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天文學(xué)家劉羲叟
- 馬甫平
- 4字
- 2020-06-19 15:10:02
文獻類征
一 碑傳
《宋史》卷四百三十二列傳第一百九十一《劉羲叟傳》
劉羲叟,字仲更,澤州晉城人。歐陽修使河?xùn)|,薦其學(xué)術(shù)。試大理評事,權(quán)趙州軍事判官。精算術(shù),兼通《大衍》諸歷。及修唐史,令專修《律歷》、《天文》、《五行志》。尋為編修官,改秘書省著作佐郎。以母喪去,詔令家居編修。書成,擢崇文院檢討,未入謝,疽發(fā)背卒。
羲叟強記多識,尤長于星歷、術(shù)數(shù)。皇祐五年,日食心,時胡瑗鑄鐘弇而直,聲郁不發(fā)。又陜西鑄大錢,羲叟曰:“此所謂害金再興,與周景王同占,上將感心腹之疾。”其后仁宗果不豫。又月入太微,曰:“后宮當(dāng)有喪。”已而張貴妃薨。至和元年,日食正陽,客星出于昴,曰:“契丹宗真其死乎?”事皆驗。羲叟未病,嘗曰:“吾及秋必死。”自擇地于父冢旁,占庚穴,以語其妻,如其言葬之。著《十三代史志》、《劉氏輯歷》、《春秋災(zāi)異》諸書。
《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三十八范鎮(zhèn)《劉羲叟墓志銘》
君諱羲叟,字仲更,澤州晉城人。曾祖仁裕。祖廷玨,贈大理寺丞。父浩,國子博士,母張氏。君嘗舉進士,廷試不第。慶歷初,今翰林歐陽公使河?xùn)|,表君有歆、向之學(xué),一命試大理評事。居父喪,服除權(quán)趙州軍事推官。預(yù)修《唐書·律歷、天文、五行志》,尋充編修官。遷澤州軍事推官、昭德軍節(jié)度推官、改著作佐郎。嘉祐二年,以母喪罷,有詔就第編修。既釋服,還職。明年而書成,授崇文院檢討。未入謝,以病卒,年四十四,實五年八月壬戌也。娶史氏。子二人:長早亡,幼曰敦祖。女四人:長亦早亡,次適試將作監(jiān)主簿孫宿,馀皆幼。君卒之十日,其妻奉君之喪以歸,用九月丙申而葬。君資強記,于經(jīng)史百家無不通曉,至于曉朝故實、財賦、刑名、兵械、鐘律、地理皆知其要,而星歷術(shù)數(shù)過人遠甚,然恥以自名,未嘗妄談也。未病時,語人曰:“吾及秋必死。”又自擇葬地于父墓之庚,曰:“吾死葬此。”故夫人遂以葬君。所著《春秋災(zāi)異》、《十三代史志》、《劉氏輯歷》、《南北史韻目》,皆藏于家。銘曰:“學(xué)而不為人知,又克施于時,維后人之悲。”
曾鞏《隆平集》卷十五《劉羲叟傳》
劉羲叟,字仲叟,澤州人。舉進士不中第。歐陽修使河?xùn)|,薦其學(xué)術(shù),擢試大理評事,留為《唐書》律歷、天文、五行志編修官。書成,授崇文院檢討,未謝卒。羲叟通經(jīng)史百家之學(xué),國朝典故、財賦、刑名、兵械、鐘律皆所究知,星歷數(shù)術(shù)尤得其要。嘗以《春秋》、《洪范》變異休咎著書十?dāng)?shù)篇,斥古人所強合者,其占日月星辰無或不驗。皇祐五年,日蝕心,是時朝廷制樂,鐘聲太郁而不發(fā);又陜西錢法大弊。羲叟曰:“此所謂害金再興,與周景王同占也,上將感心腹之疾乎?”其后月入太微,曰:“宮中當(dāng)有喪。”而張貴妃薨。至和初四月日蝕,客星出于昴,曰:“契丹主且死矣。”其言無差。所著有《十三代史志》、《劉氏輯歷》、《春秋災(zāi)異》、《南北史韻目》。(又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卷七)
《欽定續(xù)通志》卷五百四十一《劉羲叟傳》
劉羲叟,字仲更,澤州晉城人。歐陽修使河?xùn)|,薦其學(xué)術(shù),試大理評事,權(quán)趙州軍事判官。精算術(shù),兼通《大衍》諸歷。及修唐史,令專修律歷、天文、五行志,尋為編修官,改秘書省著作佐郎。書成,擢崇文院檢討,未入謝卒。羲叟強記多識,尤長于星歷術(shù)數(shù)。皇祐五年,日食心,時胡瑗鑄鐘,弇而直,聲郁不發(fā);又陜西鑄大錢。羲叟曰:“此所謂害金再興,與周景王同占,上將感心腹之疾。”其后仁宗果不豫。又月入太微,曰:“后宮當(dāng)有喪。”已而長貴妃薨。羲叟未病,嘗曰:“吾及秋必死。”自擇地于父冡旁,占庚穴,以語其妻,如其言葬之。著《十三代史志劉氏輯歷》、《春秋災(zāi)異》諸書。
《明一統(tǒng)志》卷二十一《劉羲叟傳》
劉羲叟,晉城人。歐陽修使河?xùn)|,薦其學(xué)術(shù),試大理評事,累遷著作佐郎,終崇文院檢討。羲叟強記多識,尤長于星歷術(shù)數(shù),修唐史時專令修律歷、天文、五行志,著《十三代史劉氏輯歷》、《春秋災(zāi)異》諸書。
《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一百七《劉羲叟傳》
劉羲叟,字仲更,晉城人。歐陽修使河?xùn)|,薦其學(xué)術(shù),試大理平事,權(quán)趙州軍事判官。精算術(shù),兼通《大衍》諸歷。及修唐史,令專修律歷、天文、五行志。書成,擢崇文院檢討。羲叟強記多識,著《十三代史志》、《劉氏輯歷》、《春秋災(zāi)異》諸書。
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八《劉羲叟傳》
劉羲叟,字仲更,澤州晉城人。歐陽修使河?xùn)|,薦其學(xué)術(shù),試大理評事,權(quán)趙州軍事判官。精算術(shù),兼通《大衍》諸歷。及修唐史,令專修律歷、天文、五行志,尋為編修官,改秘書省著作佐郎。母喪,詔令家居編修。書成,擢崇文院檢討,未入謝卒。羲叟強記多識,尤長于星歷術(shù)數(shù)。皇祐五年,日食心,時胡瑗鑄鐘,弇而直,聲郁不發(fā);又陜西鑄大錢。羲叟曰:“此所謂害金再興,與周景王同占。”果驗。又月入太微,曰:“應(yīng)后宮。”已而溫成薨。至和元年,日食正陽,客星出于昴,曰:“應(yīng)在遼。”事皆驗。羲叟未病,嘗曰“吾及秋必死”云。著《十三代史志劉氏輯歷》、《春秋災(zāi)異》諸書。
阮元《疇人傳》卷二十《劉羲叟傳》
劉羲叟,字仲更,澤州晉城人。歐陽修薦其學(xué)術(shù),試大理評事,權(quán)趙州軍事判官。精算術(shù),兼通《大衍》諸歷。及修唐史,令專修《律歷》、《天文》、《五行志》。尋為編修官,改秘書省著作佐郎。書成,擢崇文院檢討,未入謝卒。著《劉氏輯術(shù)》。
論曰:“史家編年之體以日系月,例書甲子,然不知其朔,則甲子為可刪。杜征南解《春秋》,所以有長術(shù)之作也。羲叟遍通前代步法,上起漢元,下迄五代,為長術(shù),于是氣朔及閏一一可考,其有功于史學(xué)甚巨。嘉定錢少詹大昕輯《遼宋金元四史朔閏考》,蓋以續(xù)羲叟長術(shù)也。”
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三十《劉羲叟傳》
劉羲叟,字仲更,澤州晉城人也。歐陽修使河?xùn)|,薦其學(xué)術(shù)該博,擢試大理評事、趙州推官,留修《唐書》。羲叟彊記,于經(jīng)史百家無不通曉,至于國朝典故、財賦、刑名、兵械、鐘律皆知其要。其樂事星歷數(shù)術(shù)尤過人。嘗以春秋時變異合之以洪范災(zāi)應(yīng),斥古人所強合者,著書十?dāng)?shù)篇,視日月星辰以占國家休祥,多應(yīng)也。《唐書》成,授崇文院檢討。
雍正《澤州府志》卷三十六《劉羲叟傳》
劉羲叟,字仲更,晉城人。歐陽修使河?xùn)|,薦其學(xué)術(shù)。試大理評事,權(quán)趙州軍事判官。精算術(shù),兼通《大衍》諸歷。及修唐史,令專修《律歷》、《天文》、《五行志》。尋為編修官,改秘書省著作佐郎。以母喪去,詔令家居編修。書成,擢崇文院檢討,未入謝,疽發(fā)背卒。羲叟強記多識,尤長于星歷、術(shù)數(shù)。皇祐五年,日食心,時胡瑗鑄鐘弇而直,聲郁不發(fā)。又陜西鑄大錢,羲叟曰:“此所謂害金再興,與周景王同占,上將感心腹之疾。”其后仁宗果不豫。又月入太微,曰:“后宮當(dāng)有喪。”已而張貴妃薨。至和元年,日食正陽,客星出于昴,曰:“契丹真宗其死乎?”事皆驗。羲叟未病,嘗曰:“吾及秋必死。”自擇地于父冢旁,占庚穴,以語其妻,如其言葬之。著《十三代史志》、《劉氏輯歷》、《春秋災(zāi)異》諸書。按:羲叟之學(xué)受之李之才。時之才為澤州僉判,史謂其器大難于識者。《易傳》伏羲先天四圖,其說皆出于邵雍氏,雍受學(xué)于之才,之才得之穆修,修得之種放,放得之陳希夷摶。之才之學(xué),淵源有自,一授邵雍,一授羲叟。康節(jié)之書流布淑後,而仲更之書迄今無存焉。今見者只《新唐書》中律歷、天文、五行志而已。史云:“世稱羲叟歷法,遠出古今上,有楊雄、張衡所未喻者,實之才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