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楚國

把衛國和邢國糟蹋了一番之后,狄人成了整個中原共同的仇人,于是齊桓公率領的中原聯軍就將他們視為主要的攻擊對象。

而狄人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所以他們搶了個缽滿盆滿之后就瀟灑的回到了自己的地方,因為他們知道目前在這里已經沒有了可乘之機。

狄人搶完就跑,跑到他們的荒漠之中,中原聯軍是沒有辦法的。

現在擺在齊桓公面前的是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

狄人雖說是走了,但是衛國和邢國的創傷卻還沒有恢復,如果讓他們自生自,就靠那幾百上千人,以后恐怕也不會再有衛國和邢國了,這兩個諸侯可以直接改級別建立成村了。

齊桓公不想看到這樣的畫面,所以分別在今天的河南滑縣和山東聊城圈了個地方給衛國和邢國,算是根據地了。

狄人走了,地方也有了,邢國和衛國的人總算是可以安定下來了,接下來的就是安心的搞發展生產了。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經過這次戰亂的洗禮,活下來的衛國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不過命運似乎不想讓衛國那么順暢。

自從衛懿公死后衛國的國君之位就一直空缺著,沒有君主的國家不叫諸侯,不受諸侯治理的人民就是流民。

衛國人不想做流民,所以他們一致推舉了一路上收拾殘余百姓的衛懿公堂兄公子申為國君。

一切都穩定了,然而,一年的時間都不到公子申就死了,衛國人再一次陷入了恐慌。

衛國的安定是齊桓公想要看到的,所以他必須要幫助衛國渡過這個難關,他要找一個擔當得起的人來做衛國的國君。

恰巧在齊桓公的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人,早年流亡到齊國的衛國公子毀。

公子毀是何許人也,他有什么資格做衛國的國君,我們先來看一下他的血統。

公子毀的父親是衛昭伯,衛昭伯有幾個哥哥,其中一個是衛宣公的前太子,還有一個就是做了八年衛君的黔牟。

現在就比較清楚了,也就是說公子毀是衛宣公的孫子,黔牟的侄子,衛懿公的堂兄弟,跟三代國君都有關系,公子毀的衛國公室血統還是比較純正的。

有純正的血統,也就代表著有做國君的資格,不過至于他能不能坐的住,那就是能力問題了。

齊桓公決定試一下,于是,他把公子毀帶回了衛國讓他繼位,這也就是衛文公。

衛文公從逃亡海外到現在的回國繼位,他該感謝的人是齊桓公。

不過齊桓公讓衛文公回來可不是來享福的,當然,現在的衛國也沒有什么福讓他享,幾百上千號人,連個歡迎儀式都不能搞得像模像樣。

衛文公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所以他也能很清楚的給自己定位,能很明白的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衛文公不是一個花花公子型的人,如果要給他一個定義的話,那就是實干派。

一回到衛國,衛文公就脫下了在齊國穿的細軟,穿上了粗布衣服,帶著粗糙的帽子,直接拉起袖子就干。

整個衛國在這場戰爭浩劫后所有的一切都歸于原始化了,衛國的士大夫階層需要重建,沒有人會做官衛文公就親自教他們怎么做官。沒有人會讀書衛文公就親自教他們讀書,沒有人會做生意衛文公就親自教他們怎么做生意,沒有人會下田干活衛文公就親自下田教他們怎么干活。

在衛文公的努力之下,一年時間,衛國從一年前的只有三十輛戰車變成了三百輛,所有的一切發展和建設都在漸漸的把衛國重新變成了一個國家。

衛國在齊桓公的幫助之下回歸到了正軌,恢復成原來的樣子只是時間問題。

邢國的命運和衛國是一樣一樣的,齊桓公不僅帶著諸侯聯軍一路把邢國人護送到山東的聊城,還幫他們收拾東西,鍋碗瓢盆什么的都給他們帶過來了。

并且,聯軍的部隊紀律性超高,頗有點八路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作風,到了地方之后也沒有一走了之讓他們自生自滅,而是把邢國新城的城墻都給他修好了。

衛國和邢國在浩劫過后都漸漸的回歸到正軌了,這一次狄人入侵給中原帶來的災難是巨大的。衛國和邢國遭受的滅頂之災,讓整個中原都為之動容。但這對中原的諸侯來講,這件事的意義也是非常深刻的,這讓他們看到了,面對戎狄蠻夷,中原諸侯是可以無比的團結的。

歷代的周天子都把戎狄視為心腹之患,也曾多次出兵征伐,但是從未把他們徹底消滅過,這不是周天子不努力,這跟戎狄的習性是分不開的。

畢竟他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有固定的居所,只有他找你的分,你想去找到他是很難的。并且,戎狄物資比較匱乏,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中原又恰恰物資豐富,所以沒東西用了來你這里搶一把對于他們來講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周王室強盛的時候周天子都會親自主持征伐和防御戎狄,可是現在的周王室連個普通的諸侯都不如,現在防御戎狄的任務基本上都落到了各個諸侯自己肩上,但是諸侯有強有弱,強的勉強還能自保,弱的就只有挨打的份了,比如像衛國和邢國這樣的。

并且,弱國如此,強國也好不到哪去,諸侯再強,強得過鼎盛時期的周王室嗎!

所以諸侯們認識到了一個問題,平時雖說都是自顧自個的,沒事還相互打打架,但是總歸是同一文化下的民族。

比起戎狄,自家人多少還是比較和氣。

但是戎狄來了相互就照顧不到了,導致了有些小國被滅,這對于中原的文化大家庭來講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久而久之,當弱小的國家都被滅掉了,那些強盛的諸侯也會被戎狄分割包圍起來,等待他們最終的結果也將會是走上和那些小國一樣的路。這個局面是悲劇的,為了不讓這樣的結局出現,必須要有一個人出來聯合諸侯抵抗戎狄,歷史把這個重擔交給了齊桓公。

狄人侵入衛國和邢國是對整個中原的一次考驗,各路諸侯的反應也證明了中原文化是經得起摧枯拉朽的破壞的。我們不是一個僅僅看到利益才會被驅動的民族,我們有自己的認同感,我們也有自己的守護感,我們有時會手無縛雞之力,有時我們也會如豺狼虎豹一般。

各路諸侯救援衛國和邢國并幫助他們重建就能看出來我們的民族性,在那樣一個勞動效率低下的時代,多少人是從遙遠的地方趕過來,他們救助的這些人是他們從未謀面的。

他們是如此的賣力并毫無怨言,他們停下自己重要的事,拿出自己并不富有的物資,不約而同的做著同樣的事情,這樣的民族性也許就是我們中華文化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當中原的諸侯都在忙于相互殺伐兼并或是同心抵抗戎狄的時候,在他們的南方有一個諸侯國卻在悄悄的強大起來。

從一個蠻夷小國變成一個一統漢水以南的超級大國,他所作的一切是那么的轟轟烈烈,不過這一卻并沒有引起中原各國的多大注意。

在那個吞并與消亡的年代,有很多的老熟人都會從我們的視線里慢慢的消失,而楚國將會是這本書里陪我們走到最后為數不多的幾個諸侯之一。

在中國的歷史上,楚國就像一顆劃空而過的流星,他留下的光將照亮我們很久很久。

要講楚國,我們先從一個人開始,這個人可以追溯到很遠很遠的上古時期。

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帝(黃帝的孫子)有個孫子名叫重黎,重黎在五帝之一的帝嚳時期就任一個“火正”的官職。

這個官職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統治階級宣傳牛鬼蛇神之類的事,以達到神化統治者的目的。

在那樣一個半原始的社會體系里面,這個官職的人是有著極高的地位的,所以“火正”還有一個更加響當當的稱號“祝融”。

稱號雖然是吊炸天,但是重黎的運氣卻不怎么好。

帝嚳統治時期有個部落發生了叛亂,這個部落在中國的文化里面也是大名鼎鼎的,名叫共工(后來在神話小說里面把共公描繪成了女蝸的對手)。

有人造反怎么辦呢,作為當時天下的最高領導人帝嚳肯定要派人去平叛,那么這個艱巨的任務要交給誰呢。

作為神圣而又偉大的“火正”,重黎當然當仁不讓了。

這對重黎來講是一次機會,如果能夠成功平叛,那么自己在天下人的心中地位又將高出一等。而已經身為“火正”官職的重黎,再高一等就是帝了,在那個還流行“禪讓制”的年代,這一切對重黎來講都是那么的美好。

平叛對重黎來說是一件美差,一件可以讓自己確定為帝嚳接班人的美差,可是就是這么一件美差,卻被重黎搞砸了。

上古三皇五帝時期,由于社會的統治系統不夠完善,以致發生叛亂是常有的事,這也導致了平叛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就說這次共工的叛亂,帝嚳也沒覺得有什么特別的,所以他把平亂的機會給了重黎,否則他是會自己親自出馬的。

而重黎之所以把美差搞砸了,并不是因為他沒有平叛的能力,而僅僅只是他沒有領會領導的意思。

在戰爭中,有兩個字對領導人來講是很香的:全殲。

帝嚳要的是把共工一族誅殺殆盡,當然,他沒有明著跟重黎講,所以重黎也沒有理解。因此,平定共工的叛亂重黎很容易就做到了,但是,怎么處理叛亂后的共工,重黎沒有做好。

他沒有對兵敗的共工趕盡殺絕,這讓帝嚳很是不高興。

由于辦事不力,帝嚳不僅僅把重黎從接班候選人的位置上抹去了,還要了他的命。

重黎被賜死,但是“火正”的官職不能空著,并且在那個時候很講究祭祀,作為顓頊帝的后代,重黎的祭祀是不能斷的。所以,在重黎死后,帝嚳讓他的弟弟吳回接任了他“火正”的官職和祝融的稱號以延續重黎的祭祀。

吳回在這個位置上平平淡淡的過完了一生,他有一個孫子名叫季連,因封地羋而姓,此人便是楚國王族的祖先。

時間來到了商王室末年,商紂王暴戾成性,天下諸侯大多有了反叛之心,而其中為首的周西伯姬昌實力最為雄厚。

在這個血脈噴張的時代中,有一個部落的首領叫熊鬻,他是季連的后代之一。

熊鬻生性狡猾,對當時的時事大局洞察明了。表面上依舊附庸于西山日下的商紂王,暗地里卻大力的支持姬昌的造反事業。后來在周武王推翻商紂的時候,其中有一股力量就是熊鬻出的,也就是這股力量奠定了熊鬻及其后代今后在周王室心中的地位,這也就成了他為子孫后代留下的政治資本。

熊鬻是痛苦的,他為周武王推翻商紂付出了全部,但是周武王在分封天下的時候卻把他忘了。

這一忘,對熊鬻來講打擊是巨大的。

熊鬻有個曾曾孫名叫熊繹,而這時周王室也早已經取代商王室號令天下,并且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發也都成為了過去式,此時主政天下的是姬發的兒子周成王姬誦。

天下太平了,姬誦就想起了當初那些追隨祖父父親創業的人,沒有這些人就沒有現在的天下。于是,為了表達對這些人深深的謝意,周成王決定大肆的追封這些人。

可是,時間已經過去了這么久,他們大多的人已經埋入了黃土的。不過這沒關系的,畢竟埋入黃土的是大多數,但斷子絕孫的卻是極少數。

于是,那些跟隨姬發創業而當時沒有得到分封的人,他們的子孫后代在周成王這里補領了周王室對他們父輩的封賞。

熊繹就是其中之一。

周成王姬誦把熊繹分封到南方丹陽,受“子”爵,楚國就從這里開始了。

丹陽在漢水之濱,從地圖上來講,離中原不遠,但當時可是十足的南蠻之地。不過這也好,南蠻就南蠻吧,至少山高皇帝遠,所以熊繹就在這里做起了無憂無慮的土天子。

時間來到了周王室的第九任天子周夷王時期,此時的周天子早已經沒有了當時周武王和周成王在諸侯中的那種威懾力,而遠在南方丹陽的熊繹也傳世到了第四代孫子熊渠。

時間的推移帶來了形勢的變化,現在的天下形勢與周王室之初大不相同,此時的周王室日漸衰微,連中原的諸侯都大有不按時上朝納貢的。

這個變化被熊渠看在了眼里,所以他覺得自己既然身處南蠻,到鎬京一次也不容易,于是,熊渠就大膽的罷廢了楚國向周王室納貢的傳統。

熊渠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他說話一般都是算數的,說不去鎬京朝貢還就真不去了。

不過,他蝸在南方也沒有閑著,沒事的時候就練練兵,有事的時候就欺負欺負周邊的小國家。

日積月累楚國的地盤是越來越大了,在南方的威懾力是越來越強,直到他控制了整個漢江流域一帶。

從此以后,漢江流域再無周天子之號令,所有的諸侯部落只知道他們的宗主國是楚國。

熊渠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楚帝國,再看看北方的周王室,免不了在心里會來做個比較。

論財富,我漢江土地肥沃,盛產糧食,我南蠻山丘盛產銅礦,你周天子在中原除了吃的灰塵比我多還有什么。

論土地,我長江流域廣袤千里,你在中原出去郊游一趟都跑到國外去了。論人口,我南方蠻夷之人各個驍勇善戰,你中原人除了會念兩首詩還能干嘛。

熊渠是越比越有優越感,越比越不甘心,但是想想自己做的再大也不過是周王室分封下的一個“子”爵。公、候、伯、子、男,熊渠的爵位都屬于下等了,這讓熊渠越想越生氣,越想越不甘心。

于是,一個可怕的想法出現在了他腦海中:你周室能稱王,我楚室也要稱王。

熊渠說干就干,立馬拋開周王室給自己的封號。

熊渠對周王室已經不屑了,所以他也不屑于給自己封王,而是把王的封號給了自己的兒子,并且一封就是三個。

這就引起周王室的忌憚了。

我可以認為你是蠻夷,你也可以認為你自己是蠻夷,但是王的稱號天下只能有一個,這是不容侵犯的神圣法則。

你欺負欺負小國家我懶得跑那么遠去找你麻煩,但是你現在敢稱王,那還把我放在眼里嗎。

周王室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此時的周天子也已經換人了,從柔弱的周夷王變成了暴戾的周厲王,周厲王姬胡可不是個好脾氣。

熊渠眼看著姬胡一把大火就要從中原燒到楚國來了,掂量掂量自己,再看看姬胡,想想周王室還真沒有衰弱到你楚國可以直接叫板的地步。

于是看清了形勢的熊渠于是趕緊把三個兒子的王冠摘掉了,這才躲過了周厲王這一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咸阳市| 双江| 大田县| 中方县| 龙江县| 清涧县| 昌吉市| 托克托县| 米林县| 绍兴县| 会昌县| 民县| 彭泽县| 利津县| 嘉峪关市| 政和县| 延吉市| 榆林市| 香格里拉县| 青铜峡市| 大理市| 吴忠市| 彩票| 定结县| 肥东县| 隆尧县| 沁阳市| 化德县| 墨脱县| 临西县| 温州市| 九寨沟县| 冀州市| 栾川县| 阿图什市| 城市| 曲阳县| 马鞍山市| 资阳市| 香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