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中華經典藏書·升級版)
- 張富祥譯注
- 778字
- 2020-12-11 18:41:34
貢舉禮數輕重
禮部貢院試進士日(1),設香案于階前,主司與舉人對拜(2),此唐故事也。所坐設位供張甚盛(3),有司具茶湯飲漿(4)。至試學究(5),則悉徹帳幕氈席之類(6),亦無茶湯,渴則飲硯水,人人皆黔其吻(7)。非故欲困之,乃防氈幕及供應人私傳所試經義。蓋嘗有敗者,故事為之防。歐文忠有詩(8):“焚香禮進士,徹幕待經生?!币詾槎Y數重輕如此,其實自有謂也(9)。
【注釋】
(1)貢院:宋代科舉考試的事務管理機構和試場。進士:宋代凡應進士科考試的舉人均稱“進士”,已登科者則自稱“前進士”。宋承唐制,科舉考試有鄉試、禮部試、殿試,殿試合格即授進士及第等出身,是謂“登科”。
(2)主司:即知舉官,包括知貢舉、同知貢舉。職掌主持禮部試,決定合格舉人名次。舉人:宋代凡應貢舉考試的各科士人均稱“舉人”,俗稱“舉子”。
(3)設位:預先安排的位置。舉子參加考試,皆有單獨的隔離空間。供張:指帳幕氈席等一應物品的供給陳設。
(4)茶湯飲漿:茶水和飲料。
(5)學究:別本或作“經生”。北宋貢舉有學究科,試《詩》、《書》、《易》三經經義,神宗熙寧間罷去。
(6)徹:撤去。
(7)黔其吻:染黑了嘴巴。
(8)歐文忠:當作“歐陽文忠”,即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北宋文壇領袖,官至參知政事。卒謚文忠。
(9)謂:理由,原因。
【譯文】
禮部貢院考試進士之日,在階前設置香案,主持貢舉的官員與參加考試的舉人對拜,這也是唐朝故事。舉人所坐的考位,一應物品的供給陳設甚為排場,有關部門還給準備茶水和飲料。至于學究科的考試,則帳幕氈席之類的用品全都撤去,也沒有茶水,考生渴了就喝研墨用的水,以致人人都染黑了嘴巴。這并不是要故意與考生為難,而是為了防止有人利用氈幕和送水的人私下傳遞所考的經義。因為以往曾有這樣做而敗露的,所以現在要事事為之防備。歐陽文忠曾有詩說:“焚香禮進士,徹幕待經生。”以為對待二者禮數上的輕重如此懸殊,其實這中間自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