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1班的作文課(全2冊)
- 王悅微編著
- 1243字
- 2019-07-08 11:21:42
病床邊的淚
邵梓淇
我有一個其貌不揚的母親,短頭發,中等身材。或許在其他人眼中,她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在我的腦海中,她的形象卻總是那么的偉大。這還要從我一年級時母親的淚說起。
那年,我剛剛過完七周歲生日,到了學校,看到一群同學正在玩門。我看了以后心里癢,就也過去湊了一下熱鬧,卻不曾想到門竟“轟”的一聲關上了。霎時,我的右手中指血流如注,我馬上被送到了醫院。
到了醫院,醫生看了說:“傷者的情況十分嚴重,需要緊急縫合!”我一聽,嚇得連話也說不出來了。我被轉移到了手術室里。縫針真是痛極了!我痛得號啕大哭,不時發出撕心裂肺的吼叫。我凄慘的哭聲,讓人聽起來心驚膽寒,整個手術室就像屠宰場一樣。
王老師
連用三個成語,卻并不讓人有堆砌辭藻、掉書袋的感覺,因為用得很合適,很恰當。在語文課上,我常常對學生強調用詞準確很重要,但我并不摒棄成語、修辭等的運用,它們都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幫手。
我抬起滿臉淚痕的頭,內心充滿著恐懼,雙眼盯著站在一旁的母親。但母親卻只是冷冰冰地拋下一句話:“你總要獨自面對病痛,不能老是依靠別人的幫助!”我徹底絕望了,最后一道心理防線也徹底崩塌。我放聲大哭,哭叫聲充斥著手術室,空氣里似乎都彌漫著痛苦的氣息。我哭得天昏地暗,差點就昏了過去。
當神思恍惚的我回到病房時,我感到了憤怒。我很生氣,因為母親在手術室里對無助的我置之不理的冷漠行為。因此,在最初的幾天里,我一直都在和母親賭氣。但一個夜晚的發現改變了這一切。
那一夜,我失眠了。母親以為我睡著了。當她看到我那只受傷的手指時,竟悄悄地哭了。母親很快就將眼淚揩去了。她慈愛地看著我,隨后又皺了皺眉頭,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王老師
強勢背后的淚水,是一顆慈母的心。作為孩子,很多時候卻只看到嚴厲,理解不了這顆心。
看到這一幕,我眼里的怨恨被淚水沖刷掉了。我想起母親整日為了我而憔悴,想起她為了照顧我而日益瘦弱的脊背,我竟不曾心存感激。
王老師
把母親這些神態和動作看得這樣仔細,因為心中有愛和愧疚。而通過這樣仔細的觀察,才有深刻的體會,心理活動的一路轉變寫得非常自然。
我哭了,摟住母親,蜷縮在她的懷里進入了夢鄉。
[點評]
這篇文章的寫作技巧很高,我只說其中兩點:
一、文章需要給讀者挖挖坑,讀得顛簸一些,從開篇到結束,讀者的情緒幾經起伏,高高低低,才讀得過癮。比如本文,一開始讓大家認識了一個嚴厲的、不近人情的母親,到結尾處才發現,原來母親嚴厲的外表下,也有一顆柔情的心;而我呢,一開始是怨恨母親,后來在母親的淚水中,我也哭了,理解了母親的苦心——她的嚴厲,是為了幫助我獨立和成長。這樣寫文章,能充分調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結尾寫得尤其好,就如中國畫的留白,很有回味。如果直截了當地抒情說“啊,媽媽我愛你,感謝你”,從文法上來說并沒有錯,但味道肯定沒有現在這樣寫更經得起咀嚼。
好的文章結尾,就如余音繞梁,讓讀者自己去參透去領悟個中的意思,而不是直白地把道理都說透。對作文起步者來說,直接說白,易操作,好上手,但學到六年級的孩子,應該去嘗試更有文學味的結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