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后期編輯的工作

挑選照片

挑選照片是后期編輯所做的第一道工序。在挑選照片時,后期編輯要明白挑選照片并不是挑選視覺效果最強的那張,而是尋找最能反映媒體所要表現事件主題的照片,同時,它在視覺上具有搶眼的特點,并在技術上符合印刷要求。

都說找照片是每一位后期編輯應具備的基本功。既然要編輯照片,那么能夠多方面、多渠道收集照片也是后期編輯的能力體現。以下是幾種收集照片的常見方法。

1.求助于本單位媒體的攝影師。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求助于本單位的攝影師,往往是一個最佳方式。

2.求助于其他媒體的攝影師。現在許多媒體都是相通的,有些甚至是兄弟單位,因此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倘若是競爭關系,就要注意是否有利于自身媒體。

3.從第三方購買。所謂的第三方,是指網絡影像庫,或花錢請自由攝影師拍攝。

4.請委托單位提供照片。后期編輯的照片基本都是有關單位委托編輯的,所以有理由請委托單位自主提供。

5.來自本單位的影像庫。許多媒體都建有自己的影像庫,以備圖片編輯不時之需。

在介紹收集照片的方法之后,接下來介紹如何挑選照片。挑選合適的照片關系到媒體訊息的發布質量。因此,在挑選照片時,后期編輯要思考以下問題:

1.這張照片是否完整表達了媒體所要發布的信息?

2.在內容達到標準的同時是否具備印刷標準?

3.一張照片足夠傳遞信息嗎?不夠的話,需要幾張照片來表達?

4.照片在拍攝手法上是屬于擺拍還是抓拍?它能否真實反映媒體所要表達的信息?

5.照片需要后期加工嗎?后期加工是否會影響照片的信息質量?

6.這張照片一旦發布,是否會給自己或本單位帶來不利影響?

裁剪照片

攝影師拍的照片并非張張都完美,有時圖片雖無毛病,但畫面構圖并不適合版面需要。因此,在照片選取或排版時裁剪畫面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而且在不同的裁剪方法下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裁剪的作用是將照片無關緊要的元素去掉,使畫面主題更加突出,視覺效果更加完美,讀者也能更快、更直接地找到照片的視覺中心。作為后期編輯,要明確裁剪照片的幾項準則:

1.剪裁照片是為了傳遞畫面信息。

2.剪裁照片是為了減少畫面的視覺干擾。

3.剪裁照片是為了增加畫面的趣味性。

4.剪裁照片是為了突出版面的設計效果。

5.剪裁照片是為了完善版面的輸出效果。

影像大小和位置確定

在后期編輯中,編輯考慮最多的,除了挑選照片,就是影像大小和位置的確定。例如,某張照片是應該放大還是縮小?照片應放大或縮小多少?照片應該放在版面的哪個位置?照片位置是放在版面開頭、居中抑或結尾?若是置于文本之下,又會產生怎樣的觀看效果?能否合理解決以上種種問題,是后期編輯在圖文編輯上的實力體現。別小看影像大小和位置確定工作的重要性,其后果往往直接影響到圖片信息的有效傳播。

有人曾做了一個關于“讀者對報紙影像閱讀興趣”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隨著照片版面的增大,讀者的興趣也在增加。例如,當版面出現一欄照片,有42%的讀者表示愿意閱讀;當版面出現兩欄照片,有55%的讀者表示愿意閱讀;當版面出現四欄照片,有70%的讀者表示愿意閱讀。

當然,并非影像越大越好,或者影像越多越好。有時,遇到像素不夠高或技術不過關卻又必須發布的照片,我們就不能將它放大展示,因為畫面越大,瑕疵也會越明顯,結果影響了讀者的閱讀體驗。常見的解決方式是將影像置于標題和文字之下,這樣讀者在閱讀完文字信息后又能直接觀看影像信息,而且由于標題文字處在搶眼的位置上,會使讀者忽視照片的技術問題。

另外,照片多了有時也會造成版面雜亂的局面。版面上的照片不宜排成畫幅大小與形式都相同的樣子,這會讓讀者閱讀時覺得畫面呆板無趣。因此,在后期編輯中,我們要在有限的版面中適當地控制照片數量,然后編排成各種橫豎不同、大小不一的形式,形成有節奏、有規律的版面。只有形成多種對比,畫面才會生動有趣,讀者才會感興趣。

后期編輯的不可為

后期編輯是一項嚴謹的工作,這也意味著它有許多大忌值得我們關注。數字時代的到來,使攝影照片可以在電腦上進行后期處理,這也大大降低了照片的真實可信度。

因此,在后期編輯中,首先,不可改變照片內容及其真實性。我們對照片的處理,目前只限定在對色彩、飽和度和對比度等一些基礎色值上的修改,以及對畫面比例大小的修改。這些修改,其立意都建立在不改變照片原信息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在修改照片時絕不能改變照片內容及其真實性。

其次,是不可過度裁剪照片。就以一張著名的新聞照片《美國士兵給伊拉克戰俘喂水》為例。

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裁剪角度都可以改變這張照片的原意:當編輯裁掉畫面左邊三分之一時,讀者看到的是一個善良的美國士兵在優待戰俘;而當編輯裁掉畫面右邊二分之一時,讀者看到的是美國士兵在虐待戰俘;如果編輯不作畫面裁剪,讀者看到的則是美國士兵在演一場戲。這三種編輯方式產生了三種不同的意義。所以,后期編輯在考慮畫面裁剪時要慎之又慎,千萬不要隨意改變照片原意。

圖1-2 裁剪前的《美國士兵給伊拉克戰俘喂水》全景網

第三,不可不與攝影師交流便擅自改變照片的表達形式。每張照片都凝結了攝影師的汗水,也是攝影師的拍攝成果,在嚴格講究版權意識的社會中,每張照片都有攝影師的著作權。在后期編輯中,如果有修改需要,編輯應該事先和攝影師溝通,在征得攝影師同意之后方可修改,否則只能放棄這張照片。

第四,不可對照片信息妄自評論或指鹿為馬。后期編輯在給照片編寫圖片說明時切忌帶有個人主觀色彩,而應該從客觀角度傳播信息。如果圖片說明帶有個人主觀色彩,那便是編輯的個人專欄了,也就不屬于后期編輯的工作了。另外,在給照片添加文字信息時,一定要確保信息準確無誤,否則有損于媒體的公信力,造成負面影響。

圖1-3 裁取畫面的左半邊,表述的是“敵對”;裁取畫面的右半邊,表述的是“溫情”。不同的裁剪畫面表達意義完全不同

專題圖片的后期編輯

一個稱職的后期編輯不僅能編輯單幅圖片,而且對成組的專題圖片進行編輯也能做到游刃有余。利用各圖片之間的邏輯關系,使它們相互遞進,編輯成一個完整的專題報道。拍攝影像專題,后期編輯事先應和攝影師溝通,提出編輯的個人角度或建議,然后和攝影師一起制訂拍攝計劃,拍攝完成后再根據照片數量、文字信息來設計版面。有時,也會根據版面要求來挑選照片,組織語言。除了準備文字和影像之外,還要適當收集故事的背景信息來深化主題。如果是一篇個人專欄,會用到第一人稱;如果是一篇敘述欄目,會用到第三人稱。這一切都要后期編輯來把控。

在影像選擇和處理方面,西方媒體的有關理論比較完善,可資借鑒。西方媒體常見的影像編輯方法有如下幾個步驟:

1.選出所有形象生動的好照片。

2.從每個故事中挑選出一張具有代表性的照片。

3.選出的照片盡可能包含不同的鏡頭焦段(廣角、中焦、長焦)。

4.裁掉每張照片多余的部分。

圖1-4 《消逝的曾經》金昊 攝

鍋爐、電線、煙囪……是工業化的標志,曾經象征著繁榮。現今人們對這些物件的理解已經悄然變遷。影像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記憶,更多的是思考。后期編輯從作者提供的24幅圖片中選出6幅,編成一個專題組照,用于表達人們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5.選出主題照片并將它放大。

6.在版面中為主題照片安排顯眼位置,使之成為視覺中心。

7.安排其他照片,使照片之間保持相同的間距。

8.組織標題和文字說明,好的標題和文字說明能使照片錦上添花。

9.最后為照片、標題和文字設計一個舒適、簡潔的版面。

另外,西方媒體還對影像編輯制訂了幾種常見的視覺傳播理論,如留白理論、視覺中心理論、視覺相框理論等。其內容概括如下:

1.版面設計有且只有一個視覺中心,版面必須是由一個主視覺中心和多個次視覺中心組成。

2.版面單調無層次將無法引導讀者閱讀,這會導致讀者找不到閱讀次序。

3.會通過放大一張照片來營造視覺中心。

對于后期編輯來講,單張照片的裁剪和編輯已不是大問題,但在編輯專題照片時,各媒體間的編輯水平卻有差異顯現。成功的媒體對營造畫面乃至版面視覺中心都十分講究。

后期編輯對影像說明的要求

一個完整的圖文版面必須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影像部分,二是文字部分。影像部分是由后期編輯和攝影師合力完成,而文字部分則是由后期編輯獨立完成的。文字部分主要是指標題和影像說明。它和影像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補充,這兩者結合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信息鏈。

影像說明必須是以影像信息為基礎,一個好的影像說明是把影像信息用最簡潔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有時候,影像說明也會直接影響讀者對影像的理解,甚至會出現同一張照片配上不同的說明而使讀者產生不同的見解。這也是“標題黨”為什么總是那么吸引人的原因。

在圖文編輯中,后期編輯首先要明白影像說明所起的作用:

1.提供畫面不能表述的基本信息,例如發生時間、發生地點、人物姓名、攝影作者等。

2.提供畫面不能提供的背景信息,例如事情發生原因、事情發生過程、事情最后結果的影響等。

3.引導讀者關注點和欣賞角度。語言的直接性會給喜歡討巧的讀者帶來閱讀便利。

思考題

1.怎樣看待影像前期拍攝和后期編輯的關系?

2.在影像后期編輯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三河市| 尚志市| 前郭尔| 沙河市| 阜新| 米林县| 济源市| 修水县| 桦川县| 保亭| 靖宇县| 汶川县| 鹤岗市| 城口县| 同仁县| 延寿县| 五寨县| 丹江口市| 榆树市| 全椒县| 姚安县| 平南县| 高青县| 清水县| 股票| 兰坪| 日土县| 柳林县| 祁阳县| 滨海县| 云梦县| 西丰县| 壶关县| 梨树县| 长垣县| 抚远县| 福海县| 玛曲县| 论坛|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