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棲固定住小貓咪的腦袋,好奇地觀察幼貓眼中的世界。無數半透明的元氣細線仿佛從虛空中延伸出來,在自己身前匯聚,又再度分散,連接自己的身體。
劉棲產生一種錯覺,那一根根細線,就像插在自己身上的一根根極細極長的管子。
白線散布全身,應該是控制觸覺的介質。黃線、青線和赤線匯聚成兩股分別通向眼睛、耳朵和鼻子,黑線匯聚成股在口腔中分散成許多細絲,那些應當分別對應著操控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
將小貓咪的腦袋轉向尸人。轉向的過程中遭遇了小貓咪的不滿,它別扭地犟著腦袋,抗拒劉棲的手。
“乖,小家伙聽話。”劉棲輕撫它的小腦袋,溫和的聲音令小貓咪感到一樣的舒服,難生抗拒。
視線轉向尸人,絕大部分半透明元氣細線消失,只剩下兩簇黃線和一簇灰線。
劉棲略加思索,就明白其中原因:“五感操縱是改變對象感知到的外界。也就是說如果對象感知外界的方式不是觸視聽嗅味這五種,操縱的介質就會發(fā)生改變。難怪小貓咪比我想象的更著急,我還以為它只是急著表達,原來是以為自己的能力出了問題。
“所以尸人沒有味覺、聽覺、嗅覺和觸覺。嘖嘖嘖,從這個角度看,基本就是一具能夠活動的死尸了。那這簇灰色的線……”
劉棲想起胸口的印記,有了答案:“就應該是對靈魂的感知能力了吧。”
看著灰色的元氣細線,劉棲冷靜的心也有了波瀾。
他和尸人的不死不休,是因為胸口的記號。尸人能借此感知到他的位置,使他無處可逃。
要是能斬斷這簇灰線,尸人就沒辦法感受到靈魂。再逃出尸人的視野,劉棲就自由了。
“所謂五感操縱,肯定包括切斷感知吧。”
尸人離劉棲越來越近,他已經來到了溝壑的邊緣,嘗試著爬上來。
經過劉棲不停的試探與分析,他已經得出較為詳細的信息。
智慧基本為零,身體強度等于普通人,僅能通過視覺和靈魂感應外界,能夠不斷復原而不死,能隔空攝取靈魂卻無法造成傷害,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吸收靈魂。
如果令他感應不到靈魂,那么尸人就變成了一個動作遲緩的普通人。
縱然不死,劉棲也有一百種方法解決他。
“來吧。”劉棲恢復冷靜,他做任何事都會要求自己保持冷靜。哪怕是一覺醒來整個熊岳堂都變了天,他的第一反應也是冷靜。
握住幼貓的爪子,探向視野中的灰線。在劉棲的安撫下,幼貓像一個玩偶,乖乖地任其施為。爪子前探,仿佛穿越空間的阻隔,直接搭在匯聚成股的灰線上。捏住掌心,輕輕壓出藏在肉墊中的利爪,鉤上去,往回一扯。
利爪割過灰線,就像燒得通紅的刀子割過麻繩。斷開的元氣線條迅速消融,分崩離析。不過片刻,所有的灰線都消失不見。
劉棲盯著尸人的反應,剛才的行為更多的是一種試探。畢竟五感操縱不是劉棲的能力,他也不清楚元氣線條被切斷的結果。
灰線全部消失后,尸人愣住了。他轉身看向周圍,目光和幼貓的視線相遇。
沒有表情,劉棲卻好似讀出了茫然:明明人就在眼前,靈魂卻消失不見,仿佛遠在天邊。
尸人是沒有智慧的,自然也不會偽裝。他的表現直觀地表明尸人已經失去了靈魂的感知。
看著因失去目標而佇立在原地的尸人,劉棲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消滅尸人。
從他判斷尸人是否是復活的時候,他就注意到尸人的傷口并非再生,而是像縫衣服一樣重新拼接。
那要是把尸人火化,他是否有辦法復原?
劉棲在心底分析,得出結論:無法復原的可能性很大。
那么火從哪里來呢?
廚房?不行,腿上的劇痛影響著他的行動,等他從廚房取了火,尸人可能已經跑了。
最好就近取材。
劉棲環(huán)顧四周,看到的還是尸人。他愣了下,才想起他眼睛看到的是幼貓的視野。
抱著幼貓的腦袋環(huán)顧四周,劉棲看到了月樹。
五感操縱,對象是一切生命體,包括植物。
幼貓眼中的月樹,同樣延伸出五色線條,白黃青赤黑,幾乎遍布月樹的全身。
“和我身上同樣的顏色,難道它也有人類的五感?”劉棲搖搖頭,月樹雖是熊岳堂培育的特殊品種,但也是植物的范疇,“那就是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東西。”
劉棲曾好奇用五感操縱影響植物是怎樣的概念,只是百思不得其解。后來他請教了灰衣,沒得到答案,只得到了推測:“不管對象是動物還是植物,五感操縱的本質肯定是不會變的,那就是改變對象所感知的外界。”
月樹是怎樣感知外界呢?
劉棲想起了人造日光和月樹的由來。
熊岳堂初立后,為了避免長時間地下生活所帶來的不適,熊岳堂通過陣法改造,制造出和地面上的陽光幾乎相同的人造日光。也就是現在人造陽光系統(tǒng)的前身。
人造日光被制造后,月樹隨之被改造培育出來。它的目的并非為了夜間的照明,而是為了實時驗證人造日光的安全性。平時月樹會吸收陽光的能量并儲存,在夜間發(fā)出類似月亮的光華。一旦人造陽光出現問題,月樹就會發(fā)出異變。
所以月樹感知外界的方式,必定有日光。
那自己又能利用這個做什么呢?
時間接近午后,頭頂的日光微微傾斜,但還算耀眼。
月樹上的冰在融化。
日光?日光!
劉棲精神一振,他清晰地感覺到這就是關鍵。
沒錯,五感操縱終究是影響感知到外界,而不是將對象從環(huán)境中剝離開!就像如果我張著嘴,在屏蔽五感的情況下往肚子里灌東西,我不會感覺自己在進食,但肚子會越來越飽。等到肚子傳來飽腹感,通過大腦告訴自己不要再吃的時候,我只會疑惑,因為我堅信自己自始至終都沒吃過東西。
最終,我一直在進食,直到被撐死。
日光就是月樹的食物。
如果我屏蔽它對外界的感知,那么它就會不斷吸收日光,積累在體內,一直到被日光撐死。
過熱的高溫遇到木頭,意味著什么?
火焰。
整棵樹都會化作火焰。
燃燒。
燃燒到生命的終點。
劉棲就需要這樣的火焰。
想通了這一切,他再次抓過幼貓的爪子,輕輕劃斷不遠處月樹上的半透明元氣線條。
劉棲輕輕放下幼貓,撫摸著它的脊背,示意它可以退出這種狀態(tài)。
或許是視覺同步帶來的默契,幼貓很快明白了劉棲的意圖,跳下劉棲的懷抱,躲在一旁。
如何將一具尸體火化?
第一步,點火;
第二步,把尸體放在火堆里。
火焰即將升騰。
溝壑邊緣的尸人,與劉棲不過數米,為了保險起見,劉棲決定先斬斷他的手腳。
劉棲抽出斬骨刀,斬骨刀被秋嫂保養(yǎng)得很好,刀面銀亮,刀刃鋒利。
劉棲沒有立刻動手,他望著月樹,等待著。
沒有等待太久,劉棲就發(fā)現包裹月樹冰從內而外開始融化。
樹葉上本該如同月光一般淡然的光芒逐漸變亮,越來越亮,就像小小的太陽一樣,冒出白煙。
然后騰的一聲,爆發(fā)出火焰。
開始還是個別葉子,很快就有更多的葉子開始燃燒,外面的冰在火焰下加速融化。待到樹冠的冰都融化時,整個樹冠已經陷入大火中。
火起了,烈火燃起來了。
劉棲握緊斬骨刀,來到溝壑中,避開尸人的視線。手起刀落,尸人的左手被斬落,留下傷,卻沒有流出血。尸人驚覺手臂被斬,猛然轉身,右手成拳,在空中劃過一個扇面,朝劉棲身體砸去。
劉棲早已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躬身后撤,起身落刀,亮銀色的刀化作一道匹練,卸下尸人的另一只胳膊。
嘶——劉棲冒出大股冷汗,后撤的動作撕扯腿上的傷口,鮮血迸裂,爆發(fā)錐心的刺痛。
兩只胳膊在地上蠕動,順著尸人的身體爬上傷口。劉棲不敢遲疑,抓住兩條手臂,奮力一擲,扔進了月樹樹冠的火焰中。
火焰隨之生出一股焦臭和黑煙。
呼——劉棲長呼一口氣,強行憑借意志壓制腿上的劇痛,來到尸人身后,蓄勢待發(fā)。
尸人的手臂與斷了聯(lián)系,有些慌亂,他連忙低頭,在地上尋找。
就在此時,一道光華激射而過。
誒?我只是低個頭,怎么離地面越來越近了?
咚!
頭顱落地。
頸脖上,碗大的疤。
劉棲沒有說話,拾起頭顱,擲向火焰。
第二次,劉棲感覺自己熟練了不少。
大腦,是整個人的中樞。沒有了大腦,整個身體基本只能依靠外界進行條件性的反應而無法作出主動的動作。尸人剩下的軀干沒有觸覺和頭顱,變成了和玩偶一般無二的玩具。劉棲收起刀,拖著尸人的腳踝,把他拉上溝壑。
扔進火焰。
大股的黑煙和焦臭從火焰中竄出,像掙扎的亡魂。到此時,劉棲緊繃的精神才松懈下來,癱坐在地上,冰面的刺痛和腿上的疼痛也阻擋不了他的高興。一覺睡醒,生活了十四年的家遭逢巨變,遍地的碎冰死尸令劉棲感到深深的不安。意外喚醒的尸人手掌沒有造成危險,卻加劇了劉棲的不安。
劉棲的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之所以恐懼,歸根結底是弱小和無知。
劉棲是弱小的,他遇到的一切更是未知。換做其他普通人,恐怕早已自亂陣腳,慌亂到不知所措了。
而他足夠冷靜,把恐懼壓在最深處,讓絕對的理性支配自己的行為。
他很容易做到這一點,因為過去的八年,他每一天都做著這樣的事。
他拆了椅子,用作防身的工具;他來到廚房,用大量的肉最快地補充自己的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整個熊岳堂寂靜無聲,人造陽光晃眼且壓抑。
聽到小貓咪求救聲的時候,劉棲本能的有些驚喜。有聲音,就有活物,就能讓劉棲稍稍安心。
只是,救貓,卻忽略了背后的斷掌。
弱小的劉棲沒有任何反抗之力,逐漸被吸去靈魂。
平心而論,尸人并不強。蘇醒的劉棲轉眼就斬斷了尸人的頭顱,救出了小貓咪。
只是尸人不死,單靠利刃,無法殺死他。
劉棲太弱,面對靈魂進攻,尸人只需要一擊,就能要了他半條命。
劉棲只能逃,用剩下的半條命逃跑,他不敢和尸人戰(zhàn)斗,他消滅不了尸人。
修行與否,就像一道鴻溝,橫亙在生與死之間。
劉棲的弦一直緊繃著,計劃的逃跑路線被冰封,尸人距離自己僅有一步之遙。就連自己一直以來的理性都在告訴他:
活下去,很難。
直到再次被幼貓的能力拍醒,劉棲才看到了生的希望。哪怕他根本不知道這個能力是什么,他也愿意試一試。
劉棲足夠冷靜,也足夠理性。他能分析出幼貓的能力到底是什么,也能利用新生動物的本能誘導幼貓和他交流。
五感操縱,通過改變感知令敵人陷入幻覺,無論怎么看,都沒有直接的殺傷力,更不用提消滅這個不死的尸人。
然而劉棲做到了,一棵樹,一棵用作夜里照明的樹,成為埋葬尸人最后的火焰。
烈火熊熊,融化著堅冰。劉棲和幼貓在不遠處,看著尸人逐漸被焚燒殆盡。
陽光閃耀,火焰璀璨。
真暖和啊。
火焰持續(xù)了幾個小時,一直到晝的結束。月樹光華皎潔靜好,給人別樣的安寧。
叮——
尸人的灰燼中傳來清脆的響聲,喚醒守在一旁的劉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