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達1500公里高的太空站,享受著現代科技帶來的舒服便捷!
不用出一粒汗,不用費一點勁!
輕輕松松地就來到了太空!
大慫全身放松,漂浮著自由仰躺,欣賞著太空中,那顆巨大的蔚藍色地球。
這才是第一個太空站,后面還有非常非常多的太空站!
一個更比一個高!
相鄰兩個之間,都建立了雙螺旋電磁隧道。
雙方可以自由地來往。
這個電磁隧道,不僅僅電梯艙可以使用,其他各種飛行器,都可以共用。
雙螺旋電磁隧道,就相當于地面的高速路。
而太空站,就相當于地面高速路上的加油站服務區。
整個太陽系都已經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雙螺旋電磁隧道網。
通過這個電磁隧道,能快速便捷地到達一個又一個的太空站。
可到達月球,火星,天宮市,木星等等。
太空站本身,相當于一個中小城鎮系統。
有很多人,一輩子就生活在這些太空站中,他們從沒感受過重力帶來的體驗。
。。。
由于時間有限,大慫等人只到達了第三太空站。
然后就匆匆地往回趕了。
回到了諸子學宮,大慫又開始了辛苦求學的燒腦之路。
大慫左手拖住下巴,食指有規律地拍著節奏,漫步于林蔭小道。
大慫一直在思考,漂亮的孔小銘老師講解的人學哲理:
物質貧富決定起點,精神貧富決定終點!
大慫心想:
從個人來講,一個人的出身地位等,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出發點。
但一個人的人生終點,是由個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意志來決定的。
有很多人抱怨人生的起點太低了,從而自暴自棄,而放棄了努力。
也有很多人因為人生的起點太高,從而失去了目標,而虛度年華。
大慫仔細地琢磨這個哲理,分析其適用的范疇。
發現人學范疇內,都是適用的。
因為人學的本質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個人組成的。
一個組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等,只要是人構成的,都在這個范疇內。
例如,曾經很多人困惑:
為啥人類歷史上,總是周邊的野蠻族群,戰勝了發展更文明的中心族群呢?
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文明族群,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物質上越來越豐富,但構成其族群的人,在精神上卻越來越貧瘠,越來越禿廢!
所以就會出現被周邊野蠻族群打敗的情況!
大慫心想:
現代科技太發達了,人類沒有天敵了,也不需要做什么勞動了。
但從遠古流傳而來的斗天斗地,斗人斗己的奮斗精神,一定不能丟了。
否則,都成了虛無人士,反社會人士,禿廢人士的話。
那么,中華宇宙文明肯定要完蛋的。
現在的奮斗方向,就是攀爬學識高峰!
。。。
人學研究方法論的課堂上,孟小柯老師侃侃而談: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這是非常經典的一句話,非常精確地表達了,朋友遠來相聚時的喜悅心情。
但是,我們人學研究,講究大數據分析,講究考慮周全。
所以我們引入數學和邏輯學,代入變量等方式來研究。
舉例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里將朋設置為一個因變量:X;
將自己的心情設置為結果變量:Y。
那么表達可以換成:有X自遠方來不亦Y乎!
當X取值為:朋友,親人,女友,敵人,狼,熊貓等不同值時,
那么對應的結果變量取值,會是什么呢?
悅?恐?悲?驚?
這里面,其實還有個隱藏的因變量。
那就是做出思考的自己,或者孔子曰中的孔子。
若將隱藏的因變量設置為:W。
那么,完整的表述就是:W曰有X自遠方來不亦Y乎!
。。。
大慫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孟小柯老師所講的人學研究方法。
這種研究方法,不是僅限于個人方面的人學研究,
而是實用于所有的人學領域的研究探索。
比如:組織研究,群體研究,民族研究,歷史研究,經濟研究,文化研究,政治研究,軍事研究等等。
大慫還不斷回思,孟小柯老師所講的組織關系學研究:
人學研究領域的組織關系研究,也是采取數字化研究的,利用智能化大數據來進行研究的。
我們華夏歷來講究關系,但系統地深入研究組織關系學,還是非常晚的,是在全域戰爭之后才發展起來的。
假設以點代表一個人,比如A點,B點;以線代表兩人之間的關系,比如X(A,B)代表A和B的關系。
X(A,B)的粗細代表關系的緊密程度,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類型的關系。
現代關系類型有:同學,同事,親戚,朋友,地域,文化等。
另外,我們用活動表示不同人之間的互動交往,比如H(A,B,C)代表ABC三人之間的互動交往。
那么人際關系會引發人際交往活動,而交往活動的時間長短,頻率等,又決定了人際關系的緊密程度。
假設一個擁有10人的小型社會模型。
根據任何兩人之間的關系緊密程度,給兩人之間系上一根對應粗細長短對應顏色的繩子。
用這個來模擬表示人類社會的結構模型。
通過這個結構模型,來模擬測試:整個社會遇到問題之后,這些關系是怎么影響整個社會行動的?
比如前面一條深溝,是決定一起跑步跳過去,還是退回來往別的方向跑?
還是會出現:前面一部分人,想拼命加速奔跑從而跳躍過去?
但后面一部分人,卻想拼命減速從而在深溝前剎住車,再想辦法繞過去?
孟小柯老師,還講述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活動變化。
以及這些變化對整個社會變遷的影響,和對每個人的個人發展的影響。
。。。
大慫經常出現在諸子學宮的圖書館,實驗室等地。
大慫不僅漫步于人學院,而且在天學院,地學院,也經常能看到大慫的身影。
大慫不僅喜歡學習專研人學方面的知識,而且對天學,地學等都有很大的興趣。
大慫心想:該準備晉升到人學三級學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