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永年先生編年事輯
- 曹旅寧
- 946字
- 2021-01-19 17:11:19
〇民國三十一年壬午(1942年) 先生十八歲
先生云:“就讀于敵偽管轄所不及的蘇州中學常州分校即青云中學,正式成為呂先生的學生,聽了他講的‘國文’、‘本國史’、‘中國文化史’、‘國學概論’四門課。又經呂先生介紹購讀了《古史辨》,認識了《古史辨》第七冊的編著者童丕繩(書業)先生并成為他的學生,抗戰勝利后又成為顧頡剛先生的學生。按理講我研究中國歷史應該研究先秦,1946年上復旦大學開始發表的學術文字如《春秋末吳都江北越都江南考補》、《李斯上書諫逐客事考辨》以及與徐中舒先生商榷‘委蛇’是虎抑蛇等便都是考先秦的事物。”
童書業《知非簡譜》:“道過常州,寓念劬中學學生蔣克鈞家,識承名世、黃永年。”先生自述:“見面是在另一位念劬中學的學生常州人蔣克鈞家里。在座的還有一位是比我大幾歲的承名世,常州三河口人,自學成名的山水畫家。我們三人都是第一次見面,名世兄和童先生談得多些,因為童先生也是山水畫的能手,而且都喜歡明代沈石田、唐六如一路。記得他們這次合作畫了好幾幅,其中有一幅就是仿沈石田的《廬山高》。我雖愛看畫,但不會作畫。在古史上也正處在準備入門的階段,提不出什么新問題、新見解向童先生請教。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倒是〗這位史學家的不修邊幅。他比我想象中要年輕得多,當時只有三十四歲,但頭發之亂、衣服之爛且臟實在使我感到驚奇。后來才知道,這主要還不是抗戰期間生活窮困所致,而是因為把全副心力用在學問上,無暇顧及穿衣、理發這類題外之事。”
呂思勉贈黃永年聯
從上海開明書店郵購《古史辨》第七冊,刮目細讀,從而接受古史辨派的治學方法。
先生云:從呂思勉先生受國文、本國史、國學概論、中國文化史四門課,通讀《四庫提要》及《通鑒紀事本末》(8)。
本年敵偽實業印書館擅自印行胡適的《中國章回小說考證》。《考證》一書收入了關于《水滸傳》并后傳、《紅樓夢》、《西游記》、《三國志演義》、《三俠五義》、《官場現形記》、《兒女英雄傳》、《海上花列傳》和《鏡花緣》等十余部明清白話章回小說的十七篇考證或研究文章。該書考定了一些作品的作者,并初步勾勒了他們的情況,理出了一些作品成書過程的基本線索和各版本之間的關系,對一些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水平也作了大體說來算是比較客觀和翔實的解說。先生云:后來他對古典小說研究發生興趣與讀到這本書不無關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