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應知的古代軍事常識
- 趙志超
- 973字
- 2020-12-11 19:18:48
35 古代步兵的地位如何

步兵是歷代軍隊構成中的主體,以兵法而言,就是奇正之分的“正兵”,是軍隊的核心。
步兵是古代軍隊中數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設置范圍最廣的兵種。但是數量最多、比例最大并不意味著地位最高。
在最早的戰場上,只有步兵這一個兵種,戰術簡單,武器原始,無所謂多兵種配合。商周時期車戰盛行,高級貴族都是乘車作戰,低級貴族和平民士兵才徒步作戰,車兵是地位最高的兵種,步兵淪為了車兵的附屬,甚至失去了作為獨立兵種的地位。
春秋中后期,脫離戰車,獨立的步兵部隊又出現了,到了戰國時期,步兵終于重新崛起,再度成為主力兵種。據《戰國策》記載的當時游說之士的言論,秦楚等大國都是“帶甲百余萬,車千乘,騎萬匹”,把步兵放在了戰車的前面,可見步兵的重要性大大增加。
漢、唐等朝代,對北方游牧民族采取攻勢作戰的策略,所以非常重視騎兵建設,騎兵的數量多、戰斗力強,是主戰兵種,步兵的重要性相對較低。而宋朝這樣對游牧民族主要采取守勢的朝代,騎兵的比重變得非常低,由步兵擔負主要的作戰任務。
古代的步兵有些是戰時招募農民臨時組建的,有些則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專業化步兵。古代的軍隊中對于專業步兵的要求非常嚴格,比如戰國時期魏國建立選拔“武卒”的制度,被選中的武卒可以享受到減免賦稅的待遇,但是要求士兵能使用力道達到十二石的弩,還要能背負全套鎧甲、武器以及三天的干糧,半天之內急行軍百里。專業的步兵必須具備多種作戰技能,即要學會使用遠程武器(主要是弩),又要具備近戰格斗的能力(當然在實際作戰中,還是各有側重)。
由于騎兵在作戰時的優勢,所以歷代中原王朝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都傾向于盡全力發展騎兵。當然,中原王朝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也發明了不少以步制騎的辦法,經過嚴格訓練的步兵,在與騎兵的正面對抗中也不落下風。但是總的來說,由于騎兵具備遠遠超過步兵的機動性,所以步兵在騎兵面前是比較被動的。
步兵作為基礎兵種,也具有很大的優勢,就是訓練比較簡單,而且成本也低。即使是嚴格訓練的步兵,其訓練和作戰的花費也遠遠少于騎兵。再加上從古至今中國在人口數量方面都具有很大優勢,大批征發的步兵就理所當然成為歷朝歷代軍隊中的主要部分。
古代的步兵并不是最受重視的兵種,在大多數時期地位也不高,但是從數量上看,步兵卻是無可爭議的戰爭主力。正因為如此,縱觀整個古代戰爭史,步兵絕對稱得上是最重要的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