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老將出陣
- 戰爭召喚無限
- 仙有星
- 3148字
- 2019-10-10 14:25:53
畢竟,一塊滾木丟下去,是成片的人被干掉,最先參攻城的那些士兵,早在連續的打擊下,損失慘重。
但是在面對這樣的困境下,絲毫沒有退后而且還一步一步的向雁門關走來。
而且,受到這樣的重創,陣型也沒有出現任何的零散,刀盾兵依然在前面抵御的弓箭,保護著后面弓箭手的安危。
很快,隨著遼軍的進攻,慢慢的靠近了城墻。
猛烈的攻勢沒有打垮他們,反過來,他們進攻城墻的時候,卻制造了難以想象的混亂。
遼人的弓箭手,在靠近城墻一定距離的時候,已經開始往城墻上面拋射弓箭,早在城墻上面等待很久的刀盾兵,已經開始抵御遼人射上來的弓箭。
但是結果卻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完好,遼人的刀盾兵大部分能夠保護好他們自身的弓箭手,但是城墻上面的刀盾兵卻是連保護他們自身的安危都很困難。
遼人帶上來的弓箭手,箭法精準而且非常的刁鉆,箭支數量稀缺的情況下,沒有形成壓制性的箭雨,但是對城墻上面,宋軍的威脅卻非常大。
常常能夠穿透于刀盾兵的防御,殺傷后面的弓箭手。
如果說,他們的弓箭能夠正面的穿透盾牌的話,那也就算了,但是從關下拋射上來的弓箭,哪有那么大威力。
但是要說那只是一個巧合,就更不可能了。
巧合能夠連續的穿透盾牌殺傷敵人嗎?
“好像是我的弓箭手到位置了,我可是點了彈道修準,由下而上射箭,也不吃虧。”
一名黑甲人,看了進攻的士兵,已經靠近到,射上城墻的距離了,不由說出口。
弓箭手的射殺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但是卻打亂了整個雁門關上面的防守。
新兵蛋子,就是這樣,如果順風順水的話,打起來其實還挺厲害的,但是一遇到困難遇到挫折,他們就會顯出他們的本性。
混亂,雁門關上面出現了混亂,若不是各級的指揮大部分都是由老兵組成,才壓制住的混亂。
不然的話,已經會有人被嚇得逃跑了,畢竟,新兵剛遇到戰友在身邊被干掉的時候,總會驚慌失措。
但是就算混亂被壓制住了,那一些遼人,趁機抓住機會,對雁門關展開了快攻。
弓箭手加快了射箭的速度,開始壓制城墻,而那些刀盾兵見,城墻上的宋軍,被他們壓制住了立刻抬著云梯往城墻進攻。
留在原地的弓箭手,雖然失去了刀盾兵的防護,但是,同時他們也不需要被刀盾兵所保護著前進,可以直接留在原地,放開手腳的射箭。
一時之間,遼人弓箭手,射箭的速度上升了幾個層次。
城墻上面的守軍,才剛剛緩過勁來,但是很快就會突然加速的箭雨,給弄的狼狽不已。
呼延阮對眼前發生的一切,幾乎沒有任何的辦法可以應對,只能在城墻上面看著遼人發揮出水準來,壓制著城墻。
其實這也跟他指揮的方式有很大的關聯。
一般將校如果比較偏向于指揮型的,大部分的指揮都會親自動手。
但是,呼延阮不是這一類的選手,雖然是將門出身,但是他更加偏向于用武力來統治戰場,學的是楊繼業的那一套。
指揮,他大概是點了最基礎的應對方式而已。
把所有的應對方式全部考慮在內,然后劃分到下面的每一個,將校的身上。
這樣一來,即使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或者是他指揮不當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維持住場面的穩定。
他這一套打法,也算是楊繼業教的,簡單,但很費時間,很費精力,也確實也算是非常實用。
非常適合,腦袋瓜子比較直的選手學習,只要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夠充分,應戰的時候就會越輕松。
當然,如果預先的估計錯誤的話,就會像現在一樣,全面被壓制。
呼延阮看著眼前的防線,幾乎全部都是漏洞,雖然那些遼人還沒有從城墻爬上來,甚至還沒有靠近城墻,但是城墻之上的宋軍已經亂成了一團。
感覺瞬間頭就大了,要是讓他拿上武器和敵人硬剛的話,他一點都不慫。
但是碰到這種指揮型,需要用到頭腦和技巧的話,他都抓瞎了。
臨陣指揮,非常考究人的眼力和預判,雖然在低端局的話不需要,但是,也架不住呼延阮帶著都是新兵。
如果都是老兵的話,即使是呼延阮沒能夠及時進行指揮的話,最起碼不會產生多大的混亂。
但是考慮到他現在所帶的士兵們,想要靠他們自己從混亂中恢復過來,那簡直是妄想。
呼延阮無奈之下只能是放下面子,求助于戰場上能夠給予他幫助的人。
楊繼業眼前也被,遼人進攻的士兵的精銳程度,感到驚訝。
呼延阮布置的兵力水準,他是檢驗過的,對付遼人來說綽綽有余,最起碼在遼人把他們的體力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攻上城墻的。
但是眼前除了破甲型的遠程攻擊有效以外,常規的箭雨對他們來說幾乎是無傷。
除了這一點以外,他們配合默契的程度也在楊繼業想象之上。
光看他們那些士兵在進攻當中,互相掩護,這簡直不是常規的士兵能夠做到的。
最起碼,也是在戰場上摸打滾爬出來老兵,才有可能,但是,那些人現在基本上說在軍中都是普通的,伍長和什長之類的。
如果不是那一類,百戰余生的老兵的話,就是嚴格訓練和嚴格要求的精銳。
到了這個時候,楊繼業才發現,現在那些進攻的,不是普通的遼人士兵,而是所謂的精銳。
當他接收到呼延阮拋過來的求助眼神之后,無奈的點了點頭。
他本來是想讓呼延阮,好好學習一下如何指揮,到時候也能有一個獨當一面的將領。
畢竟,對他來說這么多年以來,從他降宋之后,基本身邊除了士兵以外,就沒有一個比較得力的助手來幫他。
原先在后漢時期,他身邊的將領,要么就已經歸隱山林,要么就被調到了其他的地方。
楊繼業也明白,只是宋朝對他來說一種防備,不過他能夠理解,畢竟任何人對于降將來說,都會有一些不放心。
但是這么做之后,楊繼業的身邊就一直缺少一個得力的助手,基本來說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親力親為。
呼延阮,算是大宋的將門,第一個向他展示好意的。
要知道,他可不是原來宋朝原生原長的將門之一,加上他歸降之后,身邊的所有助力都已經離他而去了。
而宋朝的其他將門,又看不起他這個大宋新將門,又非皇親國戚,即是降將出身的楊門。
不過在這個時候戰場上想這一些也不是對的,楊繼業在腦海里面閃過這些片段之后,立馬就回過神來。
畢竟在戰場上面,他只要再多走神一秒,就隨時有可能會讓那些新兵蛋子,多幾分危險。
“所有人不要慌,不要亂,弓箭手,全部退后三步,抬頭仰射。”
楊繼業上前幾步,走到整個城墻最顯眼的地方,接過指揮權。
用他那非常磁性的聲音不急不慢的,傳遞的將令。
楊繼業可謂是楊家軍的核心,所有士兵都是從代州帶過來的,對他們來說,最直系的上級就是楊繼業。
盡管已經有一部分的士兵,很有可能為天選,融合之后,效忠的對象已經替換了,但是沒有辦法屏蔽掉他們對楊繼業的尊重。
畢竟,楊繼業在駐守代州已經數年了,抵擋了遼人無數次的進攻,也就是為他們這一些老百姓避免了兵禍的降臨。
當所有人看到楊繼業,站出來接過指揮權的時候,瞬間產生一種莫名的化學反應一樣,
所有的混亂,在漸漸的減弱,那非常磁性的聲音,穿過戰場上面出現的雜音,清楚的傳遞到他們的耳朵里,然后,他們的身體和大腦瞬間懂得了他們應該如何怎么做才是對的。
“刀盾兵向前,盾牌抬過頭頂,結成龜甲鎮抵御弓箭。”
“長槍兵做好準備,如有云梯,搭上城墻立馬推落。”
“弩手,弩車,分成三部,呼延阮,楊延平,楊延光,各領一部,在城墻上進行連續射擊。”
楊繼業在城墻上面,穩若泰山的站在了最顯眼的位置,在嘴里面一道又一道的指令發出去。
很快,城墻上面的混亂立刻就得到了緩解,而且很快就會恢復過來,那些新兵也在混亂解除之后,也慢慢的恢復了理智。
城鄉上又恢復到最初的那一個時候,攻防有序的情況,當指揮換人的時候,最清楚的感受者,無非就是雁門關下的那些遼人。
瞬間就能夠感受到,從雁門關上面傳遞下來的壓力,是成幾倍的增長。
箭雨依然是之前的箭雨,但是不要認為這個時候,它是無害的,在常規的箭雨當中夾雜著稀疏的弩箭,有時候還帶著弩車的重型弩槍。
兩者混合在一起,讓他們抵御的難度就是成倍的增加。
原先有可能是,為了抵御常規箭雨,而擺出來的防御角度,弩箭來說,簡直就是個笑話。
在遠處的時候還有可能,弩箭穿透了盾牌之后,就導致力量耗盡而停留在盾牌上面,但是當他們越是靠近雁門關,拋射下來的弩箭,就更具殺傷力。
他們擺出了任何角度都沒有用,盾牌該怎么穿還是怎么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