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評價背景與意義

(一)評價背景

1.進出口貿易年度狀況

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主要特點:

一是進出口值逐季提升,同比增速趨緩。2017年,我國進出口值逐季提升,分別為6.17萬億元、6.91萬億元、7.17萬億元和7.54萬億元,分別增長21.3%、17.2%、11.9%和8.6%。

二是一般貿易進出口較快增長,比重上升。全年一般貿易進出口15.66萬億元,增長16.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6.4%,比2016年提升1.3個百分點,貿易方式結構有所優化。

三是對前三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同步增長,與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勢較好。2017年,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15.5%、15.2%和16.6%,三者合計占進出口總值的41.8%。同期,對俄羅斯、波蘭和哈薩克斯坦等國進出口分別增長23.9%、23.4%和40.7%,均高于總體增幅。

四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2017年,民營企業進出口10.7萬億元,增長15.3%,占進出口總值的38.5%,比2016年提升0.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13萬億元,增長12.3%,占出口總值的46.5%,繼續保持出口份額居首的地位,比重提升0.6個百分點;進口3.57萬億元,增長22%。

五是中西部和東北三省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整體。2017年,西部12省市外貿增速為23.4%,超過全國增速9.2個百分點;中部6省市外貿增速為18.4%,超過全國增速4.2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外貿增速為15.6%,超過全國增速1.4個百分點;東部10省市外貿增速為13%。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六是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2017年,機電產品出口8.95萬億元,增長12.1%,占出口總值的58.4%。其中,汽車出口增長27.2%,計算機出口增長16.6%,手機出口增長11.3%。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3.08萬億元,增長6.9%,占出口總值的20.1%。

總體而言,2017年,我國外貿回穩向好的基礎不斷鞏固,發展潛力正逐步得到釋放。在全球經濟持續溫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的大背景下,外貿總體趨向良好。但同時,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外貿高質量發展面臨一系列挑戰。

同時,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17年,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穩中向好,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全年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82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同期(下同)增長8%;其中,出口4.22萬億元,增長6.7%;進口2.6萬億元,增長10.1%;貿易順差1.62萬億元,擴大1.7%。按美元計價,2017年廣東省進出口10064.9億美元,增長5.4%;其中,出口6227.8億美元,增長4%,進口3837.1億美元,增長7.6%。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進出口規模逐季攀升,12月進出口創年內峰值。2017年,廣東省四個季度外貿進出口值分別1.44萬億元、1.71萬億元、1.76萬億元和1.9萬億元,季度平均增速為9.6%。從月度情況看,12月份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達7104.9億元、4482.1億元和2622.8億元,創下年內峰值。

二是“民營企業+一般貿易”增速較快且比重上升,新型貿易業態發展迅猛。2017年,廣東一般貿易比重穩步提升,實現進出口3.14萬億元,增長14.3%,占全省進出口的46.1%,較去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對外貿增長的貢獻度為77.6%;加工貿易進出口2.53萬億元,占37.1%。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441.9億元,同比增長93.8%,規模居全國首位。市場采購出口815.1億元,月均增幅達21.1%。同期,民營企業發展迅猛,2017年進出口3.14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占全省的46.1%,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對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貢獻最大,拉動全省外貿增長6.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1.98萬億元,首次成為廣東省第一大出口主體。

三是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良好增長。2017年,廣東省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進出口穩步增長,市場多元化程度得到提升。全年對“一帶一路”國家累計進出口1.5萬億元,增長14.9%,較廣東整體增速高6.9個百分點,占全省的22.1%,占比提升1.3個百分點。同期,對東盟、美國和歐盟進出口8673.8億元、8624.7億元、7697.1億元,分別增長13.4%、10.4%和12.1%。

四是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外貿出口主力。2017年,廣東省機電產品出口2.86萬億元,增長6.6%。占出口的67.8%,拉動出口增長4.5個百分點;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9108.5億元,增長6.3%,占出口的21.6%,拉動廣東出口增長1.4個百分點。

五是鐵礦砂、原木、成品油等大宗商品呈現量價齊升態勢。2017年,廣東省部分大宗商品呈現量增價揚的趨勢,其中,進口鐵礦砂3412.8萬噸,增長34.6%;進口原木251.7萬噸,增長15.5%,進口成品油268.8萬噸,增長4.2%;進口初級形狀的塑料821.4萬噸,增長7.1%。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均價均呈現上升態勢,其中進口煤上升39.5%。

六是珠三角地區仍占主體,粵西外貿呈增長態勢。2017年,珠三角地區進出口6.51萬億元,增長8.2%,占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5.5%。同期,粵西進出口624億元,增長13.9%,增速快于全省進出口增速。

2.政策背景

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主要進出口貿易大國。但是近年來,我國經濟開始步入新常態,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的作用不斷遞減,如何找到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動力是未來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目前全球需求回暖,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雖發生了轉化,但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

消費品出口貿易在我國全部出口貿易中占重要地位,但商品質量卻不容樂觀。2017年第一季度,美國CPSC(美國消費者安全委員會)共發布73例通報,其中來自中國的產品(消費品)共44例,占了2017年第一季度CPSC召回總數的60.3%,遠超中國輸美消費品的市場份額。歐盟RAPEX系統共發布501例召回通報,其中原產地為中國(不包含香港)的召回通報有255例,占了該時期RAPEX通報總數的50.9%。通報的被召回事件的絕對數也位居各個國家之首。2017年,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8%,較上年有所下降,境外消費約為1.3萬億元,較上兩年都有所下降,說明我國目前供給的產品質量、服務不斷改進、升級,逐步滿足已經變化的需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改善質量供給、提升質量水平無疑是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明確提及“質量第一”和“質量強國”。事實上,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堅持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導向、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指出我國“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矛盾和問題突出,特別是中高端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迫切需要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其中推動出口商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完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體系,以及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質量國際合作,是政府部門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內容。之前2016年3月,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明確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首次發文提出“建設質量強國”、“推動質量強國和中國品牌建設”,將質量強國建設上升為“十三五”時期的重要國家戰略。

顯然,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質量提升成為提高區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可為政府進行有效的質量監管提供決策依據,進而推動質量提升與發展。

(二)評價意義

出口消費品的質量決定了出口貿易規模和產業水平。在新的國際經貿環境下,出口消費品質量已成為制約我國外貿產業規模發展和水平提升的關鍵因素。提高出口消費品質量水平,對于適應新的國際競爭,樹立我國消費品優質優價的信譽形象,有效提升外貿產業中的科技貢獻率,改變長期以來依靠成本及價格優勢參與競爭的局面,沖破各種貿易保護主義和應對復雜貿易摩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質量評價能及時度量與準確掌握不同行業出口消費品宏觀質量狀態,對于有效采取各種質量控制措施、規避貿易風險以及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具有助推作用。概括起來,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的意義是:

理論層面上,對出口消費品進行質量細分,提出出口消費品宏觀質量、中觀質量與微觀質量的概念,為政府監管出口消費品質量提供了導向。圍繞構建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需求,以及政府監管的理論依據與重點指向,將出口消費品質量劃為宏觀、中觀與微觀三個層面,遵循提出概念→界定內涵→測量體系→評估水平→發現問題→提供對策的路徑,梳理與整合理論,指出宏觀質量是政府監管的基本指向,為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明晰監管部門的職責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實踐層面上,測量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指數將成為政府監管出口消費品質量的科學依據。構建科學、權威、規范、系統、動態的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體系,形成年度報告,評估質量現狀、分析結構特點、發現典型問題、剖析問題成因、提出改善對策,有助于政府監管部門整體上把握出口消費品質量水平現狀,預測發展趨勢,支持宏觀決策,為健全與完善消費品質量的監督機制奠定基礎。同時,構建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體系可彌補當前政府主導的檢驗監管措施的局限與不足,為社會提供了解出口消費品質量水平的窗口與平臺。目前相關部門對出口消費品質量的監管方式涉及到的微觀層面較多,不利于對宏觀層面質量信息的準確把握,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有助于提高政府監管質量的科學性、公開性與公正性,提高各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度,共同促進中國制造產品質量水平的提升和經濟健康發展。

技術層面上,構建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體系的技術路徑必然豐富質量評價的方法論。目前國內外對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技術方法尚不完善,其中重要原因是缺乏實證數據支持。因此,從方法論角度,構建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體系有賴于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方法論。同時,出口消費品質量評價指數可以作為政府質量監管績效的結果導向。對政府質量監管績效進行考評,對于改進行政措施,提升質量監管效果,維護正常的出口貿易秩序,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城| 微博| 武强县| 徐汇区| 莱阳市| 江山市| 无为县| 怀仁县| 广元市| 兴安县| 临漳县| 平乐县| 中山市| 天峨县| 抚顺县| 泰来县| 大洼县| 法库县| 新野县| 博爱县| 南康市| 阳谷县| 文登市| 凉城县| 佛坪县| 资溪县| 耿马| 繁昌县| 社会| 临颍县| 余庆县| 兰坪| 新沂市| 封丘县| 万载县| 麻江县| 江孜县| 青海省| 前郭尔| 马尔康县| 当雄县|