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縱逸恣肆一畸人——徐渭其人及繪畫藝術簡論

宋一洲

孟子曾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我們今天看徐渭的藝術,更需要了解徐渭其人。與徐渭同時代的萬歷進士梅國楨曾概括和評價其人其藝:“文長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詩。”明袁宏道謂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有意思的是,世人多以“奇”字論之,獨徐渭對自己以一“畸”字來概括。這一點在他晚年所著生平自述《畸譜》中可窺見一斑。“畸人”一詞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可見,莊子所謂“畸人”不僅是與世俗不同的“異人”“奇特的人”,又是能與天“相等”或相通,亦即能夠“通天道”的人,類似現在所謂的異類,即有獨特志行、不隨流俗的人。從另一個角度說,徐渭晚年回顧自己的一生,發現自己身世的諸多不正常(比如漢苗異族結合的血緣上的異類性、父親與生母年齡以及社會地位的巨大差距、家庭成長環境的復雜性等),最終以“畸”來給自己做出定位。

徐渭是明中葉一位杰出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其畫作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涉,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后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所著《南詞敘錄》為中國第一部關于南戲的理論專著,另有雜劇《四聲猿》《歌代嘯》及文集傳世。其人既是一個全才,又是一個特例。

跌宕顛沛的人生

徐渭(1521—1593),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鷴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等。

徐渭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二月初四(1521年3月12日)出生在山陰觀橋大乘庵東(今浙江紹興)一個趨向衰落的大家族。其父徐鏓曾任四川夔州府(治今重慶市)同知。徐鏓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兩個兒子;繼娶苗氏,不曾生育。徐鏓晚年納苗氏婢女(亦為苗族人)為妾,生下徐渭,由苗氏撫養。在徐渭出生百日后,徐鏓便去世了。由此可見,徐渭是漢苗通婚的結果,血緣上也埋下了“畸”的種子。10歲時,徐渭的生母被逐出家門,對他刺激頗深。徐渭青少年時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籬下之感。然而他聰穎異常,文思敏捷,6歲讀書,9歲便能作文,十多歲時仿揚雄的《解嘲》作《釋毀》,當地的紳士們稱他為神童。徐渭成年后“貌修偉肥白,音朗然如唳鶴”,時常中夜呼嘯,宣泄憤慨。所作的詩文恣露胸臆、奇傲縱誕,有超軼千古的不羈之感。他還與山陰文士沈煉、蕭勉等被合稱為“越中十子”。然而,徐渭卻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嘉靖十九年(1540),20歲的他考中了秀才。但直到41歲,經歷了八次考試,他也始終未能中舉。

徐渭34歲時,倭寇進犯浙閩沿海,紹興府成為烽火之地。平時好閱兵法的徐渭先后參加了柯亭、皋埠、龕山等地的戰役,顯示出軍事才能。嘉靖三十七年(1558)冬,升任浙閩總督的胡宗憲將時年38歲的他招入幕府。入幕之初,徐渭為胡宗憲撰寫了《進白鹿表》,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賞識。此后又設計擒獲倭寇首領徐海、招撫海盜汪直。

嘉靖四十四年(1565),胡宗憲因嚴嵩案而自殺于獄中,幕僚中有數人受到牽連。徐渭聞訊,懼怕自己受到牽連迫害,以致發狂,此后自殺九次均未死。次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發作中將繼妻張氏殺死,他因此入牢服刑七年。在獄中,他開始反復研究揣摩書畫藝術。后在至交諸大綬、張元忭的解救下獲釋。此后兩度北上,留下了不少描寫北地風光、民俗和軍旅生活的詩文。63歲后返里而終老山陰。

晚年鄉居的日子里,徐渭越發厭惡富貴者與禮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過去的朋友和追隨他的門生,常“忍饑月下獨徘徊”,閉門謝客。他一生不治產業,錢財隨手散盡,此時只得靠賣字畫度日,晚年貧病交加,常至斷炊。但他狷傲愈甚,不肯見富家貴室以低首乞食。有時豪飲于酒肆,有時持斧毀面破頭,精神疾患也日益嚴重。萬歷二十一年(1593),徐渭在窮困潦倒中去世,年73,葬于紹興城南木柵山。死前,徐渭寫有《畸譜》,記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世不二出的全才

徐渭的文藝創作所涉及的領域很廣,但它們共同的特征是:藝術上絕不依傍他人,喜好獨創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豪邁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現出對民間文學的愛好。

榴實圖

墨葡萄圖

三友圖

由于前、后七子的提倡,明代的詩壇出現了一股擬古的風潮,這種擬古的風氣在一定意義上有礙于詩歌藝術的發展。徐渭對此深感不滿,并作了尖銳的批評。徐渭自己的詩歌創作注重表達個人對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感,這個傾向為稍后主張抒發性靈的公安派所繼承,對改變晚明詩風具有重要意義。徐渭的散文以《自為墓志銘》一篇最為出色,文風遠啟金圣嘆一流。

徐渭在戲曲方面也取得了開創性成就。他的戲曲作品既采用北雜劇的形式,又吸收南曲的自然格律,創作有雜劇《四聲猿》,其一《狂鼓史漁陽三弄》又稱《陰罵曹》,是有感于嚴嵩殺害沈煉之事而創作的,表現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四聲猿》高華俊爽,有著反抗思想與革新精神,對明代中后葉的戲曲創作起到重要的影響。湯顯祖曾說:“《四聲猿》乃詞壇飛將,輒為之演唱數通,安得生致文長,自拔其舌!”徐渭所著的《南詞敘錄》首次對南戲加以研究總結,著錄了宋元南戲六十種、明初戲文四十七種,以反對戲曲創作的駢儷風尚,扶植新興的俗曲。

徐渭生平喜愛藏書,購書有近萬卷,書樓有青藤書屋。他的藏書、藏畫印章有“文長氏”“石鷗館”等。徐渭傳世著作有《徐文長集》《徐文長三集》《路史分釋》《徐文長逸稿》《南詞敘錄》及雜劇《四聲猿》等,今人輯有《徐渭集》。

開宗立派的筆墨

徐渭的書畫在明中葉可謂開宗立派者。他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他用筆狼藉,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徐渭超越了時代,打破了以“臺閣體”為主導的明代書壇的寂寞,開啟和引領了晚明“尚態”書風,把明代書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齡曾說過其書法“稱為奇絕,謂有明一人”。徐渭的書法及書法觀的產生,與明朝中、晚期的思想、文化、審美觀念的巨大變遷相吻合。他的書法也是從吳門書派主張唐法的反叛中出發,繼而吸取北宋蘇軾、黃庭堅、米芾追求藝術個性化的積極因素。徐渭在《書季子微所藏摹本蘭亭》中說:“非特字也,世間諸有為事,凡臨摹直寄興耳,銖而較,寸而合,豈真我面目哉?臨摹《蘭亭》本者多矣,然時時露己筆意者,始稱高手。予閱茲本,雖不能必知其為何人,然窺其露己筆意,必高手也。優孟之似孫叔敖,豈并其須眉軀干而似之耶?亦取諸其意氣而已矣。”

花鳥人物雜畫三開之三

如果說徐渭的行書已用“己意”實現了對傳統筆法的改變,那么,最大的改變是那些高頭大軸的中堂行草書。徐渭在書法從卷冊翰札的文房把玩轉向廳堂展示審美的變革中,實現了對筆法的改造,《代應制詠劍草書軸》等為其代表作。徐渭這種借鑒于繪畫的點畫表現方法是對晉唐筆法的創造性改革和對書法畫意化傾向的實踐。

明代的水墨寫意畫迅速發展,以徐渭為代表的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憑借自己特有的才華,徐渭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家。他的寫意水墨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筆簡意賅,多用潑墨,很少著色,層次分明,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生動無比。他融勁健的筆法于畫中,書與畫相得益彰,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和視覺的滿足。

迫于生計等原因,徐渭中年以后才開始學畫。他繼承了梁楷減筆和林良、沈周、陳淳等的寫意花卉畫法,兼收各家之長而不為所限,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其大寫意畫,無論是花卉還是花鳥,皆如疾風暴雨,一揮而就,一切盡在似與不似之間。對筆下的四時花木,畫家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雋秀、竹子之蕭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高潔以及各種畫材的神韻刻畫得入木三分。揮灑舒展盈丈的梧桐和芭蕉直沖畫外,不見首尾。落筆密如驟雨的葡萄、虬如蟠龍的藤蔓,滿幅煙雨皆頃刻而就,構成了巨大的張力,充溢在畫面中的縱橫之氣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

花卉十二段之一墨牡丹

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實倒掛枝頭,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潑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寫意花卉的獨特風格。豐富的筆線運動軌跡與濃淡、徐疾、大小、干濕、疏密程度各異的墨韻無不具備振筆疾書的即興性和不可重復性,呈現出中國繪畫中最為強烈的表情達意性。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高度的藝術加工,使其蘊含作者特有的內在氣質和精神。這種氣質、精神又使欣賞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徐渭筆下的南瓜、菊花一氣呵成,驅墨如云,氣勢逼人,筆墨輕重、濃淡、疏密、干濕極富變化卻又恰如其分。墨法上他用礬水調墨,營造出墨痕泛濫、淋漓變幻的奇特效果,極大地豐富了傳統水墨的表現技法。礬膠吸附能力很強,可以吸附水里懸浮的墨痕。這樣,他的作品既呈隨意浸滲的墨暈,又見控制得宜的濃淡。雖然被徐渭自稱“戲抹”,然而在寫意中仍生動地傳達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態。他的梧桐圖只以潑墨筆法繪其一小部分,卻使人聯想到挺拔正直的參天梧桐。正如翁方綱所說:“紙才一尺樹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廬。恐是磊落千丈氣,夜半被酒歌唏噓。”徐渭以其精湛的筆法,在似與不似之間,為欣賞者營造出一片開闊的審美天地。

徐渭將自己意境高邁的詩作和超絕的書法融于畫中,讓人得到高妙的畫外意象和慷慨淋漓的書法享受。正如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余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他的《墨葡萄圖》中,墨的濃淡顯示了葉的質感,題詩的字體結構與行距不規則,如葡萄藤蔓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書與畫融為一體。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法有助于其在繪畫中實現巧妙的變化,如畫墨荷、葡萄,大刀闊斧,縱橫馳騁,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做到的。徐渭曾作一幅《梅花芭蕉圖》,將梅花與芭蕉放在一起,并且在畫上題寫“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顯示出徐渭與王維在構圖上的某些源流關系。當然,王維畫雪里芭蕉突出的是一種禪機,即使得雪的清寒與芭蕉的心空構成畫面的宗教底蘊,而徐渭在這樣的畫面組合中更突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主體解放性。徐渭的書法和畫法都極為嫻熟,功底深厚,他的題字如他的潑墨寫意畫,縱橫不羈,洋洋灑灑;他的潑墨寫意畫充分展現了自己獨創的筆墨語言,意趣橫生,極富韻味。具體來看,他的畫有幾個鮮明特點。第一,作畫“意”先于“形”,以意而構想造型,然后命筆揮毫,畫出形象。總之,他作畫皆主立意,寫形在于寫意。第二,寫意畫造型比較概括,畫物體只注重主要的形象特征和神氣而大量舍棄一般的細節,使其形象更為典型,特征更為強烈。第三,大量采用省略手法乃至抽象表達,具有超越時代的特點。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涼,形影相吊,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筆端,創造了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杰作。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貴高雅、色彩絢爛,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徐渭的寂寞孤傲正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題墨葡萄詩》來概括:“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五月蓮花圖

雪蕉梅石圖

梅花芭蕉圖

牡丹蕉石圖

徐渭的繪畫主觀感情色彩強烈,筆墨縱逸恣肆,從而把中國寫意花鳥畫推向了書寫強烈思想情感的至高境界,把在生宣紙上隨意控制筆墨以表現情感的寫意花鳥畫技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是中國寫意花鳥畫發展中的里程碑式人物,開創了中國大寫意畫派的先河,為文人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其畫風對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以及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徐渭傳世名作有《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牡丹蕉石圖》軸以及《墨花》九段卷(均藏故宮博物院)、《青藤書屋圖》《騎驢圖》等。

后世追慕的畫圣

明清以來,徐渭的藝術備受推崇,歷代名士與書畫大家都給予崇高評價。徐渭的詩被袁宏道尊為“明代第一”。他的戲劇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至于書畫方面,他更是中國藝術史上成就最為突出的人物之一。黃宗羲作《青藤歌》以贊:“豈知文章有定價,未及百年見真偽。光芒夜半驚鬼神,即無中郎豈肯墜?”石濤贊曰:“青藤筆墨人間寶,數十年來無此道。”吳昌碩吟贊:“青藤畫中圣,書法逾魯公。”齊白石在自己的題畫中說:“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涂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于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黃賓虹則評曰:“紹興徐青藤,用筆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來,沒有人趕上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 阳泉市| 淮阳县| 嘉禾县| 辽源市| 鹤壁市| 九江县| 永春县| 靖江市| 开化县| 育儿| 县级市| 茶陵县| 肥东县| 布尔津县| 湟源县| 鹰潭市| 玛曲县| 阿拉善左旗| 江西省| 台南市| 桐城市| 金阳县| 化德县| 湘潭市| 麻江县| 太谷县| 烟台市| 共和县| 清苑县| 佳木斯市| 揭东县| 苍梧县| 泽普县| 诸城市| 施甸县| 云龙县| 民乐县| 香格里拉县| 铁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