經濟學方法對文化產業進行研究的先驅。與此相反,英國伯明翰學派的大眾文化研究則對“文化工業”進行了重新定位,肯定了文化產業在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并對文化產業理論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美國文化產業理論則對上面兩種觀點進行了揚棄,既有對兩種理論觀點的繼承,也有結合實踐經驗進行的創新。我們認為,美國文化產業理論將文化產業理論研究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中國的文化產業管理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以來迅速發展,諸多學者著書立說,文化產業管理理論成果產出日益豐富。整體而言,目前中國文化產業管理研究存在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是微觀研究居多,思辨性不夠,缺乏全面的宏觀分析;二是定量研究多,定性分析不夠,鮮有從戰略的高度提出文化產業管理理論的著作;三是研究內容較為單一,尚未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理論體系。
盡管存在不足,但先行者孜孜不倦的耕耘,為文化產業管理的研究開掘了一條道路,這條道路蜿蜒曲折,且荊棘叢生,卻一直倔強地延伸至無盡的遠方。前輩的拓荒為文化產業管理理論體系的建構奠定了基礎,但深耕文化產業管理理論,完善文化產業管理理論體系,應對新興文化業態中出現的新問題,后來者依然任重道遠。
基于以上思考和分析,本書確立了從宏觀角度出發,站在戰略高度的寫作宗旨,擬定了文化產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總結——文化產業資源管理——文化產業業態管理的基本寫作框架。全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上編:文化產業管理概述,包括第一、二、三章,首先綜括了文化產業管理相關理論體系;其次對文化產業管理的定義、內容、原則以及中國文化產業管理現狀進行了概述;最后對文化產業政策與文化產業管理的關系進行了思辨性分析。第二部分為中編:文化產業資源管理,包括第四、五、六章,圍繞文化產業管理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三個重要資源,分別討論了文化資源管理、文化產業投資管理、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管理。本部分的探討凸顯了文化產業資源管理的特殊性與必要性。第三部分為下編:文化產業業態管理,包括第七、八、九、十、十一章。新文化業態的出現,在給文化產業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加大了相關部門對其進行監管的難度??紤]到現有論著對傳統文化業態管理的探討較為充分,本書主要對新興文化業態的管理進行研究,選取了網絡文化產業管理、文化旅游產業管理、動漫產業管理、表演藝術業管理、文化產業園區管理進行研究。
本書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為輔,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一方面可以滿足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滿足業界人士系統學習文化產業管理理論,提升文化產業管理水平的實踐需要。本書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第一,理論性。立足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原理和方法,廣泛汲取經濟學、藝術學、法學、傳播學和政治學領域的理論精髓,針對文化產業的特殊性和文化業態管理的獨特性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
第二,創新性。鑒于傳統文化業態管理的探討已比較充分和成熟,本書著力探究近年來興起的以網絡文化產業、文化旅游產業、動漫產業為代表的新興文化業態的管理,進一步拓寬了文化產業管理的研究視野,豐富了文化產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
第三,前瞻性。重視對中國文化產業管理中出現的現實問題的捕捉、分析和解決,更注重中國文化產業管理未來發展路徑的探究與思考。這對于文化產業管理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充分發揮引導、協調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四,開放性和包容性。文化產業管理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涉及的學科門類眾多,其中不乏個性鮮明的學術理論體系,在厘清主導理論的前提下,兼收并蓄相關學科的理論成果,為我所用,是本書的又一大特色。
第五,實用性。整體而言,本書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撰述的基本指導思想,既突出學理層面的探索與創新,又重視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實踐的指導意義,因而表現出較強的實用性。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文化產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藝術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管理、國際文化貿易等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是文化產業研究者、政府管理者、文化產業從業者和愛好者的重要參考資料。
黃永林
2016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