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發(fā)明(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么)
- 舒銀霞
- 848字
- 2020-03-13 14:51:57
2 我國古代體積巨大的青銅器是如何鑄造出來的呢?
我國的青銅器主要指從夏朝晚期到先秦兩漢的青銅器物。青銅器,顧名思義,其材質(zhì)為青銅,是銅與錫、鉛的合金鑄造出來的器物。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出現(xiàn)了眾多的青銅器物,其中不乏體積巨大的青銅器,如商朝最大青銅器司母戊鼎,重達832.84公斤。如此巨大的青銅器是如何鑄造出來的呢?
青銅器的鑄造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整體一次鑄造成型,一種是分體多次鑄造鑄接成型。整體一次鑄造成型的方法叫作“塊范法”。所謂“塊范法”,就是先通過鑄造“外范”和“內(nèi)范”來確定鼎的模型,然后在“范”中添加青銅溶液一次鑄造成型的鑄造方法。它一般用來制作體型巨大、結(jié)構(gòu)簡單的青銅器件。“外范”一般選用陶或木、竹、骨、石等各種質(zhì)料作為底坯。形狀細長扁平的器物,用竹、木削制底坯;小巧玲瓏的器物,用骨、石雕刻為底坯;比較大的鼎、彝等器物,則選用陶土來塑成底坯。底坯表面的形狀、花紋和即將鑄造出來的青銅器物完全一致。底坯做好后,外層用特制的泥土敷上,等到半干,再用刀劃成若干塊范,然后揭下來一一做好標記。內(nèi)范的制作方法和外范基本一致,它塑造的則是器物的內(nèi)部,內(nèi)范外壁要和器物內(nèi)部的大小、尺寸完全吻合。塊范做好后,工匠們根據(jù)鑄造要求,對它們仔細打磨、加工。隨后,工匠把內(nèi)、外兩個范合在一起,再把熔化的青銅液倒入范中。等到溶液冷卻,除去內(nèi)范和外范,青銅器就鑄成了。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迄今為止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龍頭提梁卣
如果青銅器結(jié)構(gòu)復雜、造型奇特怎么辦呢?工匠們會把它分成各個部分,分體多次鑄接成型,這就是分鑄法。比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卣(yǒu)(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蓋和提梁)樣式非常奢華,它就采用了分鑄法,分兩次從五個部位鑄接,才把七個部件和卣體聯(lián)成一體。再如著名的四羊方尊體型較大,造型復雜,也是用分鑄法鑄造的。鑄造一件體積巨大的青銅器,則往往需要塊范法和分鑄法的結(jié)合,這種鑄成過程,實在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過程和復雜的工藝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