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青少年時代

瑞典是北歐國家,面積與法、德兩國相近,首都斯德哥爾摩位于溝通梅倫拉湖和波羅的海的河流東岸,全市分布在波羅的海的二十多個島嶼上,島嶼之間以造型優美的橋梁相連。1833年10月21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就出生在這個美麗城市諾曼大街9號的一所房子里。原建筑在1934年已被拆除,現建成現代式樓房,在它前面墻上的大理石牌上刻有“發明家、促進文化者、和平之友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33年10月出生于此”。阿爾弗雷德九歲以前就在這里度過。

阿爾弗雷德一生下來便體弱多病,連呼吸和吃奶的力氣都沒有。父親伊曼紐爾十分擔心他活不長,常常暗自祈禱:“這個小家伙將給我帶來的是福還是禍?讓他給我帶來新的希望吧!阿門。”

一天,母親說:“喂,巴涅,來,咱們到外婆家去!”

母親推出嬰兒車來。乳名叫做巴涅的阿爾弗雷德,曾生了幾次大病,父母好不容易才把他養育這么大,現在已經三歲了,兩只腳還不強健。但他卻不愿意坐嬰兒車,他一看母親推出嬰兒車,就說:

“媽媽,我自己走路!”

“哈哈,可是,走到半路,你要我抱怎么辦?外婆家可不近啊。”“嗯,可是……”

“那么,這樣吧,能走盡量走,累了就坐車,好不好?”

“嗯。”

阿爾弗雷德點了點頭答應了。羅琳娜通常是先把自己的希望說出來,讓兒子了解,他就不會再鬧了,這是阿爾弗雷德向來的脾氣。

羅琳娜的娘家是在斯德哥爾摩的一片丘地上,雖不是大宅第,卻有很像樣的大門。大門的柱子上,爬滿了長青藤,十分幽雅。

嬰兒車一上坡,外婆就出來迎接了:“哦,羅琳娜!小寶寶也一起來了……”

外婆伸出雙手,從嬰兒車里抱起阿爾弗雷德。外婆對這個最小的外孫疼愛極了,這輛嬰兒車也是外婆買給他的。

“進來吧。”

羅琳娜的哥哥也在家。

“我又來麻煩你了。”

“這個月的錢不夠開支嗎?好的,我做得到的,一定幫忙。”哥哥向來是個熱心腸的人。

“時常麻煩你,真不好意思。”

“哪里,沒什么,羅琳娜,遇事不要太焦慮,要注意健康,弄壞了身體可就糟了。伊曼紐爾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你要相信他、幫助他。”

這時,羅琳娜的眼淚滾滾地流下來了。她想,無論什么時候來求助,哥哥不但沒有厭煩的意思,反而加以安慰,他的慈愛溫情,真使她感激涕零。

母親給女兒倒了杯紅茶。一到這里,就不肯離開外婆的阿爾弗雷德,手里還抓著一把餅干呢。

“巴涅!”

“嗯。”

阿爾弗雷德在外婆的懷里嘻嘻地笑了。外婆說:

“大家都好嗎?”

“都好,兩個大孩子太淘氣,一刻都不能安靜。”

“伊曼紐爾怎么樣?”

“和過去一樣,腦袋里仍充滿著發明的念頭。”

“是嗎?如果不是發明癖太深,他的建筑技術是沒有人能比得上的。”

她母親好像很憂慮這一點。

羅琳娜以反駁似的口氣說:

“可是,媽,你要知道,惟有發明才是他的生命。如果停止了他的發明,伊曼紐爾便有行尸走肉的感覺,所以,我怎樣吃苦都不要緊,我一定要協助他完成大志。”

哥哥接著也鼓勵羅琳娜說:

“你說得很對。羅琳娜,你要堅持到底。伊曼紐爾的發明會不會完成,那全要看你的意志堅不堅定了。也許要多吃一點苦,可是,這也是為了完成寶貴的發明。我也會幫你的忙……等到渡過了這個難關,自然就有好日子過了。”

羅琳娜眼中的淚水,不禁又奪眶而出。

“哥哥,謝謝你。只有你一直鼓勵我們、支持我們。可是,不管人家怎樣說,我要繼續奮斗,直到他發明成功。”

阿爾弗雷德雖然聽不懂大人的話,卻感到房子里的氣氛很嚴肅,有一股令人窒息的壓力,于是,他便默默地坐在一旁。不知不覺,房子里已暗了起來。羅琳娜偶然抬起頭來往外面看了看,然后喃喃地說:

“咦,是不是下雪了?”

窗外,灰色的天空中,飄下了銀白色的雪花。

羅琳娜轉頭對巴涅說:

“是雪,巴涅,咱們趕快回家吧。”

羅琳娜把哥哥交給她的錢收進衣袋里,就匆匆忙忙地站起身來,說:

“哥哥,謝謝你。媽媽,再見!”

羅琳娜急忙推著嬰兒車回家。雪越下越大了。

到了家,她把身上的雪撣掉,推開房門一看,里面是一片漆黑。“咦,怎么了?……羅伯特、路德維希,你們到哪去了?”

羅琳娜焦急地大喊。

“媽媽,我們在這里。”從黑暗里傳來很大的聲音。

羅琳娜慌忙擦著火柴,點上蠟燭,房子里頓時亮了起來。

可憐這兩兄弟好像小狗一般,蹲在床邊。

“讓你們久等了,晚飯一會就好……”

母親說著,悄悄地推開了工作室的房門。

雖說是工作室,但不過就在同一個房間,伊曼紐爾用木板將房間的一角隔開,在東側開了一個小窗戶而已。污點斑斑的墻壁上,亂七八糟地貼滿了莫名其妙的設計圖;地板上放著各種各樣的工具以及模型等,散亂得簡直沒有立足之地。面向小窗的桌子上,點著一枝蠟燭,伊曼紐爾正抱著頭沉思呢。“親愛的!”

羅琳娜輕輕地喊了他一聲,可是他并沒有回答。熱衷發明的他,連妻子回來都不知道。

羅琳娜嘆了一口氣,把門關好,就到廚房拿了兩片涂有果醬的面包來,分給羅伯特和路德維希每人一片。

“餓了吧?先吃這個。晚飯等一會就好了。”

兄弟倆像小狗一般,一口接一口吃起面包來。阿爾弗雷德并不吵著要吃,也許是剛才在外婆家,吃了很多好東西的緣故。沒多久,一股豆香味從廚房飄來。孩子們都恢復原先的活潑,嘻嘻哈哈地開始玩耍。吃飯的時間到了,他們依然保持著向來的習慣,在桌面上鋪上白布,在桌子中間的燭臺上點上蠟燭。當羅琳娜剛擺好碟碗的時候,出人意外地,工作室的門開了,伊曼紐爾走了出來。

“喔,開飯了嗎?”

他微笑著坐在桌邊,跟大家一塊吃飯,這種機會真難得,平常只要他把精神貫注在發明上,就忘記了一切。等到孩子們都睡了,他才沒精打采地走出來。

“咦,爸爸也來了。”

羅伯特和路德維希趕緊分別坐在爸爸座位的兩側。幼小的阿爾弗雷德仍然依偎在媽媽身旁。

伊曼紐爾問道:“羅琳娜,今天到哪去了?”

“哦,出門時不是告訴你,帶著阿爾弗雷德到他外婆家去了嗎?”“噢!你這一說,我也想起來了,他們大家都好嗎?”

“大家都好!你太熱衷于發明,大家都擔心你的健康呢。”“不要緊,沒什么,已經快完成了。只要這個發明完成了,就可以讓你們過好日子……到底發明什么,你們猜得著嗎?”“知道了,是個倒了又倒,始終都倒不盡的寶壺。”羅伯特搶著回答。

“不,不對,是把它拋上天空,就會在云間飛行的一塊桌布。”路德維希不認輸地喊道。

“哈哈哈……那是天方夜譚的故事呀!爸爸所設計的,是用布做的船。”

“用布?布做的船馬上會沉下去的。”

“設法使它不沉,這才是發明呀!爸爸所設計的,是很方便的袋子,看上去像是普通的麻袋,可是,在士兵行軍時,可當做背囊;露營時,可當枕頭;浮在水面時,可當船用。”

“咦,真的嗎?”

“嗯,真的。只要完成了,咱們就可以無憂無慮地過日子了。”

“能早日完成就好了,我要坐那只船。”孩子們嘟了起來。

伊曼紐爾在阿爾弗雷德只有四歲時只身前往芬蘭謀生,阿爾弗雷德身體特別虛弱,動不動就發燒、抽風,而且常常胃痛,有時母親覺得必須把自己的意志灌輸到這個病孩子的心靈中,他才能呼吸。不知道有多少回阿爾弗雷德都是在母親的照顧下才死里逃生。

誕生后的八年間,阿爾弗雷德完全是在母親的精心愛護下度過的,母子二人相依為命,他們同住一間臥室,哥哥羅伯特和路德維希住另一間臥室。

伊曼紐爾離家后,養育三個孩子的生活重擔全落在羅琳娜一個人身上。由于生活窘迫,羅琳娜在自家門口開了一個經營牛奶、蔬菜的小副食店,僅靠賺得的錢實在難以維持母子四人的生活,伊曼紐爾在國外的機會仍然沒有出現,羅琳娜似乎成了個被遺棄的貧婦。

在寒冷的冬天,家里窮得實在難以為繼,哥哥羅伯特便帶著弟弟走街串巷,大聲叫賣火柴,以便賺幾個錢幫媽媽維持生活。1837年春,羅伯特進入雅可布預備學校一年級,路德維希是1839年秋天進去的。1841年羅琳娜母子生活依然貧困不堪,未出現絲毫轉機,阿爾弗雷德已經八歲,該上學了。

這年秋天阿爾弗雷德進了雅可布小學。不過阿爾弗雷德在這所學校只讀了兩學期,這一年是他一生中僅有的正規教育。1842年春天他就隨全家去了圣彼得堡。

阿爾弗雷德的學習成績是優秀的,第一學期的成績報告單表明,他的智力得A,全年級八十二人中僅有三人得到了同樣的分數,他的勤勉和操行也得了A。而在第二學期智力和勤勉仍為A,不過操行得B,可能由于他在課堂上私語或遲到的原因。哥哥路德維希的智力、勤勉和操行只得到B。

由于身體的原因,阿爾弗雷德幾乎沒有伙伴,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家里讀書寫作,或是一個人到田野、丘陵、河邊去,在大自然中尋求屬于他的童年。孤獨的環境,培養了他獨自觀察自然的愛好,使他從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在少年時代研究了自然這個最好的教科書。”

1843年春天,伊曼紐爾的來信讓羅琳娜母子看到了希望。他在信上說:有一位俄國將軍伊蓋爾夫,本人又是一個軍火專家,對他的水雷和地雷研究極為重視,答應為他取得國防部的邀請,讓他在圣彼得堡為一個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做一次有關他的地雷和水雷的全面試驗,并考慮以后可以與他合作建廠,進行軍火研制和生產。

不久之后,伊曼紐爾的另一封信更讓羅琳娜母子欣喜若狂,因為全家人很快就可以在圣彼得堡相聚了。信上說:

他已經進行了一次地雷和水雷演習,許多高級軍事專家都出席了,邁克爾公爵也親臨現場,試驗獲得巨大成功。一連串的地雷同時爆炸,摧毀了一片廣袤的地區,假若敵軍一個先遣縱隊來犯,一次至少可以炸死五十人。因此,伊蓋爾夫將軍已向俄軍國防部部長報告,要求政府接受他的設計,并付給伊曼紐爾4萬銀盧布的報酬。伊蓋爾夫將軍還特別指出,不僅伊曼紐爾用于設計和制造地雷所花的時間和精力應得到報酬,對他在試驗過程中所冒的生命危險也應給予獎金。

伊曼紐爾在來信中還告訴羅琳娜母子,他建成一座小軍火工廠,由于是和伊蓋爾夫合伙經營,因此已接到俄國陸軍部許多訂單。此外自己已買下一幢房子,房子寬敞明亮還帶有花園。五年了,多么難熬的五年,我拼命工作,盼望著我們團圓的一天,這理想馬上就能實現了,我有了自己的工廠。孩子們,你們為我高興吧!我等著在圣彼得堡擁抱你們。

和信一起還寄來了很多錢,足夠羅琳娜母子的路費。

1842年10月21日,羅琳娜和路德維希、阿爾弗雷德得到護照。

第二天,他們乘坐一艘輪船前往圣彼得堡。而在此之前,具有冒險精神的羅伯特一心想和父親早日見面,已在一艘貨輪上當了一名機修工助手,在克隆斯達特港登陸獨自去了圣彼得堡。10月的一天,羅琳娜母子乘坐的輪船在圣彼得堡外的克隆斯達特港靠岸,伊曼紐爾的馬車早已等候在碼頭上。羅琳娜母子乘上伊曼紐爾的馬車,直奔他們在涅夫斯基大道的新家。新家是一座很漂亮的花園住宅,鐵欄桿大門里面是一座大的庭院,庭院中樹木成蔭,池塘里游著魚兒。庭院深處便是二層樓的莊園式住宅,十分壯觀,而且有些近乎豪華。

此外,家里還雇有仆人。在斯德哥爾摩那狹小破舊的家中,肩擦著肩長大的諾貝爾兄弟驚喜地望著新家,羅琳娜也如置身夢境。阿爾弗雷德兄弟三人到圣彼得堡時還都在上學的年齡,阿爾弗雷德只有九歲,路德維希只有十一歲,羅伯特只有十三歲。圣彼得堡沒有瑞典人開辦的學校,即使進了當地的正規學校,諾貝爾兄弟三人又聽不懂俄語,開始不免有語言上的困難。在當時俄國有這樣的風氣:有錢人家的孩子都不用去上學,而是跟著家庭教師學習。慶幸的是,伊曼紐爾在經濟上已經充裕起來,所以能夠為孩子聘請瑞典或俄國優秀學者做家庭教師。于是伊曼紐爾決定首先聘請一位瑞典籍的家庭教師,教他們俄文,一直到三個孩子已有相當的俄文程度后,再聘請俄國教師。

伊曼紐爾聘請了瑞典語言和歷史學家B·拉魯斯·桑德遜(1789~1853)給諾貝爾三兄弟講授瑞典語、俄語以及瑞典歷史。而聘請的俄國教師,就是后來向他們父子介紹硝化甘油爆炸性能的尼古拉·齊寧教授。在當時的俄國,齊寧教授是著名的化學家,俄國有機化學的奠基人。

后來,諾貝爾三兄弟都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其中的一個原因,不能不說是這位教師給他們打下了牢固的知識基礎,使他們能夠在不同的領域里發揮自己的專長。尤其是他對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化學啟蒙教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顯然是不能低估的。

雖然說圣彼得堡的氣候不比斯德哥爾摩更為惡劣,但阿爾弗雷德受不了這座陌生城市的氣候,除了胃病和容易感冒以外,又添了脊柱方面的毛病。醫生讓伊曼紐爾夫婦放心,說脊柱方面的毛病會逐漸好起來,并建議讓阿爾弗雷德平躺著,能堅持多久就躺多久,因為阿爾弗雷德脊柱方面的毛病,需要經常躺在床上。為了方便他聽課,所以家庭教師來上課時總是把他的兩個哥哥叫到他房間來,于是他的臥室也就成了諾貝爾家庭學校的主要課堂。

體弱多病和年齡小曾讓俄語教師有些擔心阿爾弗雷德在學習方面趕不上兩位哥哥,但這種擔心很快被證明是多余的。阿爾弗雷德的天資和學習熱情讓這位教師感到很吃驚,尤其在學習俄語方面比哥哥的進步還快。不久他的口語能力甚至超過了父親伊曼紐爾。阿爾弗雷德在語言學和化學方面顯示了非凡的才能,除此之外,他還非常愛好文學,讀了不少文學名著,他學習外語常常廢寢忘食。為了加強記憶,學法語的時候,他將法國18世紀著名哲學家和文學家伏爾泰(1694~1778)的作品片斷譯成瑞典文或俄文,譯完以后再轉譯成法文,然后認真核對自己兩次翻譯的手稿,發現錯誤認真改正,直到弄懂為止。學英語時他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他后來能通曉俄、法、德、英等國的語言文字。1868年,他用英文將自己的詩《謎》抄贈一位英國的老牧師。這位老牧師讀了以后,竟以為是英國人的作品,并做出了以下評價:“我曾竭力搜求文法上的錯誤和謬誤的成語,卻是這樣的少。在全篇四百二十五行詩句中,平凡的詩句,僅有六行。”在俄語教師的指導下,他熟悉了歐洲啟蒙運動時代的哲學家并愛上了雪萊的詩歌。這位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叛逆精神,他對暴政、對愚昧無知、對一切卑鄙的情欲的強烈抗議,成為終生鼓舞阿爾弗雷德的力量。在那時他傾慕雪萊,并由此愛上了詩歌創作,開始做起“雪萊夢”,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像雪萊那樣的詩人。

父親的工廠和諾貝爾家的住宅之間隔著一條很寬的河,阿爾弗雷德和兩個哥哥對河對岸父親的工廠和那里的工作極感興趣。三人每天做完功課后幾乎都要一塊到工廠去,阿爾弗雷德總是被那些快速轉動的機器深深吸引,但令他覺得最有趣的是裝入地雷或水雷中的火藥。只要有空,伊曼紐爾便帶著三個孩子在工廠中到處轉,把機械的構造原理講給他們聽,有時讓他們實際操作一下,伊曼紐爾盡心盡力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孩子們。他不僅僅是孩子們的父親,也是一位好老師。

少年時代的諾貝爾和父親接觸密切,在工廠里給父親當助手,由于勤奮學習與渴求知識,凡是經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統統都被他吸收進去。生活本身變成了他的大學,父親豐富的想像力對他影響巨大。他曾說過,盡管生活無疑是很艱難與憂慮的,但“我把它看成是一份珍奇的禮物,是大自然這位母親親手賦予我的一顆寶石,讓我自己來磨煉它,直到這顆寶石用它的光澤來獎賞我的辛勤勞動”。

父親也說:“我的好學而勤奮的阿爾弗雷德……受到父母的器重和兄弟們的高度尊敬,這是因為他有著無與倫比的學識和不屈不撓的工作精神。”

諾貝爾家庭學校從1843年起一直辦到1850年。1850年,諾貝爾三兄弟結束了學業,羅伯特和路德維希到父親的工廠去實習。羅伯特擔任公司有關業務方面的工作,路德維希負責工廠技術方面的事情。

1850年,十七歲的阿爾弗雷德在家人的安排下獨自出國開始他的歐美之旅,去接觸其他國家的先進設備和研究成果。抵達美國后,阿爾弗雷德帶著父親的親筆信去拜訪埃里遜。埃里遜在瑞典時曾與伊曼紐爾是同學和朋友,對阿爾弗雷德的到來深表歡迎。此后,阿爾弗雷德便在埃里遜工廠實習。在此,他學習了許多有關各種機械的技術知識,并幫助埃里遜從事熱空氣研究工作。熱空氣引擎就是今天的燃氣輪機,在當時尚未正式使用,埃里遜還答應以后給他有關圖書以及設計圖紙。但是,阿爾弗雷德在埃里遜工廠工作似乎并不熱情,在一封家信中把父親的老友稱為“埃里遜船長”,并說他只向“船長”訂購了幾張圖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的這次美國之旅對于他后來的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后來把炸藥市場拓展到美國就是最好的證明。

1852年阿爾弗雷德回到歐洲,在各處旅行。在離開意大利之后,阿爾弗雷德大部分時間都住在法國巴黎。

在巴黎期間,他拜訪大學的研究所,參觀各種科學實驗室,廣泛結識科學家、教授及學生,積極同他們交流,爭取盡快地了解發達國家科學研究的新成果。

有一天,阿爾弗雷德認識了一位在藥鋪工作的美貌少女,他們一見鐘情,在經過幾次約會后,他與這位姑娘以出自純真感情的圣潔一吻定情。不幸的是,這位姑娘突然離開了人世,痛苦的初戀使阿爾弗雷德受到極大的打擊。他變得不愿出門,也不愿見人,精神頹喪,身體衰弱。整天一人躲在屋子里,對任何事情都無動于衷,癡迷地回憶同少女在一起短暫而幸福的日日夜夜。

1852年7月,阿爾弗雷德回到圣彼得堡開始進入諾貝爾父子工廠工作,他主要負責檢查化學藥品,改良地雷和水雷,研制新產品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青州市| 缙云县| 巨鹿县| 大方县| 武胜县| 夹江县| 衢州市| 平顺县| 阿坝县| 海安县| 汶上县| 民权县| 双城市| 达拉特旗| 永吉县| 临城县| 称多县| 镇坪县| 永兴县| 河北省| 都江堰市| 隆化县| 乐平市| 磴口县| 保康县| 富平县| 克山县| 吉水县| 林芝县| 巴马| 开化县| 安宁市| 天祝| 田东县| 曲麻莱县| 乌拉特中旗| 杭锦旗| 密山市| 邢台市| 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