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1班的作文課(全2冊)
- 王悅微編著
- 1528字
- 2019-07-08 11:21:43
一碗白米粥
朱涵箐
一碗白米粥,散發著淡淡的香味,那是媽媽特地為我做的。
還記得那天晚上,我發現自己的聲音變得沙啞了。這種感覺真難受,連帶著頭也暈了,我想我是生病了。
“你怎么啦?感冒了?”媽媽問。我勉強笑了笑,答道:“沒事,只是喉嚨有點難受。”其實,當時的我糟糕透了——喉嚨里好像在冒火。但是為了不讓媽媽太擔心,我只能這樣回答了。
臨睡前,媽媽走到床前,摸著我額頭關切地問:“寶貝,明天早餐想吃些什么?”“什么都不想吃。”我怏怏地答道。“那好吧。”媽媽走開了。我其實很想得到一些安慰,這么回答不過是在故作懂事,沒想到媽媽還真走了,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悶悶不樂地睡下了。
王老師
這一處心理描寫很真實。女孩子心思細膩,既想表現出長大后的獨立,又還是個半大的孩子,需要母親的安慰。矛盾的心理背后其實還是懂事。
第二天一早,頭疼依舊,我沒精打采地走到餐廳一看,桌上放著一碗白米粥,媽媽柔聲對我說:“好些了嗎?來喝碗粥吧!”
爸爸呵呵一笑:“快吃吧,這可是你媽為你做的愛心早餐!”
原來,媽媽很早就起床為我燉粥,燉了好久,做好以后還按了保溫鍵,她才安心回到床上,稍微瞇了一會兒。
我望著眼前這碗粥,白白的大米已經被煮化了,變得松爛稀軟,盛在天青色的小碗里,顯得那么雅致。我嘗了一口,多么熟悉而親切的味道啊,好似一股清新的溫泉流入我的心田。媽媽還是很在乎我的,這樣想著,我的心里突然變得暖暖的,甜甜的。
我悄悄看了一眼媽媽,她雖然沒有睡好覺,卻并不顯得憔悴,還在神采奕奕地操持著家務。金色的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家里的一切都顯得那么溫馨。
王老師
這一處環境描寫很有烘托、升華中心的意味。金色的陽光象征著作者心中的感激和溫情。
白米粥那淡淡的清香,加上母愛獨有的味道,變得更加美味了。
不知道是不是白米粥的功勞,我的喉嚨好得很快,沒過兩天就恢復了。
我讀過很多歌頌母愛的文章,但總覺得再豐富的辭藻,也形容不出我對母親的愛。我的母親淳樸、溫柔,就像這一碗清淡的白粥,雖然并不華貴,卻是最溫暖最貼心的撫慰。
王老師
結尾點出了白米粥和母愛的共同點,那便是淳樸和清淡,和開頭形成了呼應,使得全文結構很完整。
[點評]
我在批閱學生寫的母愛父愛文章時,很怕看到一個勞苦的犧牲者形象,這讓人感到,做好一個家長,是一件多么悲壯的事,要含辛茹苦,要全心奉獻,這個角色仿佛就是要人放棄自我,才能做好父母。我是一個母親,要是讓我來說母愛,我覺得母愛不僅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得到,陪伴和照顧孩子的成長是幸福的。
小朱這篇文章雖然也在寫媽媽的付出,但沒有選擇一個過度煽情的角度。她是一個懂感情的孩子,能從一碗白米粥里讀出母親的關心和深情,能從煙火日常中體會到愛和幸福,這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王悅微老師說
在這章中,我們閱讀了幾個孩子寫的關于父母的文章。雖然是老生常談的題材,但依然可以談出新意,前提是善于觀察,善于發現,也要帶上一顆充滿愛和感恩的心。可見,雖然當下我們都在提倡文章要有創新意識,但那些傳統題材只要用心去寫,也一樣能寫好,也是我們作文訓練時的好話題。
愛是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
我們的父母都是很平凡的人,他們會有缺點,但我們從來不會嫌棄他們的缺點,并且,因為在文章里不避諱他們的缺點,人物和情感才顯得更加真實、真摯。
相反,如果你筆下的人物是完美無缺的,反倒不容易打動人。真實是最大的力量嘛!
這幾篇文章都能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來刻畫人物性格,折射人物內心。如果說三年級剛學寫作的時候,我們寫人物還不夠立體的話,五、六年級再來寫人物,大家會得心應手很多。神態、動作等描寫方法是在人物刻畫中常用的,從中段寫作到高段寫作,這些技法貫穿始終,但如何嫻熟而恰到好處地運用,如何寫活一個個人物,是需要不斷練筆,不斷總結,不斷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